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这篇博士论文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他的作者名叫费孝通。1938年,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这篇著作,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费孝通的故事,作为著名的人类学家与社会学家,费孝通著述颇丰,是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为新中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那么,费孝通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费孝通出生于1910年,江苏省苏州市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学毕业后,费孝通考入东吴大学,立志悬壶救世。1930年,受进步思想影响,费孝通转入燕京大学社会系学习。1933年,费孝通又考入清华大学的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于1935年毕业。
研究生毕业后,费孝通考取了公费留学资格,在出国之前,他与妻子前往广西实地调查,在山中不幸受伤,只能暂停出国,返乡休养。1936年,在出国之前,费孝通前往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也是这段考察经历,促使费孝通写成了《江村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费孝通担任了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继续在社会学与人类学领域为祖国培养人才。1952年,费孝通被调到中央民族学院,担任了副院长一职,期间,他致力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书立说,不过,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47岁的费孝通却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受到了冲击。
费孝通被划为“右派”与一篇文章有关,这篇文章就是《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1957年3月24日,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不久后,费孝通就受到错误批判。1958年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费孝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决议,48岁的费孝通也被罢免了职务。
在这之后,费孝通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虽然身处逆境,但费孝通生性豁达,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作为过去背负包袱的知识分子,费孝通再次受到批斗,身心受到迫害。1972年,费孝通重新复出,与同事在中央民族学院二号楼翻译了《世界史》和《世界史纲》等资料,留下了宝贵的文献。
粉碎“四人帮”后,费孝通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等职务,着手重建我国的社会学。1980年,费孝通恢复了一切名誉,也是这一年,他参加了“两案”的审判工作,为公平公正审判“两案”贡献了一份力量。
改革开放时期,费孝通一边任教,一边继续从事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1983年,73岁的费孝通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在这之后,费孝通又担任了第七届以及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继续为改革开放时期祖国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添砖加瓦。
晚年的费孝通主要生活在北京,他桃李满天下,著述颇丰,不仅多次在国际社会获奖,而且还当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2005年,费孝通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5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