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消息,近期,重庆的科研工作者们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在重庆黔江的武陵山区,发现了一个琴蛙属新种——重庆琴蛙,它成为了重庆科研工作者首次在重庆发现并命名的现生陆生脊椎动物。
10月28日,重庆琴蛙的发现者之一、重庆自然博物馆马琦博士接受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揭开了这个琴蛙家族新成员的神秘面纱——重庆琴蛙白天隐匿于海拔1400-1500米间的土穴、石缝或草丛中,夜幕降临时,它们便化身为演奏家,用它们独特的鸣叫声,为寂静的山林带来生命的乐章。
重庆黔江发现的重庆琴蛙。受访者供图
重庆琴蛙究竟什么样子?它和其他种类的琴蛙有什么区别?
指着自己从黔江带回的重庆琴蛙标本,马琦给出了答案:重庆琴蛙,是琴蛙家族里的小个子,它体型相对较小,雄性体长41.8-43.3毫米。从外观上看,重庆琴蛙多为棕色,背部有一条浅棕色的条纹,同时,它的身上还长有黑色的小圆斑。
证明一个新物种的存在,并不是一件简单事。
为此,马琦埋首在实验室里半年时间,将重庆琴蛙与目前已知的18种琴蛙进行了逐一对比。
随着各种比对数据的相继出炉,重庆琴蛙的独特性也慢慢浮出水面。
和其他种类的琴蛙相比,重庆琴蛙不仅个子较小,而且还拥有多项独属于自己的特征:它的吻棱不明显;上臂无纵脊;指和趾上均有腹侧沟;背部皮肤光滑无角质刺;指末端不膨大或轻微膨大、趾末端膨大等。
“其实重庆琴蛙一直生活在我们周围,但是由于此前对它的研究有限,我们一直认为它是琴蛙家族中的‘弹琴蛙’。”马琦说,重庆琴蛙的发现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栖息在海拔1400-1500米之间山地沼泽、池塘、水生草地和附近的杂草丛中,由于杂草茂密,重庆琴蛙隐藏在其中时很难被发现。
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者们只在重庆黔江区发现这个新物种,重庆琴蛙是否也出现在邻近的地域,或有更大的实际分布范围,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调查来确定。
马琦说,两栖动物,因其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被视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类群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重庆琴蛙的发现是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的生动体现,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和特定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深入研究两栖动物的演化历程及其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李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1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