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使用大载重无人机为220千伏输电线路检修人员传递工器具。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通讯员申延超 本报记者 周学芳报道 “高度65米保持,左副翼打杆,抵达目标正上方,收油门降至60米。”在国网辽阳供电公司秋季检修期间,工作人员使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无人机检修基地自主研发的“40公斤大载重无人机”运送备份线夹,由于有临近带电线路,采用传统方式由下至上绳索传递会有导线放电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现仅用1小时便可完成整个停电检修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作业风险。
这款40公斤大载重无人机是国网辽宁电力无人机检修基地自主研发的第10款应用无人机,采用单轴双桨式动力电机,机臂用近菱形弯曲式结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飞行稳定性,机身内部装有环氧树脂电磁防护罩,有效提升抗干扰能力,适应电网带电作业环境。自投入使用以来,累计飞行作业约390架次,节约人工206人/日,减少停电时间106小时。
近年来,电力行业正逐步采用无人机技术以提高电网运维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电力巡检、设备运维、应急抢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国网辽宁电力无人机检修基地于今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国网辽阳供电公司刘东兴无人机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围绕电网运维的智能化、自动化,不断加大特种作业无人机的研发投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成全国电力行业首个集“研、售、培、修、保”于一体的无人机检修基地,引领新质生产力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该基地所研发的无人机及挂载模块在技术手段、研发理念及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整个辽宁地区,从最早于2010年研发的单兵无人巡检机,到最新的无人运输机,累计研发二十多种机型,研发成果及各类模块150余件,涵盖施工运输、喷涂防腐、牵引投放、异物处理、应急照明、长航时巡检等功能,90%应用在生产工作中,在辽宁电力累计完成超过15000余架次的飞行,在导线悬挂物处理、无人机巡检、避雷针防腐、绝缘子PRTV喷涂、绝缘子水冲洗、夜间应急抢修照明、工器具运输、山火隐患处理等累计节约人工968人/日,减少停电时间624.5小时,让无人机真正成为电力生产一线的“好帮手”。
“需求一定是来自一线作业中的问题,然后我们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修培训、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形成闭环。”国网辽宁电力无人机检修基地创始人之一刘东兴说。该基地创新打造“统一修护、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三统一模式,在提高检修质效的同时,大幅降低全省电力行业无人机维修成本。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6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