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又道歉了。
这一次,是因为在节目中乱说演员潘婕的家族历史,被潘婕发视频公开指责。
潘婕母亲是著名导演罗小玲,父亲是摄影师家潘锦元,舅舅是摄影家罗丹,姥爷是电影家罗静予,姥姥是著名影星黎莉莉,潘婕的太姥爷钱壮飞是著名革命家,太姥姥是典故“六尺巷”来源的张家后人,从事医学工作,她们家族一直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高晓松是罗小玲的学生,罗老师当年手把手教高晓松拍电影,对他有提携之恩,潘婕妹妹是高晓松6年的同学。
让潘婕不解的是,如此熟悉的两家人,高晓松却把她们家的事情一通乱说,张冠李戴,气愤之余,潘婕直接公开指责“高晓松,停止你的胡说八道!”
心里有愧的高晓松,在清明节前夕,手捧鲜花,亲自登门道歉。
再次出现在镜头前,高晓松的状态让人出乎意料。
消瘦、憔悴、谨小慎微,跟如日中天之时,判若两人。
他先是祭拜了恩师罗小玲,又郑重其事向潘婕道歉,言辞恳切,态度谦逊,获得潘婕谅解。
和潘婕交谈的过程中,高晓松谈及这些年的经历,感慨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又抑郁加身,导致如今一塌糊涂的境地,这些年一直在反省。
曾经的高晓松,是那般春风得意马蹄疾,如今落得这般境地,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01没有规划,想一出是一出
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高晓松,曾经是不折不扣的才子。
潘婕的妹妹潘嫱和高晓松是初中和高中同学,当年的高晓松高高瘦瘦,学习成绩一骑绝尘,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潘嫱和高晓松是好友,高晓松唯一一次被学校处分,是为了帮潘嫱出头和别人打架。
潘嫱当时成绩中等,谁也不曾料到,她会有如今的成就。
如今的潘嫱是家族骄傲,她是肿瘤学家和分子免疫学家,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也是诺贝尔奖评委。
潘婕总结,妹妹有成就是因为执着,小时候父亲生病,潘嫱就发誓要学医,拯救肿瘤病人。
对于高晓松的现状,潘婕认为,他是典型的北京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导致如今成绩了了。
高晓松附和,说起自己这些年,做这样扔那样,什么都没有做到最好。
“想弹琴就学琴,至今不敢参加正式演出;出国多年一事无成,如今事业也是一塌糊涂。”
其实,无论文字、音乐还是口才,高晓松都曾经惊艳观众。
《同桌的你》和《睡在你上铺的兄弟》皆出自他笔下,多年以后,依然是很多听众的心头好。
1993年,大学即将毕业,室友钟卫东给高晓松打了个电话,通完话后高晓松跑到厕所,出来的时候就写成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高晓松的创作才华,通过这首歌,彰显得淋漓尽致。
高晓松没有在音乐路上深耕,他开始《晓说》和《晓松奇谈》,摇着扇子侃侃而谈的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起晦涩的历史能让观众沉浸和入迷,一时间成为众多观众的偶像,飘飘然的他开始忘乎所以,几次不知天高地厚的“段子”讲下来,口碑一落千丈。
02习惯说段子,不知道天高地厚
自命不凡的高晓松,迷失在鲜花和掌声里,愈发觉得自己慧眼独具,众人皆醉他独醒,开始放飞自我。
他直言自己去参拜过某神社,大言不惭地称他们都是亲人。
他高度赞扬漂亮国,声称对方对中国最好。
甚至,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都被他调侃成麻将、炒菜、按摩和针灸。
然而,高晓松的天高地厚不止于此,郑成功是他嘴里“如假包换的大倭寇”,印度的“平和”让他很喜欢,甚至公然污蔑最可爱的人。
吹捧外国的月亮,嘲讽自己的祖国,那一脸不屑,让人心寒。
自食恶果的他,节目被下架,个人也受到点名批评,不知悔改的他不接受教训,不反省自己,居然醉驾导致交通事故。
失去自由6个月后,高晓松人设彻底崩塌。
恢复自由身后,高晓松配合宣传,拍摄了反酒驾宣传片,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
被撕下“皇帝新装”的他,没有了得意忘形的资本,也失去了观众的信任,落魄地离开绚烂的舞台,开启他抑郁的新征程。
03抑郁多年,一天最多睡40分钟
自作自受后,高晓松抑郁了。
几年不见,见到登门道歉的高晓松,潘婕有些惊讶。
高晓松瘦了很多,眼睛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高晓松摘了眼镜,是因为做了晶体移植手术。
消瘦的原因,是高晓松抑郁多年,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只能睡40分钟,非常煎熬。
患病的高晓松,几次通过又拉黑潘婕的好友请求,他表示当时自己状态很差,经常拉黑朋友们,社交软件只留100个人,一家一个,保证有事情的时候能联系到。
无怪乎,潘婕要公开指责高晓松,如果有联系方式,两家交往那么深,也不至于闹到公众平台。
因为高晓松是母亲的学生,因为妹妹的求情,也因为高晓松的诚恳,潘婕选择了原谅。
04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拯救不了的观众缘
拥抱之后,潘婕送给高晓松一本自己写的书。
随书一起赠予高晓松的,还有潘婕的曾外公、伟大的钱壮飞先生的一句话。
“误用艺术,诱人堕落”,这句话无疑像扇在高晓松脸上的耳光,让他无地自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高晓松的口才了得,却不该总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轻狂傲慢、没有敬畏心,把历史都当成段子讲,恰如他所说“不知天高地厚”。
心有敬畏,才有未来。
在高晓松道歉的视频下,观众差评一片,表示不愿意原谅他,也不接受他复出。
褪去“才子”的光环和滤镜,高晓松终于为自己的轻狂付出代价。
走到今天的地步,高晓松不过咎由自取,弥补机会渺茫,重获尊敬和崇拜更是无从谈起。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高晓松又能怪谁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