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
从那时起,人们对新中国的将帅们就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而谈论最多的无疑是,谁真的配享殊荣,谁的功绩和能力名副其实。
尤其是在十位大将中,排名第一的粟裕和排名第四的陈赓,经常被拿来比较。
论资历,陈赓高于粟裕。
解放战争之初,他们差不多算持平,却在后面一下拉开差距。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赓资历堪比元帅
陈赓,在军中的资历和名气甚大,少有人比得了。
他出身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
熟悉近代史的小伙伴都知道,越靠前一期越是精锐,四期的林彪都是他的学弟。
再加上陈赓活跃好动,军政双全,还是一期中的佼佼者。
其曾与蒋先云、贺衷寒一道被称为著名的“黄埔三杰”。
1925年第二次东征战场上,陈赓还救过蒋校长一命。
蒋介石对他更加器重,让陈赓任意挑选军职。
不过,二人志不同道不合,成为生死对手。
但也正因这个恩情,1933年陈赓不幸被捕时,蒋介石也没有太为难他。
加上宋庆龄等人一说情,蒋介石便把人放了。
在我党内部,毛主席也颇为青睐陈赓。
他们是东山高小校友,陈赓还于1922年读过主席创办的自修大学,关系很是亲近。
在毛主席面前,他几乎百无禁忌,常有大胆之举。
有一次毛主席在大会上作报告,陈赓突然走上台去喝毛主席茶杯里的水。
“口渴了,借主席的水润润喉咙。”
闻言,毛主席见惯不怪,对此只是爽朗一笑。
再看陈赓入党时间,1922年就成为党员,算是元老。
除了朱老总,比其他九个元帅都要早,更别说1927年才成为党员的粟裕。
南昌起义时,陈赓已是贺龙麾下一营之长。
那时,粟裕只是个警卫班长,官小三级。
若不是在上海主持了三年中央特科工作,陈赓军中职务晋升应该更快。
等到1931年,其才到鄂豫皖苏区掌兵。
这时候,他和粟裕一样都是师长。
不过1933年,粟裕任红7军团参谋长,陈赓又成了红军步兵学校校长。
与粟裕一心只干打仗的活儿不同,陈赓更为全能,情报、教育、军事几手抓,样样在行。
正因如此,才会有人调侃他说,“太全能耽误军事生涯”。
一直到解放战争前,陈赓和粟裕军职等级都差不多。
但客观来讲,陈赓的影响力和名气却大得多。
山城堡战役、响堂铺战斗、香城固伏击战等等,打得日军屁滚尿流。
陈赓的386旅,更是号称“八路军第一精锐”。
解放战争初期,两人都是响当当的后起之秀。
陈赓消灭了胡宗南“天下第一师”的整一旅,粟裕全歼五大王牌之首的整编74师。
粟裕是华野副司令员,陈赓率领的是直属中央军委指挥的“陈谢大军”(陈赓和谢富治)。
当时,陈毅十分看好他俩,给毛主席发电报说:“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前进。”毛主席欣然同意。
这时候,陈赓和粟裕还是并驾齐驱的“五虎上将”之二。
然而没多久,两人便拉开了差距。
不得不说,陈赓犯的两次错误是关键。
两次失误
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刘伯承和邓小平)挺进大别山,遭到白崇禧精锐部队疯狂“围剿”。
陈赓奉命支援,率军攻打确山县城,威胁白崇禧后方,解刘邓之危。
事实上,确山县城有三个高地。
可不知为何,陈赓只对2、3两号高地布置了攻击任务。
而忽略的1号高地,偏偏就是守敌的防御核心。
所以战斗打响后,我军即便很快拿下两个高地,但因1号高地居高临下的压制,造成惨烈伤亡,迟迟拿不下来。
按理来说,虽然国民党守军整20师不可小觑,但装备一般。
而我方是陈谢兵团与陈唐兵团(陈士榘和唐亮)联手夹击,攻克应该不成问题。
可惜,由于陈赓不严谨,忽略细节,战局僵持几天毫无进展。
这或许与其跳脱的性格有关,也间接暴露出他在指挥上的问题。
这时,陈赓主动把指挥权让了出来。
陈士榘调整部署后,眼见即将成功,援军三个师却到了。
无奈之下,我军只能撤走。
而这一撤影响的是全局,刘邓也不得不遗憾撤离大别山区。
令人意外的是,不久后,陈赓又犯了第二个错误。
1948年5月,刘伯承坐镇指挥宛东战役,目的是吃掉张轸兵团,得到装备物资补给,转化兵力,恢复中野元气。
他的计划中,陈锡联负责东路佯攻确山,陈赓负责西路设伏南阳,拦截围歼张轸兵团。
一开始,计划实行得非常顺利。
那头确山遭攻击,白崇禧立马让张轸来援。
这头陈赓严阵以待,不出意外困住了张轸,只等陈锡联赶来将其围歼。
可到这里,局势突然出现转折。
陈赓放松了警惕,被敌人不太高明的骗局迷惑了。
张轸此人心思缜密,很快就他察觉到我军的计谋,准备打道回府,退回南阳。
想到通讯可能被监听,他还特地打电话给南阳说要继续向东,下一秒却用日语说撤退。
陈赓就这样被诱骗了,调军向东封堵,不料张轸突然改变方向向西逃跑,煮熟的鸭子飞了。
事后,刘伯承严厉说道:“整场战斗极不令人中意!”
陈赓不止疏忽大意,正如刘帅指出“过于顾虑自己的伤亡”。
之后他就基本没有再独立指挥过战略集团。
胜败乃兵家常事,与陈赓的赫赫战功相比,这两次失误也瑕不掩瑜,只是暴露出他指挥大兵团的不足。
而真正拉开二人差距的,是粟裕太过惊艳的战绩。
此后的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尤其是淮海战役,一系列经典战役将粟裕推到极高的地位。
不过授衔评级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
除了资历、功绩,还要看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
陈赓代表了第二野战军,粟裕代表华野。
所以综合来说,两人都是很厉害,位列大将,粟裕略胜一筹。
今人尽可以品头论足,实际上陈赓与粟裕两位当事人根本不计较排名高低。
授衔当天,陈赓回到家,孩子问他授的什么将。
陈赓随口一说:“芝麻酱。”
孩子们就当真了,从此管父亲叫“芝麻将”。
几位元帅也常常拿此事打趣。
粟裕也谈到军衔,也说过:“我只嫌高,不嫌低,今后不要再讨论这方面问题了,没什么意思。”
英雄相惜
其实,陈赓与粟裕还是莫逆之交,对彼此相当欣赏。
陈赓大粟裕四岁,虽然在1947年底才见面,两人却一见如故,颇有英雄相惜之感。
陈赓说粟裕果然了得,粟裕夸陈赓了不起。
第一次并肩作战,双方指战员就互相推让战利品。
陈赓部下说实际功劳应归华野,粟裕却令部下将缴获最好的武器都划给陈赓。
在1948年围歼黄维兵团时,中野听取了粟裕挖坑道迫近的办法,黄维兵团很快土崩瓦解。
陈赓对粟裕由衷佩服。
等到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时,他还特地组织了一个参观团去华野学习。
建国后,中央想让粟裕担任副总参谋长主管作战。
粟裕得知后,先是推辞,后又推荐自己欣赏的陈赓。
虽然事情没成,他进入总参谋部后,就写信给毛主席,提议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又一次推荐陈赓出任校长。
毛主席点头批准,陈赓白手起家,却很快使哈工大初具规模。
1955年钱学森回国参观后都不禁感叹,新中国能如此迅速办起哈工大真是奇迹。
1954年,粟裕出任总参谋长,陈赓也兼任了副总长。
两位朝夕相处,无话不谈。
陈赓洒脱不羁,粟裕严肃沉稳,相得益彰,总参部在他们带领下十分和谐。
张爱萍将军后来回忆说,这一时期是总参最好的时期,也是军队建设最好的时期。
有一次,华东军区要嘉奖一个师嘉奖,新华社发新闻前得经过作战部审查同意。
当时,总参作战部领导正在宴请苏联专家,不便处理公务。
新华社便将稿件发给陈赓审阅。
不巧的是,有病在身的陈赓正在睡觉。
被叫醒后,他听说稿件经过作战部同意才送来的,便以为作战部看过,就给通过了。
没想到,第二天就挨批了。
因为只有军委才能表扬师级以上单位,大军区没有这个权力。
陈赓马上说是自己的错,粟裕却主动帮他承担了责任。
刘少奇获悉后说 :“你们这种精神很好,今后注意就行了。”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是改变粟裕命运的一年,他离开了军队。
那时候,敢为他仗义执言的没几个人,陈赓就是一个。
他愤怒地站出来说:“粟裕不会打仗,那中国还有谁会打仗,请他站出来,让我见识见识。”
这一年陈赓心脏病发作。
不久后,他和粟裕在上海疗养又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1961年3月16日,陈赓不幸病逝。
粟裕万分悲痛,拖着病躯也要赶去见搭档最后一面,坚持去机场为陈赓骨灰送行。
性格迥异的两人,能结下如此深厚的情谊,正是因为他们都不计个人得失,彼此惺惺相惜,互敬互重,成为一对典范、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
张雄文.陈赓与粟裕的莫逆之交[J].同舟共进,2019,(08):52-55.DOI:10.19417/j.cnki.tzgj.2019.08.013.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