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陈果: 逢低布局三线索, 备战跨年行情

新浪财经2024-11-10 20:31:17  91

核心观点

SUMMARY

美国大选和财政发力细节落地,同时市场流动性充裕,投资者情绪高涨。重要事件周后,短期市场虽有波动调整的可能,但综合市场对于12月重要会议和明年经济复苏的期待,我们认为市场仍将维持中期震荡上行趋势,大概率将演绎跨年行情。我们维持“信心重估牛”遵循估值先行演绎的判断,逢低重点把握化债下的价值重估、新质生产力等成长方向和受益政策下的景气提升等三条线索。我们认为积极优化结构配置,主动管理有望跑赢被动指数。重点关注建筑、环保、非银金融、城商行、机械、新能源车、电力设备、医疗设备、军工等。重点关注主题:智能驾驶,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并购重组等。指数关注:A500等。

摘要

A股牛市特征显著,基本面修复虽尚需过程,但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支持市场活跃。虽面临美关税风险等未来不确定性,但国内近期内需基本面也呈现一些边际改善迹象,尤其资本市场情绪呈现较高热度,资金净流入,市场持续呈现牛市特征。

美国大选落地,关税影响可待特朗普正式上任后从容应对。美国关税具体落地时点节奏等因素仍存不确定性,有待观察与从容应对。理论上对美出口依赖较高,尤其是耐用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关公司关税风险上升。同时,内需板块有望受益于未来财政进一步支持,而自主可控等主题方向逻辑上有演绎空间,行情持续性与国内具体政策支持跟进与产业进展情况相关。

人大财政新闻发布会率先明确化债额度,地产与两新两重等支持政策力度可期。化债减负有利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经济支持民生,而债相关主体包括地方AMC、城农商行以及与地方开支关联较高的企业等有望直接受益,继续资产重估且经营实质改善,地方化债对营商环境也有显著提升作用。同时,预计未来较长阶段货币环境将以宽松为主。后续财政政策也依然值得期待,包括赤字率提升,支持房地产止跌回温、支持两新两重等。重点关注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

逢低布局三线索,备战跨年行情,主动优化配置努力跑赢被动指数。在年底会议政策预期,复苏预期和流动性支持下,我们判断短期虽然可能有所波动,但最终大概率会出现跨年行情,重点把握三条线索:(1)化债政策推动金融、央国企、建筑、环保等相关板块的价值重估;(2)新质生产力(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与自主可控等弹性方向演绎;(3)政策支持下的景气上行预期行情,包括:新能源车、非银金融,军工、锂电储能海风、机械、国产医疗设备等。指数层面,我们预计本轮重估牛,A500指数将是一个重要指数,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并逐步成为A股的新标杆,我们也将持续致力于构建A500指数增强策略,努力跑赢被动指数。

风险提示:内需支持政策效果低预期、股市抛压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美股市场波动超预期等。

1

牛市特征显著,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支持市场活跃

市场成交活跃,周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指数普遍强势上行,市场投机情绪依然浓厚。本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上涨5.51%/6.75%/9.32%,个股赚钱效应极好,个股周涨跌幅比例4992:326。指数强势的背后是市场风险偏好的高涨,短线投机情绪浓厚。截至11月7日,沪深京三市融资余额1.78万亿,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本周三市成交额12.99万亿,全A周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大量增量资金涌入市场

虽面临美关税风险等未来不确定性,但国内近期内需基本面也呈现一些边际改善迹象,在良好的赚钱效应和强烈的政策预期下,大量增量资金正在涌入市场,塑造了9月下旬牛市启动以来的震荡模式和结构特征。据我们对A股增量资金的观察统计,截至11月1日,A股市场已经连续6周增量资金净流入。近几周增量资金流入持续放大,10月底这一周实现了新基金发行、ETF净增持和两融净流入三大分项同时打分净流入。其中两融资金净流入一直是近几周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塑造了当前主题活跃的结构特征。中证A500ETF的发行是近期增量资金流入的另一重要渠道,目前第一批10只中证A500ETF基金规模已经达到941亿元,同时第二批12只中证A500ETF基金的发行工作已经全部展开,截至11月9日发行规模已经超过125亿。另外,个人投资者通过银证转账的增量资金流入也不容忽视,但由于相关数据的缺乏,目前没有很好的统计分析。

投资者情绪极为高亢

本周我们构建并持续跟踪的投资者情绪指数再度上升,目前已经接近98,距离2020年7月和今年10月8日的高点还有一定的距离,尚未触发反转信号。从2015年以来的A股行情来看,情绪长期处于亢奋区的情况仅2015年2-6月与当前市场情形类似。市场在类似时期往往强势上行,回调有限。

情绪指数的各分项指标也都反映出市场情绪的高涨,例如融资买入占比指标近日快速上升,接近10月初的高点,这意味着杠杆资金情绪高涨,年底两月行情强势的概率较大。超买超卖指标本周也再度上升,持续处于零轴上方,意味着短期市场较为强势,虽有一定的回调压力,但调整幅度可能不大。

2

美国大选落地,从容应对关税影响

特朗普2.0,有何不同?

11月7日,据Fox等多家美国媒体测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已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预计将锁定本次美国总统选举胜局。此前市场对于特朗普的胜选已经有所预期并提前反映在相关资产和板块的价格表现上。那么,当前特朗普交易是否已经过度?特朗普与第一任期相比,特朗普2.0有何不同?

我们认为,第二任期的特朗普将比第一任期更为强势。特朗普此次不仅仅是赢得了美国总统选举,还横扫了七大摇摆州,在全国普选中大胜;同时共和党有望在国会参众两院中也均占据了多数席位,在州长选举中赢得更多胜利,形成“红潮”局面;另外美国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有六名是保守派,其中三名此前由特朗普任命,未来四年特朗普有望再任命一名。这意味着美国即将“三权合一”,特朗普可能成为近年来权力最大的总统,未来特朗普政府在推行其政策时将获得更大的立法支持和执行能力。

通常来说,第一任期的美国总统更倾向于以谋取连任,巩固地位为核心要务,而第二任期的美国总统没有了连任压力,更倾向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留下更多政治遗产,经营政治家族。对于特朗普来说,第一任期面临了太多党内外掣肘和下属背叛,一些方面的政策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在四年的沉淀之后,特朗普已经完成了对共和党的重新整合,拥有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心腹下属,加上来自国会两院的立法支持,预计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实施将更加顺畅,能够让特朗普一展抱负。

在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实施的政策中,我们认为对华政策可能并非最高优先级。这从本轮选举中中国议题的“隐身”可见一斑。特朗普上台后的优先议题将包括对民主党的“清算”、清除民主党的各类司法攻击等;内政上,减税、削减开支、非法移民问题、堕胎问题都将是优先政策议程;外交上,解决俄乌冲突、支持以色列也都比对华政策占据更高的优先级。不过,虽然时间上不一定很快,但最后特朗普预计仍将对华大幅提高关税,力度很可能超过第一任期,对我国出口和经济造成的冲击,我们应该有所准备。

特朗普交易,哪些方向交易过度?哪些方向交易不足?

本次美国大选的进程中,受特朗普上台预期影响的相关资产:美元、美债、美股、黄金等异动明显,显示“特朗普交易”成为全球市场演绎的关键逻辑。回顾历史上的特朗普交易,2016年由于特朗普以黑马姿态一路过关斩将,选前市场对特朗普胜选预估不足,导致特朗普交易主要在大选结果出炉后展开。今年由于特朗普胜选概率始终较高,特朗普交易已经提前启动,然而选举大胜、统一国会的结果仍然超出市场预期,使得特朗普交易在大选结束后仍有进一步演绎的空间。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和2016年大选后可比性最强,我们可以以此复盘观察特朗普交易哪些方向已经交易过度,哪些方向仍然交易不足。

美元:10月以来走势强劲,整体表现和2016年较为类似,后续有望继续走强,然后冲高回落。

美股:已经充分反映了特朗普上台对股市的提振,类比2016年,后续可能继续向上但空间不大。

黄金:通胀预期和避险需求推动黄金大幅走高,不过这一逻辑演绎已经过度,随着VIX指数大幅回落,黄金价格也可能阶段性回调。

美债: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同样在10月以后大幅走高,反映了特朗普交易的冲击,类比2016年,特朗普交易可能进一步演绎,之后冲高回落。

特朗普政策对A股行业的潜在影响

美国大选落地,关税影响可待特朗普正式上任后从容应对。美国关税具体落地时点节奏等因素仍存不确定性,有待观察与从容应对,具体来看:

对出口链的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出口链企业销售和利润产生影响。特朗普曾威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或以上关税,计划通过4年规划逐步停止从中国进口所有必需品。我们认为:(1)加关税应该不是特朗普上台后的优先政策,落地实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例如特朗普2016年大选获胜,2018年加征关税才落地生效;(2)特朗普也可能试图将加关税作为交易的筹码,而非一定要加60%的关税,最终关税税率很可能低于60%;(3)可能发起的201、232、301调查中,301调查是专门针对特定国家的,对中国的调查最短需要6个月,这意味着最早2025年下半年对华加征关税落地实施。对行业的影响:(1)出口链整体受损,尤其是对美出口较多的应该回避,主要是耐用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2)加征关税前2个季度可能出现抢出口脉冲,主要发生在出口规模大,加征关税高的行业。(3)未来出口更多由消费品转向中间品、资本品,关注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

对内需行业的影响:特朗普关税威胁和去全球化浪潮可能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压力,市场期待出台庞大规模的内需刺激政策完全对冲关税加征的影响,包括直达民生的财政政策。重点关注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3月两会,目前看中央财政仍有发力空间。对A股来说,特朗普上台使得部分资金从出海方向流出,这类资金可能会转向内需行业。受益品种包括:汽车、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社服、家电等。

对自主可控板块的影响: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的“芯片围堵”预计不会结束,半导体及芯片作为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硬件基础和算力底座,国产替代是大趋势。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政策会加强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加速国产替代的步伐,重点看好FPGA、EDA等细分板块。复盘2018年自主可控板块的表现,当前自主可控板块虽然已经演绎了一波上涨行情,但由于特朗普横扫的局面超出预期,可能刺激板块行情进一步演绎。随后如果国内政策支持未能迅速落地,板块可能出现明显兑现和调整行情。但最终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在特朗普任期获得较好表现。

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影响:特朗普主张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宽松的监管。特朗普曾在2019年2月签署行政命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计划”,将集中联邦资源发展人工智能。并且在2020年12月任期的最后几周签署了行政命令,鼓励在联邦政府中使用“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这些政策延续到了拜登政府。当前,特朗普主张将废除拜登对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关于安全、可靠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2023年10月),并声称该命令阻碍了人工智能创新。特朗普上台预计有望进一步活跃美国企业人工智能开发和使用的热情,并加速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对传统能源的影响:特朗普重视传统能源发展,主张取消拜登此前发布的电动汽车强制令并削减昂贵且繁琐的法规;通过取消对美国能源生产的限制并终止社会主义绿色新政,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使美国能源独立,然后成为能源主导,能源价格降低。其结果可能推动美国和全球油气供给增长,压低全球原油价格。另外特朗普可能会结束俄乌冲突,降低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压低全球通胀水平(对冲其减税刺激对通胀的提升)。对上游石油天然气板块影响偏负面,对中游石化板块影响中性,对下游制造业来说影响正面。

3

如何解读人大财政新闻发布会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下午4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对新增地方债限额等化债工作进行了介绍。要点如下:

增加的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

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新闻发布会后,此次财政政策力度引发投资者热议,刺激规模是6万亿?10万亿?还是12万亿?超预期还是低预期?相关讨论不少,对此我们的解读如下:

思路引领预期,当前最重要的是政策思路的转变

从9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会到11月8日人大财政发布会,A股迎来了一轮强势上涨行情,市场迅速进入牛市环境,投资者从最初的担心、质疑到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中期看空的观点存在,预期转变的背后,是政策思路的转变。

政策思路转变:政策层开始注重预期管理。

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支持对当前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至关重要,然而政策的酝酿出台有其自己的逻辑和节奏,政策的细化和落地也需要时间推进。这容易导致政策支持不及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失望和进一步下跌。然而,力度巨大的刺激政策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市场的暴涨,加大波动风险,甚至导致经济过热。如何让投资者不再限于非理性的恐慌和狂热,如何帮助政策更好的平稳落地,是政策层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一过程犹如走钢丝。好消息是,从9月24日的发布会开始,我们发现政策层开始更加注重预期管理:一方面,以更加公开透明的姿态,真诚的与市场交流,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在出台政策的范围和力度上超出市场预期,坚定市场信心;另一方面,提示政策的出台会分多个阶段和步骤,后续还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因此,对政策悲观的投资者能够明确接受到政策发力的信号,而对政策预期过高的投资者能够暂时降低预期,但政策预期并未被证伪,仍然有望在未来实现。良好的市场预期也是政策效果的一部分,此次人大财政发布会同样非常注重预期管理。

具体来看,此次财政政策,从总量规模来看我们认为略超市场预期(3年6万亿),12万亿的总规模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来看,其中6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是最为直接的政策增量;4万亿专项债务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出自之前已经安排的未来新增专项债务发行计划中,放宽了用途限制,使得缺乏足够项目、有额度却难以发出的专项债能够顺利发行,发挥作用;2万亿棚户区改造产生的隐性债务确认仍按原合同偿还,但市场对此已有预期,增量规模不大。

一个和此前市场预期不同的点是:此次仍然使用地方债务置换地方隐性债务,而非使用特别国债进行置换,这意味着决策层仍然坚持不改变地方偿债责任,“谁家的孩子谁抱”,对于遵守财政纪律的省份是一大利好,对财政纪律松弛的省份则期待落空。对市场而言,我们认为地方债务置换并不是真正的利空,一方面债务置换能够切实帮助地方减轻负担,尽快解决欠款问题,将更多资源用于发展和民生;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发力空间较大,此次没有发力意味着可能在其他领域重点发力。蓝部长在表态中再次强调了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后续财政政策仍然值得期待。

化债思路转变:从应急处置到主动化解。

此次发布会的另一重要看点在于我国化债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应急处置变为主动化解,从点状式排雷变为整体性除险,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变为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从侧重于防风险变为防风险、促发展并重。在此前的专题报告《“信心重估牛”的核心逻辑和线索——“重估牛”系列报告之一》中我们曾经指出“债务-通缩循环”的阴霾是导致中国资产被长期低估的重要原因。在《欧元区“化债牛”启示录——“漂亮地去杠杆”系列一》我们指出我国绝大多数债务均为本币债务,也能够借鉴日美欧等经济体化债的宝贵经验,政策应对及时果断,“漂亮地去杠杆”具备可行性。

对此次化债的效果和对市场的影响,我们的观点是:

12万亿的规模不是固定的天花板,如果确有需要,财政政策仍会再度加力,目前来看2028年之前将地方隐性债务全面化解完毕的政治任务已经确定。不过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化债方向的增量政策出台。

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能够显著降低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但庞大的财政政策也需要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这意味着3-5年内我国货币环境将以宽松为主,为股债双牛奠定政策基础。

五年累计可节约地方利息支出6000亿元左右,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可以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利好内需、科技板块。

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地方隐性债务压力对金融地产板块的估值压制有望逐步解除。化债背景下,化债相关主体,包括地方AMC、城农商行以及与政府业务关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有望直接受益,改善资产质量并提升估值。此外,化债有望与地方国企并购重组协同推进,建议同时关注具备高整合潜力的地方国企。详见策略专题《化债下的资产重估值得持续关注》

后续政策依然值得期待

此次财政政策落地,主要围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展开,并未涉及提振房地产、扩大内需等其他议题,我们认为根据蓝部长的表态,后续政策已经处于酝酿储备阶段,将择机发布,后续财政增量政策依然值得期待。具体来说:

财政政策空间:发布会明确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将“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房地产方面:此次发布会透露“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两重方面:发布会透露“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两新方面:发布会透露“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

科技和民生:“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我们认为,后续一批增量财政政策即将出台,重点关注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明年的两会,期间市场仍将围绕政策预期继续博弈,由于强力的政策预期难以证伪,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但整体趋势仍有望强势上行。

4

逢低布局三线索,备战跨年行情

布局今年跨年行情

市场关注的两大变数: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和财政政策阶段性落地,奠定了后市行情的主基调。我们认为后市可能出现一定的小幅调整,但震荡上行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在强烈的政策预期和充足的增量资金支持下,今年很有可能出现跨年行情。

从历史上看,近10年来A股共出现了6次跨年行情,跨年行情出现的核心因素在于年底强烈的政策预期和充足的增量资金。产业基本面的边际改善也会带来较好的结构性行情机会。

资产重估,估值先行

对于年底的跨年行情,我们仍然以“信心重估牛”的框架进行理解,在9月底10月初提出“信心重估牛”后,在相关报告中我们明确指出:“A股正在迎来一轮‘信心重估牛’,这是在中国资产被系统性低估、居民部门积累大量超额储蓄并面临资产荒、强力振兴政策即将出台、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全球股市高位,外资追入中国资产等多重背景共振下的一场牛市。这轮牛市将反映全球资金对中国经济前景与中国资产的信心重估。”“‘信心重估牛’可关注的投资机会包括:明显低估的中国资产、对通缩改善重估、龙头企业价值重估和牛市中的弹性资产。”

资产重估,估值先行。当前市场正在进入跨年行情:首先,年底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和政策博弈期,估值因素影响更大;其次,化债政策将推动金融、央国企、建筑、环保等相关板块的价值重估、特朗普胜选刺激内需和自主可控板块的政策预期也正驱动相关板块估值提升;最后,部分资金可能在年底抢先布局明年高景气行业,推动相关板块估值上行。

行业配置思路

复盘历年Q4和三季报后行业表现规律,部分资金选择在三季报后为明年收益进行布局,通常会预判选择次年业绩靠前的方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景气延续,二是困境反转。从历史看,次年业绩排序领先的申万一级板块在当年三季报后常能有靠前的收益表现。

从这一思路出发,后续值得关注:1)景气板块中将继续维持高增的细分: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半导体设备、光模块、贵金属、保险、饮料;2)改善或困境板块中有望率先回升的方向:军工、锂电(储能)、海风、工程机械、CXO等,若后续稳增长政策效果成功传导到经济基本面,则周期、消费品类亦有望陆续复苏。

主题方面,仍然建议重点关注智能驾驶,新质生产力,特拉斯产业链,并购重组等方向。特别是化债与并购重组的交叉机会:在化债政策的推动下,地产、基建等行业的部分地方国企因债务压力需求,逐步加快并购重组进程。多地已宣布利用特殊再融资债券进行隐性债务化解的试点,并取得较大成效,减轻了地方国企的债务负担。我们认为具有高整合潜力的地方国企具有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债务压力较大且业务同质化程度高的地方国企。

A500增强策略

9月以来,随着中证A500指数和中证A500ETF的推出,相关产品受到资金的热烈追逐。中证A系列指数是传统宽基指数的一次“进化”。传统宽基指数:以市值规模为核心构建指数,多年实践下缺陷显现:

(1)行业分布不均衡,受行业表现影响大;

(2)覆盖度、代表性不足,不利于海外资金配置;

(3)纯市值规模划分,容易造成“高吸低抛”;

(4)对“新质生产力”覆盖不够。

与之相比,中证A系列指数:从行业均衡视角反映A股各行业代表性公司表现,多维度刻画资本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宏观产业转型,为投资者配置A股代表性公司提供工具:

(1)行业分布更均衡,风格切换行情下表现顺滑,更适合衍生增强策略;

(2)覆盖度、代表性更高,结合互联互通、ESG要求,更方便海外资金配置;

(3)选取细分行业龙头尽早布局,避免高位买入;

(4)增加“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覆盖。

以代表性指数沪深300和中证A500为例,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更加均衡合理:对比中证A500和沪深300成分股,可见两者共有234只共有成分股,分别占据78.41%和87.47%的权重。A500指数特有的266只成分股占据21.61%的权重,主要分布在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通信服务、可选消费和医药卫生行业,行业分布更加均衡合理。而沪深300特有的66只成分股权重占比12.54%,大部分分布在金融行业。两个指数行业分布整体对比,A500相比沪深300显著低配了金融和主要消费行业,更多配置在“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

另一个重大区别是沪深300ETF历史持仓较多,抛盘压力大。而中证A500ETF是全新的产品上市,抛盘压力相对更小。同时,在牛市环境中,更多配置新质生产力的A500弹性更大,有望获得更好的表现。

我们预计在“重估牛”期间A500指数将保持震荡上行的趋势,并逐步成为A股的新标杆,对于主动权益投资者来说,被动投资的强势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中信建投策略团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把中证A500作为我们A股投资的基准指标,并提供相应的增强策略,试图跑赢中证A500指数。考虑到当前国内外政策环境和基本面情况,本期我们的A500指数增强策略为:

超配: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车路云等)、建筑/地产(化债方向);

低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

替换:银行(化债主题)

风险分析

(1)内需支持政策效果低于预期。如果后续国内地产销售、投资等数据迟迟难以恢复,通胀持续低迷,消费未出现明显提振,企业盈利增速持续下滑,经济复苏最终证伪,那么整体市场走势将会承压,过于乐观的定价预期将会面临修正。

(2)股市抛压超预期。A股快速拉升后又剧烈调整,前期入场的投资者可能止损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另外近期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规模也有所增长,导致股市抛压上升。

(3)地缘政治风险。如果中美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在政治、军事、科技、外交领域的对抗加剧。同时俄乌冲突、中东问题等地缘热点可能面临恶化的风险,如果发生危机则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4)美股市场波动超预期。若美国经济超预期恶化,或美联储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美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届时也将对国内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造成外溢影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5761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