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偏科”有技术没智能? 简析比亚迪“整车智能”

菲常视界说车2024-10-29 14:19:38  86

我个人把新能源汽车简简单分为两类:一种是一直以“智能”为噱头,但新能源核心技术一塌糊涂的,大多新势力算这类;另一种是新能技术过硬,但没智能可言,很多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都是这类。

说到新能源,不得不说比亚迪了,毕竟是行业领导者,也是销冠。比亚迪算哪种?很多人会像之前的我一样,认为比亚迪是有技术没智能。其实,我们都错了!应该说,比亚迪的智能化,被严重低估了!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最早就是比亚迪于2018年提出的!以自研为根基的比亚迪,自研的血脉肯定会延续到智能化。那么,比亚迪现阶段的智能化做得怎样?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怎样呢?

“表面”智能体验不输新势力

说到汽车智能化的话题,很多人会为主地认为那是造车新势力的强项所在。很多新势力品牌在2014年前后成立,首款产品在2018年左右面世,毕竟没有造车的根基,起步只能打着“智能”的旗号,抢占用户的心智。

新势力智能化的各种“领先”,实际上很多技术都还没实际应用,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期货”。相较于新势力的“字”研层面和外购技术,比亚迪看似智能化大大落后于别人,但其实是稳扎稳打,实际体验不输新势力。

问题就来了,怎样的“智能”才算是好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智能座舱功能丰富和交互流畅,智驾能轻松应对各种场景。好吧,那就从智能座舱和智驾这两大“表面”部分,聊聊比亚迪的“智能”到底有多“稳”。

首先是智能座舱,我突然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叫《高智能方程式》的日本动画,尤其是具有学习能力的超级Cyber System雷神(阿斯拉达)让人印象深刻,恨不得在自己车的中控台放一个“雷神”摆件。

扯远了,言归正传。好用的智能座舱,应该在语音交互、硬件配置、操作便捷性,以及生态功能等全面覆盖之余,人机交互更像是“人人”交流般,能理解和“懂我”。而不是敲木鱼盘佛珠,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

硬件方面就拿芯片来说,很多品牌的车机都是采购高通骁龙8155芯片,7nm制程。而比亚迪选择自研,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采用了6nm制程定制5G芯片,算力强大,能够提供流畅丝滑的交互体验。

与此同时,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还具备很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100%兼容手机生态。车主可以在车内无缝连接和使用各种手机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接着是智驾,某新势力品牌,天天吹嘘特斯拉FSD有多么的领先强大。人家采用纯视觉方案,自己就紧随“去激光雷达”;人家采用端对端AI大模型,自己就号称“全球唯二端到端落地的品牌”。

反正特斯拉怎么做,它就跟在后面照着做,整出一副特斯拉小迷弟的摸样。比亚迪在多场新车发布会中提到:国内智驾大多数都是跟随国外定义的技术路线,中国车企只能跟随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中国车企应该做智驾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对此,比亚迪的智驾选择多条腿走路,全自研技术打造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高度融合的感知能力和分布式控制算法。

同时,比亚迪还与Momenta合作开发算法,配合英伟达芯片和激光雷达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比亚迪的这套智能驾驶系统,还采用了多重冗余机制,确保某个传感器或系统出现故障时,其他冗余系统能够接管,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还有第三方供应商+地平线芯片的中阶智驾方案;华为算法+芯片的高阶智驾方案。看出来了吗?比亚迪的智驾除了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格局,重心还在于求“稳”,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的智驾体验,而不是拿用户当“小白鼠”。

同业无法企及的“底子”智能

智能化=智舱+智驾?目前的行业共识,乃至消费者观念,差不多确实是这样。但比亚迪却不这么认为,王传福在2024比亚迪梦想日曾表示,“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换言之,智能化不止于眼前的智能座舱和智驾,智能化不能和电动化剥离而谈。

为此,比亚迪打造了璇玑智能化架构,打破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做到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毫秒之间将信息汇总反馈到一个“大脑”进行思考决策,迅速调节车辆“身体”状态,做到整车智能,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璇玑智能化架构也是行业首个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的架构,这一切都得益于比亚迪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自研。只会采用“供应商解决方案”的友商,是很难实现“三电”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以及智能座舱等全面联动融合。

其中,璇玑AI是行业内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车辆全领域的案例,不仅“打通”电动化与智能化,还能让整车智能持续进化。车端AI能实现单车数据小闭环,云端AI则可实现车内功能的迭代,这一双循环多模态AI也是比亚迪首创。

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舱与智驾,不是某新势力品牌的天玑系统。按时间线上来看,AI天玑系统是在2024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而比亚迪的璇玑AI大模型是在1月16日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就已经发布了。

对于璇玑AI大模型的训练,比亚迪相比友商更是有着先天的数据优势,因为路上行驶的几百万辆车,都将为璇玑AI大模型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即使在智能化领域颇有建树的某鹏,保有量也就50万辆上下,其数据上的劣势很难弥补。

不难发现,它们的思维和比亚迪还是差距较大,璇玑架构的强大不仅体现在智舱与智驾,而是“整车智能”,所以比亚迪已经领先一步,这就叫“实力压制”。不难发现,比亚迪的技术研发方向,以实用为主,更从汽车的整体性出发。

写在最后

无论是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是智能化前瞻技术,比亚迪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技术矩阵”了。加上自身高销量带来的规模效应,结合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实力,比亚迪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节奏,自主掌控产品的投放,做到快速“上车”。所以,新能源赛道,依然是“技术为王”,并不是眼见表面的”冰箱彩电大沙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3126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