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放弃电动汽车, 有一个重要原因, 可惜都没讲清楚

更多军武2024-10-29 12:03:30  139

电动车风云:苹果退场,中国企业低成本突围

最近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让我有点意外。据说苹果公司停止了电动汽车的研发计划,这可是折腾了快十年的项目啊!

不仅是苹果,连大众、奔驰这些传统车企也都放缓了电动车的步伐。反观国内,比亚迪、蔚来这些电动车企业倒是风生水起。咋回事呢?难道电动车真的不行了吗?

苹果梦碎,传统车企转向

说起苹果造车,还真是一波三折。2014年,苹果就开始秘密研发电动汽车了,代号"泰坦计划"。当时可是雄心勃勃啊,想打造一款革命性的自动驾驶电动车,甚至还想自己造电池。结果呢?十年过去了,连个样车都没见着。

不仅是苹果,传统车企也不太顺。大众CEO最近就公开说要减少电动车投资,专注于利润更高的燃油车。奔驰、宝马也都在调整电动化战略。丰田更是直接说,纯电动车不是唯一出路,氢能源才是未来。

这些大佬们怎么都变卦了呢?主要还是成本太高。电动车研发投入大,制造成本也高。就拿电池来说,光是原材料价格就够呛。再加上芯片短缺、供应链紧张,搞得这些车企是苦不堪言。

有数据显示,欧美车企生产一辆电动车的成本,至少是中国企业的两倍。这么高的成本,卖出去都够呛,更别提赚钱了。难怪这些车企都开始犹豫了。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突围

反观国内电动车市场,倒是一片欣欣向荣。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还有刚入局的小米,都在电动车领域动作频频。

拿比亚迪来说,去年全球销量突破300万辆,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蔚来、小鹏虽然规模小点,但也都有不错的增长。就连刚造车三年的小米,都已经开始交付了。

这些中国企业凭啥能在电动车市场杀出重围呢?关键就是成本控制。

首先是研发成本。电动车技术门槛比传统燃油车低,这让互联网企业也能快速进入。小米三年就能造出车来,就是个例子。

其次是制造成本。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电池到电机,再到各种零部件,都能在国内找到供应商。这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再加上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整体制造成本就能控制得很好。

还有就是运营成本。国内电动车企业普遍采用直销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成本控制:电动车市场的制胜法宝

回头再看看特斯拉的例子,就更能说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了。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之前,可是年年亏损。但自从在中国设厂后,成本大幅降低,终于开始盈利了。马斯克还多次表示,上海工厂是特斯拉全球最高效的工厂。

再看国内企业,虽然大多数还在亏损,但比亚迪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已经实现了微利。这说明,只要销量上去了,低成本策略就能见效。

有专家分析说,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成本优势,可能会持续5-10年。这段时间里,中国企业很可能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那中国电动车企业岂不是要统治全球市场了?其实没那么简单。

成本优势不等于技术优势。在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领域,中国企业还有不小差距。

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复杂。贸易壁垒、政策限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可能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到时候,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

不过,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随着全球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动车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如果能继续保持成本优势,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个人观点:低成本不是长久之计

说实话,看到这些新闻,我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毕竟咱们国产电动车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确实挺让人自豪的。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单靠低成本优势恐怕还不够。长远来看,核心技术才是根本。希望咱们的企业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还在路上,未来会怎样,咱们拭目以待吧。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场全球电动车竞赛,中国企业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还占了个好位置。接下来就看谁能跑得更快、更远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30189.html
0
最新回复(4)
  • 叨叨影视2024-10-30 13:42
    引用4
    苹果是不是傻,这东西要研发十多年?贴牌组装有多难?[呲牙笑]
  • 微光之家2024-10-30 12:16
    引用3
    西方在20世纪初期电动汽车最高占比达到过38%,然后被燃油车淘汰。北美地广人稀,最不适合的就是电动汽车。去北美卖电动汽车,就像给和尚推销梳子一样,必然失败
  • 老别论球2024-10-30 12:09
    引用2
    油便宜,油在他们眼里不算什么。
  • 昨天今天以后2024-10-30 11:50
    引用1
    用国内的政策去补贴全球用户,可能吗?做不到就没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