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的一季度在不温不火的气氛里落下帷幕。
回顾开年后三个月里,经历年底的暴涨行情后投资者都擦拳磨掌准备开启北交新纪元,热切的盯着北交所,等待着质变行情后板块或有更高频的交投热度。
没想到开场即巅峰,年初指数的双顶难以突破,开年后面对的是一波阴跌行情,一个月时间就从千点直跌至800点附近,狠狠地给伤了所有人的心。
虽然下挫行情有着和大盘共振的根本原因在其中,但随着板块行情的持续演绎,不管是明显不如沪深的修复力度,还是年初日均150亿左右下跌至近期的50亿左右的成交额,北交所内似乎都在经历一场流动性和估值的双杀。
如何看待一季度行情演绎走势?
行情走弱,赚钱效应低迷,题材股成板块内仅剩活口
为什么一季度北交所行情这么弱?
相较沪深在一二月的走势有明显的修复行情,北交所一季度走势较为疲软,犀牛之星APP数据显示,北证50指数累计跌超22%,板块内前三月的月度成交额分别为2775.73亿元、1458.60亿元和1425.84亿元,交易活跃度不断下探。
我们从两个角度试观察下跌的逻辑。
首先从市场角度看,国际环境动荡、美联储降息预期后延等导致了市场增量资金流入节奏放缓,场内资金有限的情形下,板块个股之间的资金博弈和蹊跷效应越发明显。
北交所去年年底跑赢大盘的主要因素有着微盘股炒作盛行的强加持,但2024年初,市场风格突然转换,小微盘掀起大幅回撤,随后开始缓慢修复,转而震荡走强的是题材股和高股息。
市场炒作微盘股的风格出现切换,那么微盘股占主的北交所再想走出大行情,则难度又上升了。
其次,则是板块内部的问题,政策“空窗期”和个股炒作赚钱效应低迷。
比如去年发布“深19条”中关注度最高的直接IPO,基于今年审核趋严收紧的方针,就当下的市场环境推出概率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不过,虽说审核过会上市速度要想和过去相比基本不可能,和其他板块比大概还是有优势。毕竟相比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IPO新项目零受理,北交所起码还有2起IPO受理,是一季度整个A股IPO唯二获得受理的2起。
另外,一季度还不少IPO企业在沪深交易所“碰壁”后,纷纷“转道”北交所,目前有超20家公司转向北交所IPO,对比2023年全年转道北交所仅为38家,上市速度降下来了,但公司质地整体上升的预期变高了。
赚钱效应差,则比较直观的感受还是在月涨幅较高的个股变化上。
1月北交所内仅剩21家公司涨幅为正,2月行情明显回调,月涨幅为正的公司有174家,3月份再度下探,仅剩31家公司维持上涨。
更具体的从从1~3月的月涨跌幅前五和跌幅前五公司来看:
从月涨幅公司数量和上述公司涨跌幅度和日均换手率、成交额综合来看,目前北交所内的老股不仅炒作数量变少了,好不容易来几家题材股,像过去有连板炒作的情况也很难再见到,似乎炒作力度和资金都越来越跟不上了。
另外,可以发现打新炒新仍是北交所内热度比较高的区域,15家月涨幅前五公司中,有6家上榜都是新股上市带来的行情。
除此之外,剩下的9家次新股中上涨似乎和业绩都没有太大关系,行情基本上都是贴近了炒作题材而带动上涨,9家次新股其实在业绩增速上的表现并不是相当突出。
绩优股跌多涨少,反而题材股看起来似乎有些机会。如3月份涨幅排名第4的汽车拆解概念股德众汽车,就是受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政策事件催化影响,才于3月15日获强势封涨停。
结语
板块内的绩优股在年报加持下反应平平,抓住题材的相关个股反而成为仅剩的机会,而这有可能成为下个季度内的北交所的炒作主线吗?
一季度中板块内日均成交额从百亿水平缩量至50-70亿元左右水平是事实,但换手率水平仍相对活跃也是事实,目前北证50指数估值已回落至与去年四季度暴涨前的水平,后续伴随政策的逐步落地仍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