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纪墓人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海马斯”,这个名字在过去一年里频繁出现在各大新闻头条中,它被誉为改变战局的神器,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吃尽苦头,但是,海马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为什么俄罗斯似乎对它束手无策?更让人好奇的是,以军事科技闻名的中国,难道真的造不出这样的武器系统吗?
【从冷战遗产到现代战场的主角】
说起海马斯,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祖宗”——M270多管火箭炮,这个“大块头”诞生于冷战后期,是美国为了应对可能的欧洲大陆战争而研发的。
但是,谁能想到,它的“轻量化改良版”海马斯,会在20多年后的俄乌冲突中大放异彩呢?海马斯系统的研发始于1990年代初,2003年正式服役。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恰好赶上了伊拉克战争,美军在实战中发现,传统的M270虽然火力强大,但是太重了,不适合快速机动作战,于是,一个更轻便、更灵活的版本就应运而生了。
海马斯的全称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光听名字就知道它有多能跑,它采用了轮式底盘,可以快速部署和撤离,这在现代战场上可是个大优势。
而且,它还继承了M270的强大火力,能发射各种类型的火箭弹,随着时间推移,海马斯经历了多次升级,最关键的改进是增加了精确制导能力和延长了射程。
现在的海马斯,不仅能打得准,还能打得远,在乌克兰战场上,它能在70公里外精准炸断铁轨,这种能力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但是,海马斯真的是无敌的吗?
它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也曾大显身手,可是那时候的对手实力和现在的俄罗斯可不能相提并论,那么,为什么在俄乌冲突中,海马斯似乎又成了“制胜法宝”呢?
【改变战局的关键】
海马斯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个火力强大的武器系统,更是一个能够精准打击的“神器”,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先得说说海马斯的“眼睛”,它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和GPS导航,这让它能够精确定位目标。
再加上M31A1火箭弹的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海马斯就像是一个精准的“外科手术刀”,能在70公里外将火箭弹扔到一个1.5米宽的铁轨中心。
这种精度,也是相当优秀的成绩了,但是,精度高只是海马斯成功的一半原因,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军队找到了使用海马斯的最佳方式。
他们没有把海马斯推到前线去和俄军硬碰硬,而是巧妙地利用它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专门瞄准俄军的后方目标。
比如说俄军指挥官,正准备发动进攻,突然间弹药库被炸了,物资仓库起火了,防空阵地遭到破坏,连指挥所都不安全了,这种情况下怎么指挥作战?这就是海马斯给俄军带来的噩梦。
乌军的战术很简单:用海马斯不断打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削弱俄军的战斗力,同时,乌军在前线采取半围困或者死守阵地的战术,等待时机。
当俄军因为后勤问题而战斗力下降时,乌军就会抓住机会发动反击,这种战术在多个战线上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在顿巴斯地区,俄军的进攻被迫停止。
在哈尔科夫方向,俄军因为持续遭受打击而不得不撤退,最戏剧性的是赫尔松右岸,海马斯对桥梁和交通线的持续打击,迫使数万俄军精锐不得不放弃阵地,撤退到河对岸。
海马斯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战局的走向,它不仅在物理上摧毁了俄军的重要目标,更在心理上给乌军带来了巨大的士气提升。
海马斯对士气鼓舞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它的实际战术作用,但是面对如此强大的武器系统,俄罗斯似乎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为什么强大的俄罗斯军队会在海马斯面前如此狼狈呢?
【为何难以应对?】
面对海马斯的威胁,俄罗斯军队似乎陷入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这种情况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作为世界军事强国之一的俄罗斯,为什么会对一种火箭炮系统束手无策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俄军现有的火箭炮装备,俄军主要使用的是BM-21、BM-27和BM-30系列火箭炮,听起来挺唬人,但实际上这些装备都已经上了年纪。
最老的BM-21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就连最先进的BM-30也只能代表冷战末期到90年代后期的水平,这就好比是用老式翻盖手机去对抗最新的智能手机,差距可想而知。
在反应速度、命中精度方面,俄军的火箭炮根本无法与海马斯相提并论,虽然BM-30在射程上能与海马斯一较高下,但俄军装备的数量并不多,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抗。
更糟糕的是,俄军的反炮兵雷达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雷达反应慢、解算时间长,定位精度也不高,简单来说,就是看得不够快、不够准。
这就导致俄军常常是“挨打了都不知道谁打的”,更别说有效反击了,那么,为什么不用防空系统来对付海马斯呢?
但问题是,俄军的主力防空系统,比如大名鼎鼎的S-400,或者“铠甲”S1系统,都不是为对付火箭弹而设计的,这些系统主要是用来对付巡航导弹、战术飞机甚至弹道导弹的。
面对体型小、飞行速度快、来去如风的海马斯火箭弹,这些防空系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俄军的困境还不止于此,海马斯采用的是“打了就跑”的战术,发射后迅速转移。
而俄军缺乏长航程的合成孔径雷达无人侦察机和对地侦察预警机,也就是说,他们的“眼睛”不够长,往往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海马斯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这种情况就像是打地鼠游戏,海马斯是那个总是打一下就躲起来的地鼠,而俄军就是那个拿着锤子却总是打不中的玩家。
久而久之,不仅造成了实际的损失,更严重打击了俄军的士气,面对如此困境,有人可能会问: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对付海马斯吗?
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技术水平和作战理念的更新,就拿中国来说,在火箭炮技术方面就有不少独到之处,那么,中国的火箭炮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呢?
【中国的火箭炮技术】
说到火箭炮,中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机箭”到现代火箭炮,中国在这个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那么,面对海马斯这样的“明星武器”,中国的火箭炮技术又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呢?不得不说中国的“明星选手”——PCL-191火箭炮系统。
这款被称为“火箭炮航母”的武器,可不是吹出来的,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不仅能发射300毫米口径的火箭弹,还能发射战术弹道导弹。
这就相当于把火箭炮和导弹发射车“二合一”了,灵活性可想而知,再说说射程,PCL-191的最大射程可达350公里,远远超过了海马斯的70公里。
而且,它的精度也不逊色,能够实现精确打击,这就好比是在玩飞镖游戏,海马斯能准确命中靶心,而PCL-191不仅能命中靶心,还能从更远的地方投掷。
除了PCL-191,中国还有AR3等多型先进火箭炮系统,这些武器在射程和精度上,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海马斯的水平,可以说,中国在火箭炮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的火箭炮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有人说中国“造不出”海马斯呢?这里面有个误区。
海马斯之所以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出色,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方式和配套体系,中国的火箭炮技术发展思路与美国有所不同。
中国更注重火箭炮与导弹技术的融合,发展全域打击能力,就是不局限于传统火箭炮的概念,而是把火箭炮、战术导弹等多种武器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灵活、更具威慑力的打击体系。
另外,中国在无人机技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比如,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和精确制导弹药的翼龙-3无人机,航程可达1万公里。
这种长航程、高性能的无人机,可以为火箭炮提供精确的目标信息,大大提高作战效能,所以,与其说中国在追赶海马斯,不如说中国正在走一条自己的路。
这条路不仅包括火箭炮本身的性能提升,还包括整个作战体系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断吸收新技术,融合新理念,努力打造适合自身需求的现代化火力打击体系。
【结语】
纵观海马斯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以及中国火箭炮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现代战争中精确打击能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海马斯还是中国的先进火箭炮系统,都体现了军事技术向着更精准、更灵活、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火箭炮技术,很可能会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形成更加智能化的作战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有望在未来的军事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中国智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报 2020-12-14 《服役二十载 “海玛斯”仍将在美陆军扮演重要角色》
澎湃新闻 2022-09-21《讲武谈兵|“海马斯”火箭炮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如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