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鼎资本张驰: 逆市场周期是最好规避风险方式

猎云网2024-04-08 11:10:22  46

2015年,在科技互联网投资火热的时期,张驰创立新鼎资本,带领团队进入股权投资行业。

9年来,新鼎资本已投资90多个项目,平均项目投资超1亿元,管理200多支基金,近20个项目成功上市,包括明星企业小鹏汽车、寒武纪、亿华通、云从科技、第四范式、海光信息等,在股权投资行业名声鹊起。

被业内人士称为“啃哥”的张驰并不满足于此,新鼎资本团队一直瞄准硬科技赛道,追求精品投资,重仓卡脖子行业。

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行业,挖掘优质标的,梳理细分赛道头部企业,抓住投资机遇快速出手,同时“看好一个,就反复多轮重仓”。

小鹏汽车、亿华通一直被认为是新鼎资本的里程碑投资。何小鹏还在阿里任职时,团队就已多次接触,看到了新能源整车行业发展机遇,在何小鹏创立小鹏汽车后不久,团队瞄准机会果断出手,并在后续合适时机退出。但张驰也透露,现阶段新能源整车和其他细分赛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鼎就顺势收缩新能源投资战线,把目光投向未来方向。

集成电路行业卡脖子就卡在设备和材料,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等领域的核心企业,新鼎资本几乎全部覆盖,管理的90多亿基金中,有近50亿投向了集成电路。新鼎资本关注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积极寻找链上“卡脖子”环节,投资了集创北方、屹唐半导体、东方晶源、启尔机电、科益虹源、国望光学、德尔科技、博康信息、得一微电子、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华进半导体、粤芯半导体、京微齐力、京仪装备、中科智芯、长鑫存储、紫光展锐、中星微电子、合肥欣奕华、芯享科技、广东致能、鲁汶仪器、盛合晶微、中星微电子、燧原科技、托伦斯等重大项目。

张驰认为,中美贸易战释放了国内发展集成电路的紧迫需要,无论如何,集成电路必须要发展起来,所以市场还没热的时候,新鼎资本已经完成了行业布局。

关于投资风险,张驰透露投资圈还有一句名言:不要总想规避风险,而是要学会驾驭风险。高风险来自于对企业、对行业的不了解,超越了自己的认识圈。目前一二级市场倒挂,二级市场窗口变小,势必会影响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但机构的核心能力需要穿越周期,静待花开,找回信心。

“投资还是投人”这句话被张驰反复提及,不管是新鼎资本已投资实现不错回报的项目,还是没有投资有纠结犹豫的项目,企业是否能够发展起来,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因素几乎占50%,一定要考察创始人的背景实力、谋略、格局、执行能力等。

商业航天和氢能是张驰近两年重点投资领域,已出手投资国富氢能、海德利森、鸿基创能、舜华新能源等氢能企业和东方空间、蓝箭航空、中科航星、星际荣耀、白盒子、格思航天、垣信卫星等商业航天企业。

“一条最简单的逻辑是,目前世界最牛的人马斯克,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另一件是SPACEX,这个大方向不会错”,张驰向猎云网解释道,特斯拉已经掀起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浪潮;而在商业航天领域,技术难题已经逐步解决,卫星成本和市场问题解决后,未来几年也一定会爆发。

氢能行业会是下一个新能源市场热点,伴随国内新能源电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投资日趋饱和,电池和新的环保问题随即出现,下一个能源替代已提上日程,同时在国家政策方面已释放不少利好信号。

谈及2024年新鼎资本发展计划,张驰表示会重点关注二级市场变化,同时持续关注商业航天、氢能等新领域的投资机会,并持续关注卡脖子环节,锲而不舍“啃”到底。

以下是猎云网对话张驰实录:

Q:关于新鼎资本基本情况:新鼎资本管理规模、基金概况、投资组合数量、IPO数量如何?

A:截至目前,新鼎资本已备案基金投出规模90多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项目90余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约1亿元,很多项目为多轮追加,累计发行私募基金200余支,已投企业中,20多家多个领域的领军企业已上市或在上市排队中。

Q:确定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投资领域,挖掘优质标的,重仓“卡脖子”硬科技赛道,是看到了国家政策风向和资本市场改革,当时是如何做的决策和布局?2015年到目前沉淀了哪些投资优势?

A:新鼎资本在2018年就基本确定这几大投资领域,这几个方向基本代表着最前沿的技术的方向。

同时根据市场和行业变化,随时做出了调整,比如2016-2017年重点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2020年前后重点布局了集成电路行业,近两年重点布局了商业航天和氢能行业。近两年大模型很火,但我们一家没投,商业化场景落地还不是很明确。

新鼎资本优势在于有自己成熟的投资团队,一直就在挖掘这些卡脖子的前沿硬科技项目,一定是有核心技术的,而且是能落地的项目,同时性价比相对比较高,不能是那种相对无法确定的项目。

看了大量的项目,但是我们投资项目非常谨慎,我们有200多支基金,但是只投了90多个项目,是因为我们有很多专项基金,保证了优质标的可以反复研究跟进、再进行重仓,持续加仓直到上市,比如小鹏汽车前后投了4轮,不会像撒胡椒面一样投资。

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在行业和企业上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研究学习、分析判断,寻找到好项目之外,还需要能够有实力、有资金投到好项目中,这个能力也至关重要,实现找得到、投得进、退得出。

Q:投资引以为傲的项目是小鹏汽车和亿华通,也被誉为新鼎资本成立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迄今为止退出项目中收益最高的两个案例,何小鹏在阿里时就开始接触,您认为这2个投资最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达到创业初期的预期?

A:小鹏汽车是2017年就投资的项目,在2021年已经实现了退出,目前来看是比较成功的投资案例,但现在新鼎资本关注方向已经发生变化。

最初目标就是只投行业核心精品,到今天基本上做到了,只投行业第一,投行业核心企业。我们通过行业分析,先梳理出行业最头部的项目,然后想一切办法投进去。

但是持续跟进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对企业有所了解的尽调过程。所以某些项目花的时间很多,因为这个项目当他开始融资的时候再去挤,肯定没额度,一定要提前。同时因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氢能,我们投的项目越来越多,产业链投满了之后反而就更容易投,上下游我们都是股东,就更容易再去投一些项目。

Q:投资硬科技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鼎资本如何规避风险?

A:投资圈还有一句名言:不要总想规避风险,而是要学会驾驭风险。高风险来自于对企业、对行业的不了解,超越了自己的认识圈。

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比如一些风险大的项目是不会接触的,比如前两年很火的GPU、量子通讯、核聚变等赛道,等清晰了再投,哪怕估值贵一点。往往赛道很火的时候,估值就会虚高,虚高之后就都是泡沫。另一方面,我们不追捧热点,不去追豪华的、前沿的、亮眼的项目,必须要有产业化落地、有收入,能够看得到增长的市场,方向的选择还是很慎重,有些赛道我们直接放弃。比如光伏和电池行业。

然后聚焦到我们熟悉的行业里,把行业看清楚看透,找行业里最好的项目,风险就降低了很多,而不是像现在什么热就投什么。比如现在很火的大模型领域,代表底层算力科技的英伟达H100都不卖给中国,底层逻辑解决不了,应用层豪华意义相对较弱。

最好规避风险的方式是逆市场周期,这点很重要,这些年我们没有去追热点,我们是在等热点,在热点到来之前先布局,我们看的赛道是能够落地,起码有收入有产业化有应用场景的,围绕硬科技布局,软件层面比较慎重。

同时投资方向也很重要,方向错了,再努力都白费。方向之外才是项目,项目再找头部的。然后团队也要均衡配置,因为投资就是投人,创始人风格强硬或者有性格缺陷的不会去投,企业能够成功创始人的因素几乎占50%,创始人也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够走多远,一定要考察创始人的背景实力、战略思维、格局、执行能力等。

Q:如何找到优秀的创业者?会看好什么样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如何长期考察一位创业者是否值得投资?

A:第一,目标很明确,市场低谷的时候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并有明确的规划,能够深刻认识行业的周期;

第二,团队必须务实,比如不选择还没有稳定收入前,办公场所费用消耗较大,控制成本能力弱的企业。

第三,深度考察了解创始人和整个团队,如目标理念、经营方法、融资规划,经营能力。同时在跟进项目过程中,要验证创始人的目标感、使命感和团队执行力,能否拿下订单,能否有稳定收入。即使跟进时间久了,估值高了也没关系,跟进时间越长反而对项目越有信心。

Q:如何找到项目最佳出手时机和退出时机?

A:企业上市解禁后的1年内,会选择退出。一方面看前期投资项目的二级市场表现,把握好涨幅空间;另一方面要看整体经济环境,确定卖点。

Q:集成电路行业,新鼎资本在前几年投资了大量的卡脖子环节的核心企业,有什么样的投资逻辑?

A:几年前,我们就认为集成电路最卡脖子的是制造端,首当其冲的就是光刻机,于是把五大光刻机中的四大核心平台企业都投了,可以说,新鼎资本是国内光刻机赛道投得最全的机构。

除了最卡脖子的光刻机,第二卡的是刻蚀机技术,于是投了鲁汶仪器。第三卡的是离子注入机,于是投了凯士通,国内做离子注入的仅中科信和凯士通两家。离子注入气相沉积设备镀膜机,重仓了青岛思锐智能。还有量测清洗设备,也投了昂坤半导体。如此一来,前道里面的七大类核心企业基本上全覆盖了。

选标的不难,难的是如何投进去。一个设备公司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很难发展起来,后道或许能创业,前道基本创不了业,要么收购国外技术,要么就从最早开始干。所以,新鼎资本铆足劲把前道设备类的项目都投了。

投完设备,又瞄准材料领域。新鼎资本管理的90多亿基金中,有一半都投在了这个赛道,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近几年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很多都是集成电路企业,但大的企业基本都投完了。另外现在大家都在投集成电路,炒得很热,余下的都是小赛道的创业公司,新鼎资本也在不断调整。

Q:我国从卫星研制、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卫星的测运控服务、空间在轨服务装备、火箭卫星核心部组件以及卫星数据应用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商业航天上下游产业链,但也应看到,商业航天相对于美国来说,处于发展早期,新鼎资本如何做的商业航天图谱,看到了哪些机会,有哪些投资逻辑?

A:商业航天领域,新鼎资本已投资东方空间、蓝箭航空、中科航星、星际荣耀、白盒子、格思航天、垣信卫星等企业,从卫星到服务都覆盖到了,我们应该也算商业航天领域投资比较多的机构。

最简单的投资逻辑在于目前世界最牛的人马斯克,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同时带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另一件是SPACEX,星链发展已经盈利。商业航天能不能爆发、技术能不能解决,这都是后续问题,大方向上肯定会发展起来。

目前我们在轨卫星有500多颗,2024我国至少要发射100颗低轨通讯组网卫星、预计2025年到600颗、三年内到1200颗,8年内要发射到2万颗。

再参考美国,SpaceX也已经开始在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了,目前可以看到星链的成果,5000多颗卫星在低轨服务于60多个国家,服务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并已经实现盈利。

而在商业航天领域技术难题已经解决,不存在卡脖子难题,目前主要是卫星成本、重量、市场和资金问题。对比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的路线也会是学习、引进、吸收、超越。

Q:怎么看待人工智能过去几年的泡沫和增长机会?OpenAI带火了国内大模型应用,对于当下火热的AGI赛道是否看好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当下的AGI商业化会是一大难题,该如何破解?

A:我们认为目前这个赛道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2016-2017年人工智能火起来了,但那波企业基本都没跑起来。被称为AI四小龙的四家企业,表现都差强人意,即使上市后,市值也不高,行业泡沫很多。

大模型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应用场景,产品做出来应用场景少,就很难形成收入。比如之前的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领域应用较广,但是应用场景还是不够大。现在的大模型,在工业领域或者消费领域,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场景。

前两天马斯克宣布开源Grok-1,是目前参数量最大的开源语言大模型,拥有3140亿参数,超过OpenAIGPT-3.5的1750亿,这会加速国内大模型的企业洗牌,比如估值下降。

还应看到,大模型只是解决了应用问题,模型是运行在芯片上的,所以芯片算力比模型更重要,可以这么说,英伟达的价值超过了OpenAI。国内的底层算力芯片比美国落后很多,所以与其投人工智能,不如投底层人工智能算力芯片。但又回到老问题,算力芯片公司是设计公司,设计公司目前还是受制于光刻机,就又回到了集成电路行业的难题。

当然也受制于国内资本市场体制和传统的投资思维,大家都想赚快钱,大模型做出来后就能融资,融资后就能快速发展上市实现退出赚钱。这样就会导致从事底层科技研究、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少之又少,差距也就慢慢显现出来。

同时这个行业也不能纯烧钱,大家一拥而上,就是导致行业洗牌,投资风险极高,所以需要再耐心观察等待。当然这些大模型公司存在,也是有必要的,最后竞争后存活下来几家,起码还能去抗衡。

Q:氢能发展被认为是下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这方面的投资逻辑是什么?目前氢能发展的难题,如何破解?

A:新鼎资本是国内投氢能最早、最多、最全的机构之一:新鼎资本在氢能领域大概投了6个企业,几乎把氢能的制、储、加、用四个环节全覆盖了。例如氢能装备龙头国富氢能,电堆龙头氢璞创能,质子交换膜龙头企业鸿基创能也,制氢端、氢能低温装备制造中科富海,高压流体装备海德利森,车载供氢系统及加氢站龙头舜华新能源。国富氢能、海德利森、舜华新能源等占了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

我们投氢能的逻辑就是氢能是清洁能源,目前,政策已经释放,国内大力在支持,我们认为,有较大的机会。

氢能发展目前还是以政府采购为主,到一定阶段才会商业化,所以我们提前做了布局,另一方面,发展早期估值还没起来,性价比也更高。

目前来看,氢能主要的发展限制还是成本和动力问题,不过氢能车替代重卡、长途大巴、公交车还是在性能上有优势的。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氢能是没有任何污染的能源,氢能更接近“终局解决方案”。

Q: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值得大力投资或者收缩投资?有没有一个节点或者量化标准?

A:没有太具体的量化标准。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是这个行业投资的黄金阶段,一旦成熟稳定后,商业化也差不多了,投资价值就会减弱。要赚高速成长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阶段的钱。

核心是我们要投未来1-2年内会爆发的赛道,同时也不能太久,周期太长。

Q:更多机构往更早期投资,投早投小投科技,对于股权投资来说,新鼎资本如何看待和布局?

A:现在中大型项目投的差不多了,这些年科创板上了四五百家,上市了很多企业。或者即使没上,估值也很高了,目前只能往中早期去布局。

早期投资也需要观察很长时间然后再参与,就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实际考察。

Q:有没有投资不理想的时刻?如何渡过难关?有哪些纠结的时刻?

A:投资不理想的项目并不多。一方面投资不理想的项目尽量减少出资人的损失,或者帮企业想办法渡过难关。

另一方面需要总结,当时是哪里看错了,往往不理想的项目,问题都出在人身上,这些人本身是有缺陷的,至少这些赛道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判断能力也在慢慢提高,对于我们机构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关于投资纠结,我们有个原则是,只要有犹豫的项目,都不会投资。同时为了规避风险,我们要求出资人尽量分散投资,多投几支基金,降低风险。

Q:现阶段创业者融资难,机构募资难,同时大环境经济承压,作为机构如何破局?未来会继续看好哪些方向?

A:2024年实际上我们重点的投资方向还是将围绕商业航天、集成电路两个赛道,另外,在市场上再看一些新的方向。这两年新的非常确定方向相对比较少。很多时候危机并存,企业也不好融资估值就很合适,所以市场中也有大量的机会存在,这个时候往往能找到最好的项目。

同时更关注二级市场的变化,二级市场上涨,才会让投资热度上升。包括IPO通道需要恢复正常,上市需要有明确预期,大家也需要恢复信心,如果只靠并购或者转让退出远远低于市场预期。随着证券市场的整顿,相信下半年IPO会逐渐正常起来,市场也会慢慢好起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865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