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天灭祖悖逆人伦!
这是2010年时,德云社“清理门户”,郭德纲对何云伟和曹云金说的话。
当在当时随着他们两个的脚步离开的,还有与郭德纲一起白手起家的李菁,甚至可以说,德云社有今天,李菁功不可没。
但就是这么一个“开山鼻祖”般存在的大功臣,为何要选择离开呢?
曾经的好兄弟分道扬镳,有人说是因为他眼红郭德纲赚钱,有人说是因为何云伟的挑唆。
时隔14年后,再看李菁才明白,原来他和郭德纲散伙,根本不是因为分钱不均!
李菁和郭德纲白手起家
很多喜欢看德云社的年轻人,可能只知道郭德纲、郭麒麟,这些目前流量比较好的人物,但殊不知,在当时风头正盛的德云社里,李菁的名字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殊不知,其实德云社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李菁以及郭德纲的相互努力和扶持。
1995年时的李菁,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相声演员,虽然在快板和西河大鼓方面小有名气,但在相声界仍是个新人。
而郭德纲也不过是个四处碰壁的穷小子,梦想着在北京站稳脚跟。
两个有目标有方向的人,如果遇到一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你还别说,这件事儿还真的就发生了。
李菁和郭德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遇,两人一见如故。
郭德纲则欣赏李菁的专业功底,李菁被郭德纲的才华所折服,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携手创立了北京相声大会,这是就是德云社的前身。
一开始的日子那叫一个艰难,为了给自己的相声大会赚流量,拉客人,他们在天桥、广渠门演出,一起忍受观众的冷眼,一起经历生活的磨难。
李菁至今都还记得,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两人饿得前胸贴后背,却只买得起一个馒头,即使是生活这么艰难但他们二话不说,将馒头掰成两半,就着大碗茶水囫囵吞下。
也正是这一份坚持和吃苦耐劳,才为现如今的名声和地位奠定了基础。
德云社成立
2003年的时候,德云社正式成立了。李菁和郭德纲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里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心态。
只是让人惊讶的是,谁也没想到德云社会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短短几年间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了相声界的新贵。
名气大固然是好事,最起码再也不用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初颠沛流离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德云社的氛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李菁敏锐地察觉到,曾经那种纯粹为艺术而奋斗的氛围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商业气息,说白了就是圈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员被匆忙推上舞台,却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
他听到后台充斥着阿谀奉承的声音,而不是对艺术的探讨,自己心中那个纯粹的相声梦,也正在被现实一点点侵蚀。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德云社会就此沉沦时,郭德纲凭借着惊人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让德云社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李菁决心离开德云社
周围的一切都变好了,但没想到李菁却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要离开德云社。
就这样李菁离开了德云社,对于其中的缘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有人说是因为与郭德纲产生了矛盾。
在这之中只有李菁自己知道,他离开的真正原因。
离开德云社后依旧可以发光发热
离开德云社后,李菁并没有就此沉寂。他开始尝试新的发展方向,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继续在相声舞台上演出。
2010年,他成功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还被任命为北京曲艺协会副主席,为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4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回首李菁的选择时,才恍然大悟。他离开德云社,不是因为分钱不均,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是为了坚持自己对相声艺术的追求。
最后小编想说
回首这14年,我们不禁感慨,李菁的选择,或许代表着相声艺术发展的另一种可能。在商业化浪潮中,他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为相声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人也有不少人说,李菁错过了与德云社一起腾飞的机会,但在他自己看来,或许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最起码能够让自己保持本心。
14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李菁的选择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艺人的选择,更是一个艺术家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金钱和名利并不是唯一的追求。
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相声应该如何发展?是一味迎合市场,还是坚持传统艺术的本真?
对此, 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
2016-09-06《德云社遭遇四次出走风波 李菁曾指发展空间小》
中国青年网2016-09-06《曹云金怒斥郭德纲 李菁回应:有些情况属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