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除了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省之外,每个省都设一名提督,属于是从一品的高级武官,而每个省的军事重镇又都设总兵一职,总兵在清朝属于是正二品的高级武官。
从品级上来看,总兵是只比提督低了半品的官级,但是在清朝二者的权力地位却有着天壤之别,下面就来说说清朝的提督和总兵是多大的官,为何二者品级差不多,但权力地位却相差很大?
提督和总兵的官职称谓和制度都起源于明朝
清朝的官制和称呼都承袭于明朝,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提督和总兵的称呼也是始于明朝,而且总兵之称早于提督。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朝开国名将冯胜奉命北伐蒙古时,朱元璋就给冯胜颁发了总兵官印,主要就是让冯胜全权节制北伐蒙古的各路军队。可以说在明初时期总兵这一称呼虽然出现,但属于是战时授予的荣誉性称呼。
在明朝中期的时候,由于明初时期的军队卫所制度逐渐腐朽,明朝的朝廷频繁向地方派遣总兵协助地方战备,通常明朝向地方派遣总兵都是由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或者爵位在公侯伯的勋贵才能出任。
所以也就是说明朝中期总兵属于朝廷派到地方的临时性高级武官,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时,总兵基本属于是从原来临时派遣性质变成了常驻地方的高级武官。
而提督的称呼则是始于明朝中后期的嘉靖时期,并且提督在明朝并非正式官职称呼,它与总兵实际上是同一官职。嘉靖时期在京军队设立了提督总兵官的称呼,实际上就是总兵一职,只是全称为某某提督军务总兵官。因此在明朝并没有完整的提督官制,实际上提督与总兵是联合在一起的称呼,提督在明朝并非是正式官职称呼。
在明朝时期的总兵权力是非常大的,明朝初期总兵官大多是由公侯伯这些有爵位的功臣家族出任,这些人一般在总兵官的头衔上还加有都督府左右都督以及某某将军称号,所以明初时期这些总兵官权力非常大,地方军政事务都受他们管制。
正是由于明初时期这些功臣勋贵家族出任总兵官权势太大,所以引起了历代明朝皇帝的警惕,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只要功臣勋贵家族出任总兵官的地方,朝廷都会派宦官前去监军。
到了明朝中后期总兵又不止功臣勋贵家族出任,那皇帝更加不放心了,所以在明朝中期之后,朝廷逐渐又在地方设立总督和巡抚,以朝廷中央官员派出到地方,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军政事务,至此明朝的总兵要受到总督、巡抚还有监军太监三方监视。因此明朝的总兵在这时期一度被朝廷监视压制得很厉害,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内忧外患频发,总兵在战时的权势又体现出来,涌现出了像辽东总兵李成梁、四镇总兵戚继光等等,明朝总兵的权势又强盛起来。所以在整个明朝时期,总兵权势都比较大,而且提督和总兵是一个官职。
不过到了清朝之后提督和总兵就变成了两个官职,而且这两个官职也成了常驻地方常设的军队高官。
在清朝明确规定总兵属于提督的下属官职
清朝的绿营汉军地方军制分为镇、协、营、汛四级编制,一镇的最高长官就是总兵而总兵则由节制一省绿营汉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提督管辖。
而在清朝之所以总兵职能被弱化,还是因为明朝的原因。在明朝时期全国总兵官不过二十多个人,是地方最高级别武官,这也导致了明末时期很多地方总兵拥兵自重的现象。
清朝入关之后,承袭了明朝官制,沿用了总兵的职位。但是清朝统治阶层认为明朝的总兵权势过大,拥兵自重现象很厉害。因此清朝决定保留总兵制度,不过要在原来明朝总兵管辖范围上进行削弱,即把原来明朝一镇总兵的管辖范围拆分成多个小镇,均设置总兵管理军务,这样一来明朝时期全国上下也就二十多个总兵,而到了清朝全国则变成了八十三个总兵,所以清朝总兵的权力和地位比之明朝时期就大大被削弱了。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清朝又设置了绿营提督来掌管一省军务,提督制度属于是清朝在参考明朝基础上创新设立,毕竟明朝时期提督并非正式官职。
清朝在各个省都设有提督,只有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省没有提督,其中山东、山西、河南三省由于临近京畿不设总督,是由巡抚兼署提督职务。而安徽和江西两省则是由于所在省份军备兵力不足,清朝时期安徽省只有寿春镇和皖南镇两镇总兵,全省兵力不足两万人,而江西则只有九江和南赣两镇,同样也是全省兵力不足两万人,因此不设这两个省不设提督一职,而且安徽和江西两省之上还有两江总督监管,所以提督职能均由本省巡抚代理。
在清朝提督和总兵都算是地方高级武官,清朝的公文中会称地方文武高级官员为督抚提镇。督指的是地方总督,抚指的是各省巡抚,提指的就是各省提督,镇则是指的总兵,总督和巡抚属于是文官,提督和总兵属于是武官,这四个官职就代表了地方上最高级别的文武官职。
在《大清会典》中解释提督的职能为:“统率本标官兵及分防营讯,节制全省各镇,校阅军实,修治武备,稽核武职官弁。”这里面就明确说明了提督有权节制全省各镇总兵,明确了提督就是总兵的上级长官。
这一点与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之间不同,虽然清朝的总督通常都是从一品官,巡抚是正二品官,但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就没有明确规定巡抚是总督的属官,清朝的官场对于总督和巡抚规定很模糊。其实这是清朝统治阶层故意为之,故意模糊总督和巡抚的权力地位,就是希望二者在地方上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而提督和总兵则不同,清朝的官场规矩明确规定了总兵是提督的属官,这是因为提督本身就要受到总督和巡抚的双重监督,所以清朝统治阶层不需要总兵再和提督互相监督了,因此明确了二者的权力地位。
清朝的提督和总兵都受到多方节制管理
别看清朝的提督和总兵官级都很高,其实他们地位都不如文官,都要受到多方面的监督管理。
最初的时候清朝提督是正二品官级,总兵为从二品官级,这主要还是由于清朝统治阶层为满人,清朝的军队又分为八旗和绿营两种建制,八旗代表着满洲八旗,绿营则代表着是汉军。
在清朝入关时,清朝共有八旗军二十万人,其中十万人驻防京城护卫皇帝,其余十万人分派到全国各地,由各地方的八旗驻防将军管理。
中国国土面积这么大,这十万被分派到全国各地的八旗军肯定不够用,因此清朝就在地方驻防少量八旗军,主要防务是以绿营汉军为主,八旗军的职能作用就在于监督绿营汉军。
而清初时期满人比较受重视,所以这时候八旗军驻防各地的将军官级都是正一品,而提督是正二品,总兵则是从二品。到了乾隆时期,清高宗为了彰显满汉一家,以及皇帝对绿营汉军的重视程度,因此清高宗下旨各地八旗驻防将军官级降一级定为从一品,各省绿营汉军的军官全都提一级,所以提督就成了从一品,总兵就成了正二品。
虽然提督官级和八旗驻防将军官级同等了,并且平时二者不相统属,但是权力地位上提督还是不如八旗驻防将军。在地方官员联名上奏折时,按照清朝尊重八旗驻防将军的规矩来说,即便总督和巡抚在战时都有权节制八旗驻防将军,但是地方联名上奏折时,八旗驻防将军必须署名第一位,以八旗驻防将军为尊,其次是总督,再次是巡抚,第四位才是提督。
不仅在身份地位上提督远不如八旗驻防将军,就算二者互不统属,但如果一旦战事爆发,八旗驻防将军有权调动指挥提督。
提督
从这就看出来了,提督在战时还要受到八旗驻防将军统管,其实提督在战时不仅受到八旗驻防将军管理,按照清朝官制规矩,提督还明确要受到同级的总督管理。
清朝的总督职能主要就是负责节制和协调多个省份军务,所以虽然提督和总督官级相同,但提督是总督的下级属官。提督不仅受同级的八旗驻防将军和总督管理,就连官级比提督低的巡抚也有权在战时调动指挥提督。
其实按照清朝官制规矩,巡抚有“节制各镇”的权力,也就是说巡抚是可以直接管理总兵的,清朝的官制规矩并没有明确规定巡抚可以管理提督。但是清朝的巡抚在战时权力极大,在战时不仅提督要受到巡抚节制,就连八旗驻防将军都要受到巡抚节制。而且在乾隆中后期,清高宗授予了各省巡抚“年终密考”的大权,所谓“年终密考”,即巡抚可以直接向皇帝密折奏报地方高官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这些官员一年的政绩考核。这一来巡抚就有了监察提督的权力,提督这一年的工作成果和政绩考核都掌握在巡抚手中,那提督在巡抚面前自然就软了。
所以提督平时要受到总督监管,战时还要受到八旗驻防将军和巡抚监管,而且巡抚还对提督有隐形制约,因此提督实际上是受到总督、八旗驻防将军、巡抚三方管理。
提督都如此被三方监管,总兵那就更惨了,总兵的直属领导就有提督、总督、巡抚,战时同样也受到八旗驻防将军监管,这么一算下来,总兵上面就等于有四个领导。
由于中国从宋朝开始出现了崇文抑武的风气,虽然武官享受的官级待遇很高,但是政治地位并不高,总兵在战时不仅受到总督、提督、八旗驻防将军、巡抚管理,甚至还要受到所在驻地的从四品官知府调遣管理,这样一来能管到总兵的就有五个官职了。
除了这五个,总兵在平时还受到正四品的兵备道道员隐形监管。道员是清朝独创的万金油官职,每个省划分数个道,由布政使和按察使派出属官监管各道。清朝的兵备道属于是按察使属官,其职能主要就是负责监督纠察地方军队,同时还要负责统筹管理地方军饷和装备以及治安维护。
所以虽然在管理层级上没有明确规定兵备道的道员可以管理总兵,但是要知道一个总兵所管辖军队的军需物资还有军队纪律监察都由兵备道负责。所以总兵虽然官级比道员高,但是在道员面前总兵就和提督在巡抚面前一样得服软。
而兵备道还是按察使的属官,这样一算来总兵的权力地位在按察使和布政使面前还得低一等,因此清朝的总兵虽然官级很高,但是权力地位并不高,都要排到八旗驻防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后面了,这也是清朝总兵的尴尬之处。
清末新政时期,清朝设立三十六镇新军,一镇新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称为统制,其官级待遇就是完全参照总兵而来,都属于正二品官级待遇。
民国建立之后,清末的这套军队官制被延续下来,不过民国改镇为师,长官称之为师长,名称虽变,但管理的军队人数和权力没有太大变化。而提督的权力地位其实与明朝的总兵相类似。
对比下来总兵虽然官级只比提督低了半品,但是二者的权力地位却是天壤之别,提督只受到总督、巡抚、八旗驻防将军三方监管,在一省之内也算是第四号官职了,而总兵就尴尬了,不仅受总督、提督、巡抚、八旗驻防将军管理,其权力地位还不如布政使和按察使以及道员、知府。
当然了,在政治地位上总兵还是比较高的,比如一省联名上奏折时,总兵排名是仅次于提督位居一省第五位,要高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只是实际权力地位上他要受到比提督还多的多方监管。所以总兵在清朝虽然官级很高,是个高级的地方武官,但是其权力地位却并不高,这主要还是崇文抑武抑制武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