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大战略"韬光养晦"这20年中美关系的深度变化

国际战略对策研究2024-04-08 19:25:13  55

“我希望冷战结束,但现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回首四十年前,在苏联的风口浪尖上,建立了一种不可能的伙伴关系。在国内的批准下,美国在国内西部的古丝绸之路商队路线上的库尔勒和奇台建立并运营了两个信号情报设施。这些情报站被用来监测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导弹试验,在这两处情报站内,美情报人员与国内的同行并肩工作,监视苏联的威胁。库尔勒和奇台的情报站是一些现在看来美国和中国曾经是准盟友。在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反对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向中国出售武器,包括火炮设备和弹药、反潜鱼雷、火炮定位雷达、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黑鹰直升机。美国甚至允许其盟友向中国出售一个旧的航母船体供研究--该船体配有蒸汽弹射器、捕获设备和镜像登陆系统。中国欢迎这些关系。

在中国一次会议上,曾表示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使中国形成了“一条战略防线--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防线’”,以保障安全。与西方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合作是广泛而深入的,国内的一些人也希望美能在中苏两国中进行干预。所有这些都在海湾战争(1990-1991年)和苏联解体(1991年)的之后发生了突然的变化。这短暂但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重塑了美国、中国和国际体系,并且每一次都加剧了对美国的焦虑情绪,海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醒国内注意美国的军事威胁,而失去共同的苏联对手则提醒国内注意美国的地缘威胁。在短时间内,美国迅速取代苏联成为中国的主要安全关切,这反过来又导致了一个新的大战略,一场取代美国力量的三十年斗争就此诞生。

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新秩序的出现,中国提出了一个战略方针,以减少美国主导的平衡和遏制的风险,削弱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和自主权争取条件。这条指导方针最终被概括为24个字的指南,通常被总结为4个字的指令:中国需要“韬光养晦”。这一指导原则是外交政策的高级组织原则。这样一来就发挥了大战略概念的作用,使中国开始实施大战略地削弱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影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行动自由。根据这一战略,中国选择不建立亚洲势力的基础,因为担心这样做会使美国和自己的邻国感到不安。避免对雄心勃勃的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计划的重大投资,而是-正如接下来的所展示的--追求削弱。

在军事层面上,中国从越来越注重守住遥远的海洋领土的“海洋控制”战略转变为注重削弱美军穿越、控制或干预中国附近水域的能力的“海洋拒止战略”。在某种层面决定加入区域机构,然后拖延时间,削弱了美利用这些机构宣传意识形态或组织亚洲北约的能力。在经济层面上,由于对制裁感到不安,通过双边和多边协议,努力保持对美国市场、资本和技术的准入,从而削弱了美国对经济胁迫的随意使用。总的来说,中国的削弱战略因其在多种手段上的全面性和微妙性而引人注目。正如曾经说过的,知道冷战已经结束,但担心另一场冷战已经开始据此做了准备。

1、对美国认识发生了变化

1989年6月一个凉爽的星期五早晨,在黑暗的掩护下,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于凌晨5点登上一架C-141军用货运飞机,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起飞,前往中国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此行旨在稳定双边关系,此行有很多不寻常之处。为了保密,斯考克罗夫特需要一架像C-141这样可以在空中加油并且不需要降落的飞机。为了容纳斯考克罗夫特和他的两个同伴,C-141飞机需要特别配备一个被称为“舒适托盘”的床铺和座椅。为了减少发生军事事件的风险,飞机需要去掉空军的标志,并让其军事人员穿上平民的服装。最后一项措施被证明只是小有成效。这次任务是如此的秘密,以至于国内当地的防空部队对此一无所知,并几乎向斯考克罗夫特的飞机开火,但决定先给某人办公室打电话。

“对我们来说很幸运,”斯考克罗夫特后来回忆说,“电话直接打通了,建议他们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他们应该按兵不动。当飞机在7月1日下午降落时,被藏在一个旧航站楼后面,远离窥探的目光。第二天上午,斯考克罗夫特会见了官员,在斯考克罗夫特访问之前,布什总统曾就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发出一封歉意和征求意见密信;现在,斯考克罗夫特将亲自携带类似的信息,向中国保证美将保持其行动的局限性以维护关系。最终,这一努力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最初赞扬了布什政府的“冷静态度”,但随后转而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已经把中国逼到了绝境”。在1989年2月与布什总统的会晤中,我们密切关注着苏联的威胁。边境冲突、核武器和中国边境上30个苏联师的存在使大规模战争成为可能。他把他的担忧用历史来包装。

向布什讲述了“日本对中国造成的损害最大”,但正是苏联夺走了“3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中国五十岁以上的人记得,中国的形状像一片枫叶。现在,如果你看一下地图”解释说,“你看北方的一大块土地被苏联割走了”。即便如此,他观察到苏领导人斯大林是中国的朋友,支持中国的现代化,但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一夜之间废除了几百份中苏合同,并试图包围中国沿着中苏边境,在西部和东部,苏联驻扎了一百万军队,部署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核导弹。作为这个苏联保卫联盟的一部分,印度被加入,然后是越南以及阿富汗和柬埔寨。现在,苏联人拥有朝鲜上空的军事航空过境权,这使他们能够连接到[越南]的金兰湾。他们的飞机现在可以在中国上空进行空中侦查。这一评估使得“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成为必要。

几个月后,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时,直接向他传达了对苏联威胁的同样评估。尽管有时会寻求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并强调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独立外交政策的兴趣,但它显然严重地倾向于美。中国在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密切合作,其军事和理论文件仍然主要关注与苏联而不是遥远的美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在这些担忧中,美国在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中展示的武力-在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分析家仍然相信,美国将遭受很大的伤亡,甚至可能无法实现其目标。他们指出,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将不如对格林纳达、利比亚和巴拿马的侵略有效;伊拉克的装备与中国相似,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优于中国,它将发动一场成功的“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美国将被拉入一场漫长的地面战争,导致其政治失败。所有这些都被发现是非常夸张的,当美国在冲突中取得惊人的胜利时,

惊愕的中国看到了伊拉克的失败和中国在与美国的冲突中可能的命运之间可怕的相似之处。一些中国人士写道,海湾战争是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一个例子,“美国打算主宰世界,”包括中国。这场冲突不仅放大了中国对美国的恐惧,还促使军委发起一项重大倡议,研究这场冲突以及如何建造不对称武器来对付美军,苏联解体标志着三部曲的最后一环。苏联解体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对出错原因的研究和对美国忧虑。

2、目的--战胜美国的威胁

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威胁,中国的大战略应该集中在抵御这一威胁上,这一信念在近20年中得到了肯定。在他的讲话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美国将是我们的主要外交对手。. . . 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是我们国际交往中的主要对手,”他澄清说,美国有敌对的意图。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一直是两面性的。我国的和平演变是美国的一些人的长期战略目标。从本质上讲,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发展和强大。他们继续在人权、贸易、武器销售、台湾和达赖喇嘛问题上对我国保持压力。美国在与我国的交往中飞扬跋扈,拥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姿态。然而,美国的对华政策还有第二面:“另一方面,美国出于对其自身全球战略和基本经济利益的考虑,将不得不关注我国的巨大市场,并在国际事务中别无选择地寻求与我们合作。

换句话说,美需要与我们保持正常关系”。即便如此,中国也不能采取公开的对抗战略,因为正如所说,“美国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我们进口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来源”。相反,“保护和发展中美关系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通过在一些领域与美国合作,在另一些领域避免对抗,中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国的反感,继续发展经济,并提高其相对实力。不管是采取‘遏制政策’还是所谓‘接触政策’,万变不离其宗,目的都是企图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将我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这种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丧失警惕。”在他心中,还有一种担心,即美可能与中国的邻国合作,他补充说,与美国一样,“有些周边大国也以不同方式对我国进行牵制”。

随后向外交官们提供了一份关于中美关系的非同寻常的官方评论,重点是美国带来的敌意和威胁因为不久东欧发生剧变,美国有人寄希望于我们“变”。一九九一年我国华东地区发生严重水灾,美国有人认定我们要“乱”。这年十二月苏联解体,美国有人认为我们要“垮”。美国一九九二年向台出售F-16战斗机,1995年允许台领导人访美,美国有人对所谓“中国”作了种种猜测,加大了对我们的压力,企图把我们压倒。尽管美许多人认为两国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向与会的外交政策机构强调了他对美国意图的怀疑态度:“一九九五年十月,同克林顿在纽约会晤时,明确告诉我,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不是孤立,不是遏制,也不是对抗,而是全面接触。但他立即向听众强调,他并不相信这些保证:“但要看到,美国对华政策仍具有两面性。

美国反华势力演变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此外他认为,“美国企图构筑单极世界,由它一家来主宰国际事务”,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仍将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保持显著优势”,而不是衰落。这些观点在中国最重要的两次外交政策讲话中的连续性是引人注目的。然后他说:“在经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遭受严重挫折,使我们遇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国际敌对势力扬言要在世界上埋葬我们,预言中国将会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后尘,很快就会垮台。外国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以西化、分化为目的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利用各种挑起事端在总结形势时,他宣布“我国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面临严重威胁”。

在两年后的另一次军委讲话中,更明确地指出,中国的麻烦是美国造成的,他确认在与美国的坎坷关系被认为是从创伤三部曲开始的:“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一直很不稳定,时好时坏。”继续强调美国的威胁。在2003年外交部的讲话中认为,尽管“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需要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合作,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仍在对中国实施西化和分裂的图谋这一严峻的现实。”高层人士有时甚至更直截了当。处理与美国的关系被看作是对中国安全的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些文件的全文相当具有启发性,中国高层精英对美国的力量和意图深感焦虑。认定美国是“中国外交政策战略的主线[即中心线]”还认为,美国试图包围中国:美国不少人一直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对手,并从地缘角度对我国采取了既接触又遏制的两面方法。

美国增强在亚太地区部署军力,强化美日军事联盟,加强与印度战略合作,与越南改善关系,拉拢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府,加强对台军售,等等。从东面、南面、西面三方对我国进行防范和挤压。这意味着我国的地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些相同的文件中,认为美国在寻求遏制中国。美国力图保持其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能容忍任何国家可能对其提出挑战。美仍将维护其以欧亚为基础的全球战略,重点则是防范俄罗斯和中国,控制欧洲和日本其对华政策的核心仍然是“接触加防范”。美国的一些保守势力仍固守冷战思维,强调中国的崛起必将损害美国利益。美国军方试图把军事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到亚太地区,在台人权、安全、经贸等方面,美方仍将对我继续施加压力。

其他知名人士称,美国不断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到他们的首要地位。因此,美国既想主导中国的市场,又想找到一切可能的方法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它知道今天的中国对美国来说不是一个直接的威胁。但就美国的长期发展战略而言,当它看到我们潜在的发展实力时,如果中国经济再持续发展几十年,就会大到能够与他们抗衡。所以他们想遏制我们,他们想实施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我们用很多话来反驳他们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用的。美国人不会听你的。后来强调“美国仍然是我们需要在国际上应对的主要对手”。所有这些说法都表明,美国是中国战略规划的决定性焦点。中国一直将美国称为中国的主要对手,明确地将其定义为中国的主要威胁,并对管理美国关系的必要性表示关切。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是如何寻求避免美国的遏制和削弱美国的力量的。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揭秘中国大战略"韬光养晦"这20年中美关系的深度变化【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364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