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歼-20和歼-35的登机梯的复杂度并不高,也轻便易携,问题这是针对地勤人员而言,终归还是地面状态使用,要知道现代的战斗机座舱的离地高度一般都是在三到四米(仔细看图中歼-35前端出现的飞行员身高距离座舱高度),虽说飞行员素质过硬,但是降落到一个临时机场的话,没有任何地勤辅助的情况下,这就只能跳下飞机了,万一出现状况,这可就得不偿失喽!
你敢相信?这样的画面在我空军画面中真实出现过,一次歼-8II战机就是没有地勤辅助的情况下(很明显边上的地勤人员手中的折叠梯出现了问题),飞行员等不及直接从座舱攀附跳下。
一直作为学习榜样的美军,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譬如F-22不带内置式登机杆,而最新出现的F-35则自带内置式登机杆,虽说便利性一般,但总比没法下飞机要强,个人理解,还是各自的定位所至,F-22毕竟强调的是本土防空,前线部署存在,但是鉴于其金贵的身段,地勤这一块相对完善,F-35更突出的还是前沿部署,这已经不是前线部署了,而是常态化的前沿部署,譬如中国周边不少国家已经在陆续装备F-35和F-35B舰载型。
特别是后者,在航母甲板上寸土寸金的情况下,自带内置登机杆可以实现快速登机,并且减轻航母甲板人员的负担,当然代价也是有的,这个登机杆带上相应的结构,势必增加整机重量,只能说目前而言,我方还没有前沿部署,全球争霸的打算,但是以后随着贸易线的不断拓展,经济利益链的不断拉长,很多巧妙的设计最终有可能会应用上(之前有自媒体推测可能歼-35带有内置式登机杆,现在看空军的歼-35A似乎是没这个设计)。
个人最欣赏的其实还是F/A-18折叠式登机梯(注意不是杆)设计,非常的巧妙实用,而且几乎不占据任何的空间。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也开始关注这个细节问题,米格-29K舰载机就配有了类似美国内置登机杆的设计(不过苏-57还是老样子),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军的舰载机或者一些陆基型战机,也会考虑相应的设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7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