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王阳等人主演的金融谍战剧刚刚大结局了。
说真的,追剧的这么多天,我真的是每天都被这部剧的剧情给吸引,每天都被剧中的人物和故事刀几遍。
从阿文的死,到沈近真的死,真的每一个人的牺牲,都让人无法自拔。
现如今,这部剧集已经完美收官了!
大家对于这部剧有什么评价呢?我个人先聊聊我的对于这部剧的一点小感受吧!
一个是剧情背景铺垫上,真的是史诗级大剧才有的气魄!
虽然这部剧被分在“谍战剧”的类型里面,实际上呢,这部剧是一部标准的金融剧。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到国库券,再到关税保管权。
可以说这部剧在背景的铺垫上,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谍战剧范畴。
而更绝的还是这部剧的剧情发展,还完美的呈现了那段激情动荡的历史。
包括上海抗日狙击战,包括民国四大家族的丑恶嘴脸,还有粤军等等历史事实。
在这些历史大事件中,在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里面。
魏若来、沈图南,他们的故事,真的跌宕起伏,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特别是当这部剧以魏若来这个央行小职员的角度去切入,从他的角度去见证那些历史的时候。
这个感觉,确实更加有代入感一些。
而看完这部剧,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对一个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宋家大姐宋霭龄。
这位在近代史上被称为著名金融家的女人,谁能想到会是这么一种“贪婪”的人设呢!
第二个就是角色站得住脚,个个接地气!
一部成功的剧集,就得剧中所有的角色,都能立住脚。
我不说魏若来,还有沈图南这些主角了。
只说这部剧中,也就是七宝街中的几个小配角,大家就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部剧集了!
首先说车夫阿文。
这个角色,在这部剧中的戏份真的是微乎其微。
可就是这样的小配角,却也在这部剧中贡献了无数名场面。
而他最经典的就是最后在央行楼顶的一跳。
当他哭着告诉魏若来,你只是一头羊,不是一头狼,你早晚会被这些狼给吃掉。
最后他决绝的当着魏若来的面,那么一跳。
那一个镜头里面,阿文这个角色真的是惊艳到我了。
当然阿文这个角色,真正接地气,真正让人看进去的。
还是他炒股入迷的时候,当他看着手里的股票,从八十涨到九十,最后又冲到一百的时候。
魏若来明明都劝他了,不要去借钱炒股,可是他眼中的贪婪,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那个感觉,真的把人性的真实诠释的淋漓尽致。
连一个小角色,都能演的这么炸裂。
其实就代表这部剧确实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而除了阿文外,七宝街还有一个小配角也相当经典。
她就是周姨。
这个角色,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女人。
爱财、精明,眼里都是算计。
但是她也同样有情有义,同样有人味。
比如过年的时候,她看到自己的租户都不能回家,都没有什么吃的。
她就特别大方的请所有的租户吃团圆饭!
还有日本攻打上海的时候,也是周姨站了出来,带着七宝街的人,一起给前线的战士洗衣送饭。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上海女人,不仅仅心中有算计,有利益,同样也有大义,有家国情怀。
这样的人,这样的配角,谁不喜欢?
而像这样的角色,像这样的人物,在这部剧中比比皆是。
这就是这部剧为什么热度能够破万的原因。
因为这部剧不仅仅做到了主角惊艳,配角,甚至路人甲都很有看头!
第三个是节奏烧脑,没有多余的线!
一开始看到男主是王一博,而女主是李沁的时候。
我自然而然的觉得,这对男女主,肯定会有感情线。
可是事实告诉我,我还是肤浅了。
在这部剧中,只有大义,没有小情。
魏若来和沈近真,直到最后,都没有任何感情线。
而这部剧真的是全靠烧脑节奏,真的是全靠不断的反转剧情在支撑全剧。
特别是魏若来最后和粤军做交易,卖钨矿那一段,真的是反转不断,刺激异常。
从一开始,林队就设好了圈套,等着魏若来钻。
而魏若来明知道是圈套,还不得不钻了进去。
本来大家都以为魏若来是必死的结局了,根本不可能逃出来,根本不可能把钨矿卖给德国人。
可是最后的时刻,编剧却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
谁能想到,沈图南在偷偷给魏若来支招,谁能想到,最后沈图南居然出手帮了魏若来。
师徒联手,不仅仅让林队长无话可说,还把钨矿石送了出去。
可以说这个反转,真的够逆天的。
当然还有更大的反转,那就是魏若来为了掩护战略物资顺利过关。
他不惜以身入局,不惜带着所有人一起演戏的时候。
那一场火车大战,那一场火车保卫战,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所有人都以为物资就在火车上,不然魏若来等人不会拼死护卫。
可是等到最后,他们才突然发现,这就是一个圈套,这就是一个局。
这个局就是魏若来在告诉所有人,东西就在这里。
这样的剧情反转,这样的剧情节奏,绝对称得上近年来最烧脑的剧情。
作为一部谍战剧而言,这样的烧脑反转,能够和《潜伏》,《悬崖》等剧集比肩了。
有史诗剧集背景,有接地气的人物,还有烧脑的节奏。
难怪这部剧集会这么火,会成为近期最爆的一部剧!
可以说王一博这次真的要彻底火了,搭上这部戏,他算是为自己正了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