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越是众声喧哗, 越需要专业记者

钱江晚报2024-11-08 18:51:21  86

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朱浙萍

图源视觉中国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相信许多记者,是在采访、写稿、编辑、剪视频中,度过这特别的一天。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们,责任依旧,情怀依旧,但匆忙的脚步中,也多了不少焦虑和压力。

时代风云变化,技术日新月异,记者的名字,似乎变得不再那么有分量。“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一篇自媒体大号的小作文,一个路人甲在社交媒体的短视频,影响力都可能“爆棚”……很多时间,记者甚至只能被这些社会热点推着跑。有人在哀叹,新媒体时代,“学啥也别学新闻”“AI将取代记者”。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专业记者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个时代,我们不是不需要专业记者,而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

互联网时代,信息泥沙俱下,流量逻辑大行其道。造假式、恶趣味式话题不时充斥网络,虚假摆拍、策划的“新闻”让人真假难辨,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的话题动辄冲上热搜。人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却常常感到迷失和无助。越是众声喧哗之际,越需要专业记者挺身而出,于乱象丛中求真求实,以权威专业的判断,构建严肃讨论的广场,廓清迷雾弥合裂痕,还舆论场一片清朗。

我们需要专业记者,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真实。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的浙江日报《亲历》专栏,创立5年来发表400多期精品佳作。记者们通过这个平台深入企业、农村、海岛、边疆,与群众同甘苦同劳动,感知基层脉动、传递真情实感,为时代留下了鲜活生动的印记。我们需要专业记者,搭建桥梁,引导公众理性思考。过去的一年里,浙江日报聚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等话题,持续推出深度评论,对“体育饭圈化”“公益支教商业化”等乱象冷静思索,在喧闹浮华之下,用专业理性声音,激浊扬清,对冲非理性情绪。

时代的桅杆上,不能没有瞭望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公众对“知”的需求没有变,专业报道和理性表达就一定有市场。无论记者的工作方式如何改变,探究真相、维系正义、反映民声、守望时代的责任和使命都不会变,坚持抵达现场、记录时代、发出声音,是记者需要坚守的初心,也是重新出发的动力。

让今天的记者,脚步更有力量。我们需要回到广阔大地,心中有梦,脚下有泥,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被看见;需要搭建起更多包容互动的空间,凝聚起好好说话的共识;需要提高议题设置的本领,不让舆论空间被无意义的琐事占领;还需要始终怀有体悟悲喜的同理心,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在日拱一卒中,推动社会进步。

众声喧哗的时代,不仅呼唤更多专业记者,也需要每个公民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信息越是嘈杂,越需要清醒辨别,多关注权威媒体发布,不被各种非理性情绪带偏。对手中的“麦克风”抱持敬畏之心,坚持理性发声,不做“键盘侠”。大家一起努力,捍卫理性表达,清朗网络空间,这也是对专业记者最好的抚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5308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