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抗美援朝的战事在国际上进行的如火如荼,而在中国,一场对曾经作恶多端的国民党人士的清算悄然而至。
年仅36岁的王化琴被捕前,与丈夫陆长明过着清闲的日子,他们不问政事已有四年多了。
那些走钢丝的日子对二人,尤其是对王化琴来说,就像是发生在上辈子那么遥远。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上辈子”的债,还是要“这辈子”的她来偿还。
她的债是“当过国民党军统女特务”,这个身份意味着罪大恶极。即使身为共产党的丈夫为她四处奔波,也没有回旋的余地。
王化琴不埋怨丈夫和那些声讨自己的人,知道难逃一劫。
被押送到刑场上时,她跪在地上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土地,然后默默许愿:
“如有来世,我还做中国人,我想当共产党。”
许完心愿后,她闭上了眼睛,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且慢!”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军人急忙冲进刑场,与行刑人员耳语了几句。行刑人员惊奇地看了她一眼,随后命人把她送出刑场。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军统女特务,竟是共产党员的青梅竹马
“什么,为什么会有王化琴,她罪不至死啊!”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蔓延到了西南地区。
时任中国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的康乃尔在查看四川省的国民党清算名单时,意外看到了视如亲妹的王化琴的名字。
他立刻惊得站起来,一边嘴里念叨着“使不得”,一边着急地跺起脚来。
一旁的工作人员看见康乃尔的反应,好奇地凑过脑袋看了一眼名单,然后一脸肯定地说:
“康书记,你别慌。王化琴的丈夫是我党成员陆长明,前段时间来为她求过情。但我们查过了,她当过国民女特务是事实,而且她爹还是地主王连山,我们没抓错。”
“王化琴是个好人,她救过我的命,也帮过共产党,杀不得啊!你赶快去找纸和笔,我一定要救琴妹。”
康乃尔大声反驳道,随后深呼了一口气,暂时平复了心情。他搓着手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同时脑子里构思着如何为王化琴着笔求情信。
待工作人员将纸笔拿来,他连忙接过,在办公桌上准备好奋笔疾书。
就在此时,他却突然不急了,盯着桌上的白纸看了许久。因为他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关于他和王化琴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康乃尔早在幼年时,就认识了王化琴。她的父亲王连山,恰好与其父康余山是情同手足的好哥们,还一起做生意。
当王连山忙着做生意时,便将女儿寄养在康余山家里。康余山也是个大忙人,平时很少在家。
王化琴在康家接触最多的,就是下人,以及与她年龄相仿的康乃尔。
康乃尔对这个突然到来的小妹妹很是喜欢,因为王化琴的性格是典型的川妹子,活泼好动不拧巴。两人相处时,跟俩兄弟似的。
富裕的家境,让他们即使身处于动荡的年代,也能过得比普通老百姓舒适一些,不仅能够一起玩耍、读私塾,长大后还能一起在上海暨南大学当师兄妹。
与王化琴早些年一起度过的无忧无虑日子,是康乃尔最宝贵的一段记忆。
后来,王连山把王化琴送到日本留学,康乃尔与她暂时断了联系。
距离的遥远是一回事,更多的是因为乃尔当时已经加入了我党,明里暗里组织抗日救国活动,每日在生死边缘徘徊,忙得脚不沾地。
只有在夜晚时分,他会偶然想起远在天边的王化琴,怀念那些轻松时光。
不知是出于对青梅的了解,还是爱国人士之间的心有灵犀,康乃尔总觉得,像王化琴那样努力,又有智慧的女性,将来如果回国,一定会跟自己是一个战线的队友。
事实确实如他所料,王化琴一回到四川,迫不及待地投身到抗日活动中,他已是四川抗日的重要成员。
两位好友时隔多年再次相见,没有太多时间叙旧。康乃尔听闻王化琴也想参加抗日活动,当即竖起大拇指夸赞到:
“多年未见,你还是一样有勇气。”
王化琴无心听他的夸赞,急着投身革命。
她在日本攒足了劲,就等着回来救国,可如今回来了,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了。
见她如此认真,康乃尔意识到救国不能光喊口号,必须让王化琴有机会做点什么。
思前想后,他决定将王化琴介绍到抗大,系统地学习如何抗日。
原本一切在正常的轨道内发展,康乃尔继续进行着抗日活动,王化琴在延安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还接触了我党的思想,并认定这就是自己一直苦苦追寻的救国方向。
按照当时发展的方向来看,只要不出意外,王化琴和康乃尔会如愿以偿地成为共产党的战友。
然而,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两个亲如兄妹、默契非凡的人,不但没能一起战斗,还成为了兵戎相见的敌人。
1940年初夏,重庆的空气里多了几分闷热。但在茶楼里,跟同志们执行秘密任务的康乃尔却感到十分寒冷,整个人像掉进了冰窖里,被冻住了一样,直勾勾地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女子。
这人,便是王化琴。
此时,她穿着一身国民党军统的服装,嘴里还淌着血。
图片源于网络
康乃尔的震惊难以言说,虽然早就耳闻王化琴加入国民党,成了一名女特务,可真的亲眼所见,他依然难以置信。
王化琴经历了什么,让她的人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是什么原因,让她来到重庆茶楼见康乃尔。
阴差阳错进入国民党
“同志们,你们究竟在哪啊?”
1938年,王化琴和战友陈云洁在山东的街头游荡着,她们与孙连仲带领的第27师走散了。
几个月前,台儿庄战役打响。
这是一场用血肉铸成的胜利之战,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一个师的兵力损失将近八成!活下来的仅有两千人。
面对着严重的伤亡,和接连不断的战争,根本无人有时间顾及走失的王化琴二人。
两人一路乞讨,风餐露宿。行至陕西时,陈云洁早已不堪重负,正好到了家乡,决定留下来,在家乡好好休息,不继续向前了。
如此一来,只剩下王化琴一人继续流浪。
在那段疲惫的时光里,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与大部队汇合的希望。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次失联让自己遭受的,不仅是和大部队分散的痛苦,还让她之后与组织背道而驰。
来到重庆时,她无意中看到了国民党军统选拔的广告画,上面写的救国,她决定参加,曲线救国。
当时国共两党还在合作期间,她所在的队伍里,既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
以她的理解来看,两党一起经历过抗日,一起抵御过外敌,不管在哪个队伍,只要自己能抗日救国就好了。
虽然心里仍然向往共产党,但眼下她一直联系不到大部队,只能先转移目标,毕竟国家危在旦夕,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王化琴将墙上的广告小心翼翼地撕下,想着能继续抗日了,心里很开心。
命运是残忍的,辗转多地,她以为自己总算“登陆上岸”,却不知道已经落入了贼窝。
所谓的军统招募,根本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爱国抗日的旗子,招收大批爱国志士,然后将其培养成用来内斗的特务。
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在抗大学习的军事能力,王化琴很快脱颖而出,顺利成为一名军统女特务。
原本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不久意识到不对劲,随即感到心如死灰。
说是抗日,可军统里所传授的思想和发布的任务,都是如何攻击共产党,如何窃取共产党的情报。
这与王化琴最初的设想完全相反,她希望的是一起抵御外敌,而不是对自己人动手,从而获得利益。在她眼里,国民党的行为,跟发国难财没有任何区别,简直太不入流了!
可惜,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她身上掌握了不少关于国民党的消息,军统不会放她离开。
一旦离开岗位,等待她的只有死路一条。
虽然无法苟同国民党的思想,可由于王化琴的条件优秀、学历高,军统还是将她分配到成都邮电检查局工作。
能够在熟悉的四川工作,按理来说,她应该高兴才是。
她却越发地郁闷,外面的世界民不聊生,自己在家乡干着算计同胞的勾当,实在让她觉得不堪。
正当王化琴如往常一样,行尸走肉地进行监听工作时,意外在任务名单中看到了老友康乃尔的名字。
她非常震惊,心里大喊一声:
“不好!”
随后几天,她陷入了惴惴不安中。一来她现在身份敏感,军统这次准备将康乃尔一行人一网打尽,“围剿”期间不允许任何人擅自离开。
二来,现在康乃尔是地下党员,而她是军统女特务,两人属于对立面的关系。她就算真能顺利地给康乃尔通风报信,对方未必会相信。
图片源于网络
时间不等人,她若再继续犹豫,康乃尔必定会被特务抓捕。老友的命,她是一定要救的。
执行任务当天,王化琴狠心咬破舌尖,装作生病吐血,以去医院的借口得到了逃离军统视线的机会。
趁着医护人员和陪同的女特务不注意,她秘密来到康乃尔等人所在的茶楼包间。
她一脸虚弱,气喘吁吁地扶着门框,来不及跟康乃尔解释,只说了一句让她来打麻将。
康乃尔何其聪明,瞬间明白出事了,感激地看了王化琴一眼后,带着一伙人匆匆逃离了。
图片源于网络
不知怎的,王化琴眼睛渐渐湿润起来。
她心想:
“原来走正确的道路,是这种滋味,我是没法再进共产党了,康同志,你好好干!”
能否化险为夷
康乃尔不知道,王化琴那次通风报信,差点要了她半条命。
国民党的宗旨,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活捉康乃尔一行人的任务失败,而王化琴作为唯一离队的人,就算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她做的,军统还是决定把她抓起来,关了三个月禁闭。
特务每日都要进行几次的严刑拷打,得亏是王化琴还有个有本事的爹,要不早被折磨死了。
这些内幕康乃尔不清楚,他只知道王化琴帮助过共产党,且没有残害过共产党员。光凭这一点,就没理由因为曾经军统的身份判处王化琴死刑。
图片源于网络
虽然他在写求情信的开头时不知如何落笔,可一旦写起来,却停不下了。
王化琴当年的救命之恩,让他牢记多年、感激多年。在重庆茶楼时,他就有许多话想对王化琴说,危难关头他如若再多言,就会辜负王化琴的苦心。
最后,他洋洋洒洒写了厚厚的一封求情信,并上交到有关部门。
我党到底跟国民党不一样,讲究明察秋毫,在核实王化琴对党的贡献属实之后,立刻撤回了对她的指控,让她免受死刑。
另一边,昭化县长收到省里来的急信后,立马让人去刑场解救王化琴。
不过,她军统的身份毕竟是事实,还是不免要被拘留几年。
对于她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更何况,她出狱后能继续在家乡担任教师,教书育人,过平凡清闲的日子,属于独一份的优待了。
对于过去,王化琴并不否认,在更宏大的时间里,那几年的军统生涯,她早已释怀。真正让她感到可惜的,是没能加入共产党。
王化琴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对陆长明感慨道:
“老陆呀,我真羡慕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当一个共产党员”
每到这时,陆长明会拍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谁也不能预知未来,也都没有上帝视角。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选错队伍、选错路的人,又何止王化琴一个。
大批黄埔军校的爱国学生,无奈变成他们敬重的“蒋校长”的军事武器。
不少在外漂泊只为回来为救国助力的留学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蛊惑下,成了损害国家利益之辈。
他们又何尝不是“王化琴”,他们的初衷,也只是想抗日救国,希望祖国能重新站起来罢了。
但时代的洪流和自身对航向的不确定,使他们卷入了有心人士制造的波谲云诡之中。
王化琴还算幸运的,至少她无论在哪个队伍,从始至终坚守着本心,这也是她能够得到福报,免于一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