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文投吹新风 出海已成文化企业的“蓝海新赛道”

金羊网2024-11-23 08:27:03  56

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代表们齐聚,探讨文化出海前沿话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黎存根黄宙辉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虽然中国纪录片整体出口量仍然较小,但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短剧在国内也开始‘卷’起来了,但是其出海还处于高速增长期,短剧出海市场空间至少是国内市场的7-12倍。”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短剧,在旺盛需求之下,出海已成为它们的“蓝海新赛道”,不断加速中国数字文化出海的步伐。

文化出海潮起。在22日举行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文化出海”专题交流会上,文化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代表们齐聚,探讨文化出海前沿话题。与会者认为,在寻求海外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中小规模文化企业出海还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新趋势:

短剧等文化“新四样”正走向全球

中国文化出海是本次大会的主要话题之一,其现状如何?

“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和影视内容为代表的文化‘新四样’正在走向全球。”深圳市互联网文化市场协会秘书长赵博文表示。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短视频平台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扩音器”。在影视内容方面,中国微短剧“出海”迎来了市场爆发期。

据广州光盒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MO梁剑判断,出海短剧正朝着百亿美元级蓝海市场跃升。截至2024年3月,过去一年全球短剧App用户时长增长了16倍。国海证券研报指出,采用短剧DAU*ARPPU测算,长期海外短剧市场规模在144亿-648亿美元区间。旺盛需求之下,中国短剧不断加速出海的步伐。

“短剧萌芽于中国,是根植于中国的新兴内容形式,其出海具有天然的内容优势。”梁剑说,在国内经验的赋能和支撑下,中国短剧出海很快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3年,枫叶互动率先出海,推出了reelshort短剧平台,此后数十款短剧App在海外市场上线,下载量超3000万,出海头部短剧平台总剧目数增长了10倍。进入2024年,包括银都机构等在内的专业影视公司也开始“下场”布局短剧出海,产业提效变现加速。

不仅中国短剧受海外观众欢迎,中国纪录片的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2010年起,中国纪录片海外热度开始上升,2015年中国纪录片海外搜索迎来小高峰,而2022年中国纪录片海外搜索数相比2010年已增长了20倍,其中中国纪录片出口东南亚增速尤快。

交流会上,广东普星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介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上升以及中国纪录片制作水平的提升,中国纪录片迎来了“出海窗口期”。“从内容上看,中国出海纪录片主题主要聚焦在传统文化和经济建设上,与国际市场需求一致。”以《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王国》为例,境外落地播出超300轮次,海外发行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同样的例子还有《超级工程》《柴米油盐之上》等。其中《柴米油盐之上》分集还获得了芝加哥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奖,在海外影响力非常大。

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副主任吕文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数字内容创意企业寻求国际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增量市场、分散风险,还能借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生产和全球服务竞争力。

新挑战:

用新思路、新模式破解出海难题

企业在出海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还得克服“水土不服”,如何应对?

“这次来到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很激动,觉得大湾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蓬勃,但是也看到了很多隐忧,看到了投资方和我们的企业方互相迫切对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大湾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正在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吕文在交流会现场解读新型数字服务贸易的新机遇与挑战时如是说。同时,在寻求海外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中小规模文化企业出海依然面临众多困难,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深圳市酷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曹蕊也表示,本地化运营是破除中文内容在海外传播时文化壁垒的重要一环。具体来看,既要用更为贴合当地文化的方式,将内容进行翻译传播,还要对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来延长原生内容的生命周期,同时也要加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和观众的互动力度。

陈刚也认为,要推动中国纪录片进一步走出去,还存在四方面挑战:一是海外观众认知局限,海外市场对中国纪录片需求多限于猎奇,真正深入了解主流文化的需求较少;二是内容创作国际适应性较弱,国产纪录片适合国际传播题材少,导演和制片人内容创作需加强市场化导向,理解国外观众和海外市场;三是市场产业机制不完善,国内纪录片产业仍没有形成成熟的交易机制,生产、制作和传播等各环节都没有真正与国际流行标准接轨,国际流通性不强;四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对于纪录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传播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体系。

据陈刚介绍,为了能助力解决以上问题,该公司2020年自投、自建、自营了全国首家以纪实内容为主的产业园——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豆园Doc.Park),聚集高校、平台、制作机构等资源,通过创投、选片、参加节展、展映等方式,致力打造成为纪实文化产业生态和“全龄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平台。

文化、科技、金融三重奏大湾区文投吹新风

——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走笔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莫谨榕

秋冬交替之际,来自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文化科技创新企业等代表相约广州,共赴一场文化、科技、金融共舞的湾区盛宴。

创设于2023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以下简称“文投大会”),今年升级为“2.0版本”,更加开放多元、更加专业精准。在为期3天的大会里,文化产业与金融活水“双向奔赴”,“诗和远方”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结出产融对接的累累硕果:会期达成意向合作及投资签约金额超56亿元,签约企业52家,较去年大幅增长。

从文博会到文投大会,大湾区文化产业活动接连不断,成为广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记者在文投大会现场观察到,人工智能、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新词”成为本届文投大会的关键词。“文化+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激发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正迎来新的黄金期。

金融“活水”浇灌

产业融合更突出

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文化产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照进现实,需要来自投资界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

广东动漫电影《雄狮少年》出品方之一——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动文化”)带着《雄狮少年2》前来推介。易动文化董事长程海明告诉记者,《雄狮少年》系列在数字角色、场景、动画表演等方面尝试更多新技术特效,十分“烧钱”。去年文投大会期间,易动文化与中金资本、白鹅潭基金签署了投资协议,为高质高效完成电影制作提供了坚实支持。

文投大会以文化产业投融资对接为核心,2023年,大会首次举办就取得良好成效。与之相比,本次文投大会提升投资实效,产业融合更突出。记者现场发现,此次文投大会上的项目方和投资人目标明确、对接高效,企业展位前、会场走道上都可见投融双方热火朝天的商谈场景。“从上午8时30分到12时左右,我已经加了七八十个微信。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做仿人型机器人,在这里可以找到投资人,还可以找到商业合作伙伴,下次我们还要来。”乐聚机器人销售副总监陈小科告诉记者。

广东文化产业底蕴深

“圈粉”众多投资人

投融资行业的活跃,为大湾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添底气。自2019年至今年10月,大湾区文化产业合计产生融资事件696件,估算总金额约528.2亿元。近5年间,广东文化科技融合投资额增长了2倍,文化科技专利申请量增长了45%。

而投资人频频向大湾区抛出“橄榄枝”,正源于大湾区文化产业深厚的底蕴以及持续不断的活力。数据显示,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年均增速超过10%。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22483亿元,占全国的17.36%,居全国第一。

“广东是全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之一’。”海通创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铭表示,广州是广东文化根基最深厚的城市之一,在这里投资人能拓宽视野,对最前沿的文化产业保持敏锐的嗅觉,通过这次大会,可以更好地对接和了解大湾区的文化产业。

“作为一家投资机构,我们非常看重大湾区文化产业的投资机会。”中科科创董事长欧阳敏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同样表示,大湾区的文化产业总体体量庞大。近年来,在科技与金融的加持赋能下,基于广东原有的文化产业基础,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正迎来实现更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机遇。

文化科技同频共振

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今年夏天,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一上市就火“出圈”,凭借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近年来游戏行业的现象级作品。

“我们在这款游戏里一直在探索技术和文化的结合。”在文投大会的项目路演中,《黑神话:悟空》出品方之一的南京涂形互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木子分享道,“我们研究技术,但不依赖技术,技术服务于产品。我们还是在回归原始的内容创作,以一个讲故事的方式去呈现这个产品,而且本身也是中国人讲中国故事,所以更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共鸣。”

记者观察到,本次大会上优质文化项目精彩亮相,无一不与科技紧密融合。如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带来的“中华文化有意思”项目通过AR、VR、MR及AI等科技手段,将传统中华故事以新形式“讲”给海内外青少年;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利用AI大模型制作AI相框,可以让老照片“复活”成动画,唤醒人们的久远记忆……

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同频共振、是相辅相成的。科技赋能,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广东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集群,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正成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广东影视、游戏、动漫、创意设计呈绝对优势,游戏产业营收规模占全国超八成,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动漫产值分别占全国1/4、1/5、1/3。

让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已经成为与会嘉宾的普遍共识。“在此次文投大会上,我观察到各个文化创意项目百花齐放,各有各的高招,每个项目都在创新,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这也是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晟对记者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7187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