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内政部近期公布了一组数据:
自今年开始俄罗斯已在乌境内发动了大约3万次的袭击,这些袭击主要针对的对象为民用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不包括前线阵地的交战。此外,受袭击影响,该国境内大约有超过80%的能源设施被损坏或彻底摧毁;
而且随着莫斯科逐渐加大对乌后方打击力度,乌克兰的防空系统短缺现象严重,尤其是在靠近前线的地区。
针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向西方国家提出了自己最为迫切的需求,那就是希望国际“合作伙伴”们尽快向乌提供足够数量的防空系统,以抵御俄罗斯的导弹、无人机袭击。
根据这位总统的“愿望”清单显示,它向自己的“盟友”抛出了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的需求。
泽连斯基说:我不会告诉你们乌克兰目前到底有多少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但我可以确信,如果想要将整个乌克兰的天空完全覆盖,那么最好再接收25套该系统,每套系统配备6至8组发射器...
咱先暂且不说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能不能覆盖住乌克兰的天空,就单是这个数量不知道泽连斯基的盟友们能不能拿得出来呢?
以美国为例,根据稍早前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美国境内总共部署有15个“爱国者”防空营,下辖大约50个连,换算下来美国国内也就部署了50套的“爱国者”防空系统;
而乌克兰这一次的索求就相当于半个美国的存量,胃口真的是不小啊!
如果这个例子不太好理解,那么咱们再看看其他列装有这种防空系统的国家都是什么配置?
日本是除美国之外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最多的国家,大约是30至40套,沙特有18套,德国全境只有11套该系统,卡塔尔也是11套,瑞典只有4套...
这样来看,我说泽连斯基的胃口很大是不是不过分了。
而且这种防空系统的造价也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承受的,根据美国三大“爱国者”防空导弹制造商的报价,在2022年这东西一套的价格在11亿美元左右,而一枚PAC-3导弹的成本约为400万美元,考虑到乌克兰不太可能拿到最新的PAC-3导弹,换成PAC-2导弹,它的价格也在300万美元左右,你算算它拦截一次俄罗斯的导弹需要花多少钱?
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总价绝对不会低于270亿美元,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被乌克兰“掏空”的情况下,谁还有能力为其买单呢?
还有一点也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爱国者”的拦截弹美国方面的产能可以说是非常地低,到2024年在提升产量之后才勉强达到每年650枚的速度,这个数量相较于前文提到俄在今年已经对乌克兰实施了多达3万次的袭击频率来看,似乎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更何况美国的军火巨头们是要看见利润才会开足马力生产的,向乌克兰送导弹,如果没有美国国会的拨款,诸如雷神、洛克希德和波音这些军火商们会同意吗?
接下来我们再算算25套“爱国者”能不能把整个乌克兰天空覆盖住!
以PAC-3的最大防卫面积400平方公里计算(PAC-2大约为250平方公里),25套可守护的国土面积大约在1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个面积要是只用来守卫关键城市的话,似乎已经够用了,但要说把整个乌克兰都“罩”住,那就有点痴人说梦了;虽然乌现在丧失了不少的领土,可是起码它还得有将近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所以即使泽连斯基如愿获得了这些防空系统,它的防护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
在这里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从如今的战争形态来看,单纯的想要依靠一款或者几款先进的防空系统来维持制空权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合实际的;
防空系统只能算是一种被动保护自己的手段而已,若想要在战场真正获得主动,那只有依靠强大的攻击力量来回击对手,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制空权。
乌克兰如今最需要的其实不是防空系统,而是战斗机;
在理想状态下,只要乌克兰掌握了足够数量的战斗机就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住俄罗斯的空中打击,进而实现保护自己大后方的目的。
当然了,我是说在理想状态下,这其中包括战斗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高效的预警和雷达系统、完整且不易被摧毁的机场以及足够数量的先进战斗机等等。很显然,乌克兰现在还不具备此类条件,因此我也就是假设一下。
针对目前乌克兰所面临的状态,尤其是防空系统短缺的窘境,已经有西方军事专家给出了自己的预测;
美军前情报官斯科特·里特表示:乌克兰单单依靠防空系统是无法为自己的部队提供掩护的,继续强化此类装备只能是让俄罗斯完全控制整个乌克兰的天空;
实践表明,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士兵只要出现在战场上,他们其实就已经阵亡了,因为地面部队不可能始终在防空系统的防御范围内活动。
另外,“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成本过于昂贵,而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打击的武器通常都很廉价,比如几千美元的无人机,几十万美元的巡航导弹和数不尽的航空炸弹等等,这些廉价装备正在骗取昂贵的PAC系列导弹,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弹药储备会很快耗尽,过高的成本会让西方人彻底失去信心。
斯科特·里特最后的总结:乌克兰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6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