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为冲击下届世界杯,计划大量归化外籍球员,这一招是否灵光?公众一片哗然,日本媒体更“泼冷水”,直言“13亿人口找不到11个能踢的?”真是扎心。但国足归化,真是面子工程,还是面向未来?
正文
中国足球为拼世界杯资格,竟然要走归化之路?这事儿不论在网上还是新闻里,都是炸锅的热点,批评声如潮涌。有人问:13亿人里找不出11个能上场的?难道非要靠归化?其实,归化这事儿并非全无道理,但问题是,靠这个真能把国足带上世界杯的光明大道吗?
先看看足协的野心:为了冲出亚洲,这次动了真格,不仅引进阿贾克斯的华裔菲慈佔-天乐,还打算归化塞尔吉尼奥、侯永永等多名外籍球员。这阵势,乍一看像是为国家争光的绝地一搏,但背后真是为了提升国足,还是说“面子工程”?
归化这事儿,国足其实已经不陌生。早先两三名归化球员在队里也有,但这次足协“加码”,要拼成一支“归化大队”。既然有了前几次经验,足协这次看起来“胜券在握”,只不过,问题是“能上场的11个”究竟是谁的荣誉?是我们的国足还是一群“拼凑兵”?
日本媒体也来“泼冷水”,直言不讳地指出:人口13亿的中国,难道找不到11个能踢球的?这话说得直接,却不失道理。归化是条捷径,但并不代表中国足球能靠它长久立足。靠归化冲出亚洲,虽是权宜之计,但长远来看,这条路走不通。
从现有的批评声来看,不少人质疑足协的归化政策不过是“面子工程”,热热闹闹的表面功夫。在本土青训还没真正健全的前提下,把资源分配到归化球员身上,是否浪费了国内青少年培养的宝贵机会?要知道,培养国内的青少年球员,才是长远的路。
中国足球的问题早已不是秘密,基础设施建设和青训薄弱的现状,导致我们不得不靠外籍球员“添砖加瓦”。反观日本和韩国,不依赖归化,却早已通过完善青训体系,将本土球员送到世界舞台。归化能带来一时之利,但国足的“金字塔”若无坚实地基,迟早倒塌。
短期来看,归化确实能提升球队战力,但长此以往,归化会让国内青少年对足球丧失热情,觉得足球梦离他们越来越远。过度依赖归化,还可能限制国内球员的成长空间,一旦外籍球员“不续约”,国足可能连11人名单都凑不齐。
归化球员的出现,不仅是战术的改变,更是情感的冲突。国人对国足的感情复杂且深厚,看着一支由外籍血统拼凑的球队上场,难免会觉得“心里别扭”。这其中的矛盾并非凭一腔热血能消除,如何让球迷们接受“新国足”也是个大课题。
要提高足球水平,提升实力,短期归化可以作为补充,但无法替代根本性的青训和基础建设。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在于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深耕,从根基上打牢。这不仅是为了世界杯,更是为了重建中国足球的信心与自豪。
结语
国足的归化之路,究竟是“面子工程”还是“救命稻草”?中国足球需在现状和未来间找平衡。归化只是应急,真正改变还得靠厚积薄发、脚踏实地,靠13亿人里培养出11个真心热爱足球的青少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