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奋力书写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答卷

澎湃新闻2024-10-28 09:18:28  92

全力拼经济,没有止步之时。上个月,成都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其中一项重点就是,突出赋能提质、扩量增效,在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时隔一个月,成都推动园区突破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正式确定。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要求进一步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图据成都日报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两提园区发展,成都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的决心和紧迫感可见一斑。此举也标志着,经济总量超过2.2万亿的超大城市成都,在推动产业升级、壮大新动能上,吹响了新的冲锋号。

(一)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

城市竞争的核心维度之一,是产业竞争。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竞争的方向会有所差别。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开启,坚定不移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越来越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锚。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各类开发区为主体的产业园区,正是主抓手和主阵地。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有超78000个产业园区。其中,仅17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就超过了1/4。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产业园区已逐渐发展成为绝大多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兴隆湖畔的西部(成都)科学城。图据成都发布

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规律是,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园区产业发展实力,往往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呼应。尤其是像深圳、苏州等快速发展的工业强市,一批综合实力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更是成为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标识。

不过,由于当前城镇化发展阶段变化、产业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园区发展本身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变革需求。唯有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协作体系、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等方面作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创新、升级,方能更有效满足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更强的产业发展动能的需要。

比如,当前依靠土地资源、补贴、减税等传统手段来发展园区经济的模式,就已面临越来越大的瓶颈。像近年来,一些地方就出现了园区空置的情况。

因此,成都在当前着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对现代园区发展变革趋势的一种积极顺应。

从内部来看,以园区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成都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当前成都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迫切性确实较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长时间以来,成都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30%。如2023年,这一指标为28.9%。可以参考的同类型城市武汉,该指标为34%。同时,就工业增加值看,尽管近年来成都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已有所上升(2023年为第12名),但与GDP总量第七的排名相比,仍有着明显的落差。

另一方面,这几年国内不少城市都明确提出了“工业立市”“制造业立市”的目标。可以说,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制造业的比拼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在新近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规中,成都被明确的城市定位之一就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天府软件园。图据四川发布

所以,无论是积极应对新一轮的城市竞争,还是切实担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成都坚定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挺起制造强市硬脊梁,都是使命重大的必答题,具有很强的内生动力。

众所周知,园区是产业发展的物理空间载体,是各种发展要素资源的集聚地,也是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那么自然也就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制造强市最重要的抓手之一。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多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要把园区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阵地、主战场。

此背景下,成都部署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乃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二)“家底”和潜力

充分挖掘园区经济发展潜能,成都本身也有着显著优势。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拥有各级各类产业园区90余个,其中开发区贡献了全省开发区30%以上的营业收入,40%以上的税收收入和80%以上的进出口额,充分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90余个产业园区中,有不少实力出众的“高手”。如筹建于1988年的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全市1.6%的土地面积,撬动了14.5%的GDP,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在前不久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榜上有名。同时,这两个园区也入围了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百强榜单。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图据成都发布

这样的园区发展基础和体量决定了,虽然说目前成都产业园区面临产业定位不清晰、产城发展不融合、管理体制不灵活等一系列问题,但依然为继续升级提供了“基本盘”优势。

如此次会议明确的“五大行动”之一,就是要推进“园区优化强承载攻坚,开展园区优化调整,划清四至边界,明确发展定位,确定主攻产业方向,推动特色立园”。这里面可优化调整的空间,可整合的资源,其实是非常可观的。

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将把原来的90余个各类园区优化至51个,初步形成’3个国家级园区+22个省级园区+N个市级园区’的产业园区体系,实现全市所有园区管理范围不再交叉重叠。”通过这样的优化、整合,就可以尽量避免各园区之间同质化、低效化的“内卷”乃至恶性竞争。

比如,当下大热的低空经济,目前在成都十多个产业园区均有布局。对这些加以科学整合,既能减少重复布局,也能提升低空经济的发展效率,利于产业集中攻坚突破。

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很多都属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高端发展要素的聚集地。像众所周知,世界最知名,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园区之一——硅谷,就是直接依赖于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托举。同样,放眼国内,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一流园区,也都是充分利用了一大批大学、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

这些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园区,在城市产业升级乃至抢占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上扮演了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而在技术、人才等优质发展资源上,成都本身属于“富矿”。

如成渝是全国六大科创中心之一,成都在最新批复的城市总规中也被明确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这背后正是以丰厚的创新“家底”为支撑:全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14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75家在蓉高校院所拥有专利达5.1万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很显然,这些资源也正是成都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最大的比较优势所在。

成都科创生态岛。图据成都日报

当然,就现状看,这些优势还有待挖掘和释放。若能够结合园区发展特点,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革新、产研联动环境和机制优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就必将为园区经济整体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大推动力。

事实上,这次“五大行动”中,也就包括“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培育积累耐心资本,集聚专业人才力量,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高端产业+人才服务+金融服务’等生态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成都明确的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本身也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三)挑战和破题

从硅谷到新加坡,从深圳到苏州,包括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都园区发展所取得的不菲成绩,都充分证明了产业园区之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不过,当前各城市继续推动园区发展求得新突破,需要直面一些新的特点乃至挑战。

应该看到,今天谈园区发展,是在一个高起点上的“再出发”。以成都为例,该市目前已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培育出国家级园区3个、千亿级园区3个,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4630家。

在很大程度上说,这些产业基础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石。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块头”越大,转身越难;起点越高,进步越难。借用著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的观点来说,当前园区发展“低垂的果实”已越来越少。

这意味着,园区发展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当前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园区发展的突破,既要和过去的自己比,也要和其他城市比,压力不可低估。

面对这一现实,到底如何破题,并确立领先优势,其实是当前几乎所有城市都共同面临的挑战。其中的路径之一,就是要从过去习惯的拼资源、拼区位、拼交通等,转化为拼营商环境、拼服务。

这次成都就明确,推动尊商重商优环境攻坚。如健全企业问题诉求直报办理“啄木鸟”机制,形成“收集-办理-反馈-问效”工作合力和落实闭环;将全市重大招引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分级预警,提速化解困难问题。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图据成都日报

值得注意的是,从连续两年的“新春第一会”都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到当前成都全市上下积极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近年来成都在优环境、促服务上的努力,可谓是从未松懈。如此传递出的“尊商重商”氛围,及以企业为本位的营商环境建设诚意,无疑是园区高质量发展弥足珍贵的“软环境”优势。

园区高质量发展要突破的第二重挑战,就是要充分顺应产业园区自身迭代升级的需求。当前现代化产业园区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功能需求、配套需求、空间需求与环境需求的满足,缺一不可。比如,通常所说的产城融合、智慧园区建设、生态环境优化等。也就是说,要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优化行为,而必须更加注重与整个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协调。

近年来,成都持续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的城市招牌,使得城市的生活配套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烟火气等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核心“软实力”,这可以说与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有着内在的契合。

此次大会提出,要统筹当前和长远做好土地、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让园区生产服务更优质、生活配套更便利、生态环境更优美。落实好这些举措,有望继续放大成都的上述优势,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撑。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敲锣打鼓就能实现。成都此次明确强调要“最终看质效”。这也可以说是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确立了一个“实”的基调。

城市如何答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这张答卷,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新的产业优势,没有现成的作业可以抄。成都开启“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正是朝答题方向迈出了标志性一步。这是一座超大城市,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积极尝试,相信也将给更多城市提供探索价值。

四川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图据四川发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1777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