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浪潮,这一趋势正逐步改变各国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可能带来经济增长潜力减弱、社会保障压力增加以及不平等加剧等一系列深远影响。针对这些挑战,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sForum,简称WEF)发布了《长寿经济原则:未来财务韧性的基础》研究报告(LongevityEconomyPrinciples:TheFoundationforaFinanciallyResilientFuture),提出六项关键原则,旨在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冲击,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财务与经济韧性,为全球老龄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澎湃研究所经授权编译此报告,此为第四篇,重点探讨了“为多代劳动力提供工作机会和终身技能培训”以及“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这两项原则,解析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提升各年龄段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弱势就业者的支持,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面对全球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迁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劳动力市场与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世界经济论坛的《长寿经济原则》报告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尤其是如何确保所有年龄段的劳动者都能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技能提升,从而释放老龄化劳动力的潜力,创建可持续的长寿经济环境。
终身学习与重塑职业生命周期势在必行
全球人口老龄化正深刻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格局。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翻倍,这一趋势对传统职业生命周期的观念提出了巨大挑战。据调查,高达25%的55岁及以上劳动者希望在晚年继续工作,但由于年龄歧视和工作机会稀缺等障碍,他们的愿望常常难以实现。
传统的职业生命周期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延长的预期寿命。过去,个体的职业生涯往往与年龄紧密相关,许多工作在55岁或60岁时就会被视为进入“退休”阶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老年人仍然充满活力,具备工作能力。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招聘策略和工作设计。与此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将在全球范围内重塑超过10亿个工作岗位,这要求劳动者不断学习新技能以保持职场竞争力。
在应对上述变化的过程中,新加坡的“SkillsFuture”计划逐渐成为帮助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的优质公共政策示范。该计划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技能培训和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机会,也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SkillsFuture”计划由新加坡未来技能局(SSG)主导。借助“SkillsFutureCredit”提供的经济支持,老年人可以参加语言、科技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在退休后依然具备职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通过对雇主的财政激励政策和提倡弹性工作制,确保老年员工在退休后依然有可能找到新工作。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政府还积极引导老年劳动力进入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帮助其开辟职业新赛道,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一系列综合性治理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减轻了公共财政的养老负担,也创造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就业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社会对老年就业观念的变革,新加坡还通过立法取消了针对老年员工的减薪规定,进一步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变其弱势处境。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新加坡55至64岁人群的就业率从38.8%提升至2023年的70%,而65岁及以上老年员工的就业率也翻了一番,公共政策的效果十分显著。
立法与政策创新解决养老福利不平等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不仅会影响个体职业生涯,还不利于社会公平与正义。尽管许多老年人努力保持就业状态,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平等地获得机会。根深蒂固的性别、年龄、种族和阶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妨碍了许多劳动者享受长寿与延长职业生涯的机会。因此,世界经济论坛在《长寿经济原则》报告中提出第六条原则,强调逐步解决养老福利的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经济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人口群体在享受长寿福利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例如,在美国,非裔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显著低于白人,而女性的退休收入普遍低于男性。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全球65岁以上女性的退休收入平均比男性少26%。而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年非裔人口的比例是白人的六倍。这些现象揭示出,不同性别、种族和经济背景的人群在获取资源和机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仅限制了他们享受福利的能力,还加剧了系统性的不平等。
德国在应对系统性不平等问题上采取了积极措施,尤其是在支持无偿护理人员方面。当前,德国超过20%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随着家庭照料需求的急剧增加,许多无偿照顾者(主要是女性)因照顾责任而不得不中断或减少工作,从而影响了自身收入和养老金积累。这一现象加剧了性别与经济不平等。然而,现有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于老年群体,对照顾者的关注相对不足,造成政策理念滞后。同时,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内容往往局限于基本生活服务,缺乏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支持。这些因素导致家庭照顾者的身心负担愈发沉重。
为此,德国将“照顾照顾者”政策专门纳入法律体系,为无偿护理人员提供专门的养老金补助和带薪护理假。通过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照顾者还可以获得专项补贴,以弥补因照顾责任而减少的养老金,增强退休保障。此外,职场人士在照顾家人时,可享受最多10天的带薪护理假,最长可申请三个月的无薪护理假,这一措施帮助照顾者在照顾家庭的同时,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法律还允许照顾者在照护期间兼职工作并获得75%的薪水,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有效缓解了照顾者的经济压力,还保持了他们的职场存在感。
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提升社会对无偿照顾者的认同,提升对这一群体的尊重与支持。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缓解照顾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能更好地平衡家庭与职业角色,彰显社会公平。同时,政策设计还特别强调跨部门合作,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整合资源为照顾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保障中国老龄人口就业机会与平等薪酬建议
全球老龄化让许多国家意识到必须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系统性改革,以化解老龄人口的就业压力和挑战。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日益严峻的老年劳动者就业问题。老年人的就业地位不仅受到生理健康和技能更新的影响,还受到就业歧视、薪酬差距及社会保障缺失等制度性问题的困扰。因此,借鉴国际经验,通过立法、文化变革及公私合作来推动老龄人口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打破年龄歧视并促进平等的工作机会是支持老年劳动者就业的关键。许多国家已经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例如,新加坡通过立法要求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工作岗位,并对雇佣老年人给予财政补贴,这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再就业率,还有效改变了社会对老年劳动者的认知。类似地,韩国也推出了多样化的就业项目,如市场型项目和老年实习生计划,帮助老年人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继续工作。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并为企业提供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其次,缩小老年人群体与其他年龄段之间的薪酬差距,是提升老年群体财务韧性的必要举措。德国通过实施更为平等的养老金发放、补贴及护理支持制度,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的财务压力。此外,德国对照顾者的支持政策同样值得关注,国家通过提供经济补贴和培训资源,鼓励家庭成员作为照顾者参与护理工作,促进了家庭照护与社会养老服务的结合,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最后,公私合作及民间社会的参与也是解决老年人就业问题的关键。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依赖于政府的立法支持,还需要企业积极参与,而民间社会在提升对老年就业的认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加坡的“SkillsFuture”计划通过终身教育体系提升老年人的职业能力,确保他们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就业机会与岗位。中国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建立老年友好的工作环境,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积极治理老年人口就业压力,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推动,还要通过观念更新、提升社会认知及跨部门合作,形成全社会对老年劳动者的支持与尊重,确保老龄人口能够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1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