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牛钰“不想再炒股了,涨一天跌一天的。”一位国庆节后入场的“00后”新股民小陈,打算在10月底彻底离场。看了看持仓中还有两只“发绿”(即亏损)的股票,他想再等等,“就等一个大涨”。
市场企稳,让小陈又有点信心了。
10月18日至23日的4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持续小幅回升,市场成交总额回归到2万亿元左右。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52%,重返3300点。10月24日,市场情绪生变,3300点得而复失;10月25日上证指数上涨0.59%,收于3299.70点。此间,不同板块热点快速切换。
大盘在3300点附近拉扯。投资者们觉得,3300点好像一道无形的门槛。
“感觉资金是一直蠢蠢欲动投向市场,跌一下就能拉起来,但要冲上去的时候,卖盘又砸下来了,好像被什么神奇的手摁下来一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近期震荡行情如此评价。
10月23日,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再谈“信心重估”行情。他认为,目前此轮行情处于三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即“攻坚克难”,因此指数可能不会很快突破前期的高点。目前市场是比较活跃的震荡,不是死气沉沉的震荡,其中也有不少机会。
北京财智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宋承东预计,如果A股走“旗形”(股价经过一连串紧密的短期波动后,形成一个稍微与原来趋势呈相反方向倾斜的长方形)整理的路径,整体的震荡整理期应该在1个月左右。当前投资者应该关注三季度报告期,寻找结构性的交易机会。
从普涨到“拉锯战”,A股行情整体表现越来越分化,热点切换迅速,板块轮动趋势加剧,市场参与者的投资风格也随之转换,基金们开始变换“打法”。
北证市场吸金
截至10月24日,A股的“9·24”新政行情满月。
回顾来看,从初期6个交易日暴涨之后,自10月9日至18日的8个交易日内,大盘进入涨跌轮换的回调整理期。
10月18日至23日的4个交易日内,主要指数持续小幅回升,上证指数重回3300点之上。24日,股市小幅回调。10月25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冲上3300点,但在尾盘回落,收于3299.70点。
从10月21日至25日的市场行情来看,板块轮动更加快速,主力资金在不同板块之间的流入和流出明显,涨幅居前和跌幅居前的板块频繁变化,市场的成交量和换手率较高。
在主要指数震荡调整时,北证50指数自“9·24”行情以来以大幅拉升为主,被投资者称为“北证牛”。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收盘,北证50指数1个月内大涨103.23%。同一时间段内,上证指数上涨14.57%,深圳成指上涨23.78%,创业板指上涨34.65%,科创50指数上涨46.56%。
10月18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北交所将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评估完善发行上市机制、优化融资并购安排、丰富产品工具体系,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上市发展。
10月20日,北交所官网发布消息称,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定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服务,强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审核支持,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
国金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表示,此前北证50“被低估”的背后是关注度与交投活跃度的低迷,而在显著“宽货币”的作用下,流动性先行,北交所是最受益的方向之一。但当前北交所股票的基本面仍偏弱,在货币与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后,尚需静待基本面拐点到来才有持续性。
高弹性的北证市场吸引了众多风险偏好较高的游资和散户。宋承东指出,“北证牛”也有游资情绪的变化。在沪深大盘震荡的情况下,机构等大盘资金可能会先按兵不动,但活跃的游资会倾向于在北交所掘金,用几亿元的资金就可以炒作这些“小票”。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北证牛”的核心依然是资本市场的“科技牛”与“政策牛”,长期持续上涨的动力是科技成长性和长线资金、耐心资本。
浙商证券新股研究团队指出,短期来看,北证市场有望持续迎来流动性注入,同时在风险偏好显著回升的环境下,具有长久期特征的科技成长类资产有望受益;中期来看,在板块生态步入正循环后,北交所前期放缓的市场工具如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可转债等有望超预期落地,或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助力板块流动性进一步改善;长期来看,长线资金和耐心资本逐步参与投资,将为北证市场提供稳定的“源头活水”。
投资变换“打法”
市场板块热点快速切换,机构们在投资方面也悄然生变。
10月份以来,多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开门迎客”。有头部量化私募机构在“封盘”大半年后首次对外募资,开始接纳新资金;也有知名私募机构分批开放旗下指增策略产品的申购额度。
近日,有私募机构宣布放弃量化中性策略。
10月23日,量化私募幂数资产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公司期权套利策略遭受重创,经公司内部商议后决定,公司未来主推策略将调整为带有多头敞口的策略,而不再推广类中性策略。
10月18日,因市场环境变化,对冲系列产品难以同时取得收益和缩小风险敞口,潜在收益风险比明显下降,未来收益将明显低于投资人预期。考虑到对冲产品的风险属性,公司将逐步将对冲全系产品投资仓位降低至0。
投资经理们的心态和风格也在发生改变。
作为一家私募机构的负责人,宋承东管理着多个私募基金。8月底,他发现参照的技术指标已经很低,计划加仓股票。但他预期政策放量时间点在11月,就先搁置了计划。
9月24日上午,他觉得“9·24”新政释放的政策内容具体、翔实且力度很大,他“听着新政就买了,买满了”。10月9日,市场出现明显回调之后,他将一些股票卖出。在近两周市场震荡回调中,他又加仓了一部分。
目前,宋承东管理的基金在比较高的仓位运行,但投资风格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在他看来,现在跟“9.24”行情第一波的“抢盘”风格不同,在第二阶段会更加理性。
在行情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宋承东现在选中的是有业绩、成长性高以及估值较低的股票。他认为这类股票“很容易找”,在市场低迷3年之后,很多股票的估值还在很低的位置。
“熊市是绝大多数人亏钱,而牛市是少数人赚钱,多数人亏钱。”在宋承东看来,牛市不是普涨,而是有涨有跌,很多人在市场下调时不敢买,反弹时去追涨,这种“反复割肉”的结果只能是亏钱。
近期,国投瑞银基金、万家基金、泰信基金等公司相继公布旗下基金2024年三季报。从三季报中披露的调仓情况来看,基金经理们大多对持仓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保持了较高仓位。
10月22日,主动权益基金“国投瑞银进宝灵活配置混合”发布三季度报告,该基金由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的百亿明星基金经理施成管理。报告显示,该基金在三季度末的仓位达到92.77%;前十大重仓股中,有近半数被换。
根据Wind对该基金的仓位估算,“9·24”行情至今,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从七成左右的规模逐渐上升至九成;重仓股的市值风格从7月底的“大盘成长”转换至9月底的“小盘成长”。
中泰证券资管联席首席投资官、权益公募投资部总经理姜诚坦言,从后视镜的视角里看个股和行业的轮动非常轻松,但前瞻性精准预判又特别难,自己早就放弃了这种“猜市场”的执念。
据了解,姜诚表示,自己现在管理的十余只基金虽然没有满仓过,但维持相对比较进取的仓位。仓位是个股堆叠出来的,而不是基于对于大盘整体的“贵”与“贱”来决定。它不是自上而下决定的结果,而是自下而上堆叠的结果。
在姜诚看来,选股的难度会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会有所升高,但是还没有那么显著,因为股票价格升得没那么高。市场上“遍地是宝”的状态并不存在,也从来没有存在过。他自认为能够找到“宝”,但他也说,这需要等待时间去检验。
结构性投资机会
“有些人失去了信心,说牛市已经结束了。”宋承东则认为,牛市才刚刚开始。他认为,首先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流向将会发生改变。同时国内管理层密集地出台政策,以期化解债务危机、激活股票市场、激活经济,这盘“大棋”才刚刚开始。
私募排排网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占比58.62%的私募机构认为,A股市场趋势已经反转,还将进一步上涨;占比32.18%的私募机构表示市场有望开启一轮较长周期的中级反弹行情;占比9.2%的私募机构则预计市场可能还会进一步调整,以探明长期“底部”。
上述调查结果还显示,占比32.89%的私募机构看好科技等成长方向;占比25%的私募机构更关注大消费、新能源、医药等“白马股”;占比19.74%的私募机构青睐高股息等大市值蓝筹板块;占比13.16%的私募机构优选房地产产业链以及有色、煤炭等周期股板块;占比9.21%的私募机构看好化债、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主题性机会。
Wind数据显示,近1个月内,超过500家上市公司获得券商研究机构的“买入评级”。这些公司主要分布于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食品、饮料与烟草、技术硬件与设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等行业。
此外,近1个月内,券商、基金等机构调研了超过700家公司,分布在工业、房地产、日常消费、新材料、医疗保健、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公用事业、金融等行业。其中,工业和材料行业的调研频率较高,涉及的公司数量较多。“从顶部回撤幅度上,目前的A股还相对稳定。从资金层面看,散户数量庞大,既然前期进去就不会短期之内离场。”一位券商自营业务人士称,自己目前对加注投资A股还有顾虑,因为股票市场的配置核心在于复合收益增长,而A股具有这种复利能力的企业非常稀缺,因此不太好投资。
在近期陆续公布的公募基金三季度报告中,多位基金经理也透露出对后市的看法。
施成指出,2024年三季度,经济复苏有所反复,库存周期在底部试探,但并未走出趋势性行情。这是中国库存周期调整最长的一次,和2010至2013年类似。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供给已经不是关键的问题,需求是主要的矛盾。目前来看,龙头公司逐步走出低谷,个别甚至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
施成认为,新的需求已经看到曙光,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均是如此。从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对于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需求启动,是重要信号,未来利好受益于降息周期的品种。一方面,中国企业出海是长期空间更大的方向,另一方面,国内的政策转向,也为内需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内需、外需有望共振。
从行业关注层面来看,不少基金经理偏好大科技板块。例如,中金进取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基金经理冯达在基金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基金持仓仍以科技成长类公司为主,对电子行业和军工行业持续看好,维持了在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军工装备等方向的配置比例,同时加大了对计算机、传媒行业的关注力度。
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在三季报中表示,从微观调研反馈来看,三季度的消费、投资的复苏力度依然很弱,地产持续低迷。最近各部委的持续发声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政策加码信号。随着政策的加速推进,对实体的积极影响终将体现。“经过市场的快速普涨后,整体估值得到一定的修复。前期上涨主要受资金驱动影响,个股之间的基本面差异反映得很不充分。后期市场波动会加大,个股的表现将更体现公司的基本面差异。未来依然会致力于在优质股票里寻找价值。”朱少醒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