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不太注意方式方法,因此也得罪了一些同志。”晚年时候,每每谈起自己的脾气,张爱萍总会这样说。要求严格,批评严厉,说话尖刻,是张爱萍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大“缺点”。
张爱萍经常就此反省,决心改正,但一到发火的时候,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1977年春节过后,刚刚恢复工作的叶剑英,请徐立请动员张爱萍回国防科委工作。结果徐立请三次登门,都被张爱萍谢绝,叶剑英只好将张爱萍请来亲自谈话。
“怎么了你,反反复复地请你都不干,这么不支持我的工作!”一见面,叶剑英就开门见山。张爱萍赶忙解释说是这个单位的领导现状,让自己没法工作。听完张爱萍的解释,叶剑英笑了,政治风暴刚刚过去,很多地方还没有整顿完全,张爱萍的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拨乱反正,还是很需要把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好好整顿一下,抓紧建设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叶剑英坚定地说道。
是啊,当初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眼下国家各方面还没有走上正轨,自己又怎能继续以病作为托词,又怎么还能再无动于衷。于是张爱萍当即表态:服从组织安排。
“复工”第一件事,张爱萍就跑到下面开始搞调查,重点就在二机部和七机部上。这两个部门肩负着重点尖端武器的研制任务,直接关系到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进展。
经过一番走访之后,张爱萍决定在原来的工作规划上进行调整,经过与常委们研究之后,确定了在80年代前期,要完成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三大重点任务,第一项就是洲际导弹的发射。
当时的态势是导弹已经先后进行了三种弹道试验并取得成功,洲际导弹的各部件也正在测试之中,只等远洋测量船建造成功之后,就能投入全程定型试验。而远洋测量船的船体刚刚下水,船上的一切测控设备正在研制,甚至有的重要部件还没有眉目。
面对这“弹等船,船等设备”的尴尬局面,张爱萍决定带着钱学森、李奇等人,亲自到测量船基地督阵。
时年67岁的张爱萍带着人参观了整个造船基地的各层设施之后,一边吸着氧一边说:“时间不多了,同志们!”当天下午的工作报告上,张爱萍定下洲际导弹的时间必须在1979年完成,否则他就要“挥泪斩马谡”。
与会者无不为之一振,有的振奋,有的震惊,有的被震动。
张爱萍随即话锋一转,让大家开始提问题,提困难,只要说出来就立刻帮他们解决。一时间,各种困扰、阻碍和矛盾摆在了张爱萍面前,张爱萍把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交给协调组,超过职权范围的就带回北京解决。
很快,测量船有关的各个单位重新开足了马力,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
眼看着测量船试航的日子越来越近,事故却开始频频发生。先是技术员在加油时没有封闭所有的通道盖,导致油全部流到了江里,之后部队对设备进行联调时,提前下令关上了冷却水,导致雷达波段烧毁,造成了10万元的损失。
张爱萍当即召开区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当着300多人的面,对着主要领导一顿训斥,然后将主要的负责人全部撤职处分。会后,大家并没有因张爱萍的批评受到影响,反而在工作上更加认真。
1980年4月,远洋测量船正式出发南太平洋,张爱萍、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亲自到码头送行。一个月之后,随着张爱萍一声令下,运载火箭在酒泉腾空而起,准确地落入预定区域,完成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
这一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核武器达到了新水平。
洲际导弹试验告捷之后,张爱萍突然萌生出“卸甲归田”的想法。虽然三大任务只完成了一项,但其他两项的成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作为一名老兵,他应该给年轻的同志让出位置了。
于是,张爱萍以身体原因为由,向中央提出了退休的要求。没想到邓小平却让他先休息一段时间,退休的问题以后再说。就这样,张爱萍开始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一次休假,来到了罗马尼亚。
等张爱萍到了之后,大使馆的同志才告诉他,这次罗方是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规格接待他的,因为国内已经来电话了,张爱萍即将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原来,王震听说张爱萍写了退休报告后,主动请辞并建议张爱萍接替自己,成为新一任的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华国锋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由赵紫阳接任,张爱萍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接替王震主管国防工业。
1981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大家开始讨论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在此之前,关于大亚湾核电站的问题迟迟定不下来,而法国总理访华,让赵紫阳急于上马大亚湾核电站项目。
“秦山怎么办?我的意见是秦山要尽快上马!”在大家讨论时,张爱萍忽然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了大亚湾和秦山的区别。张爱萍的自力更生和赵紫阳的全套进口发生了矛盾。
“就这样决定了,说我卖国主义就卖国主义吧!”争论到最后,赵紫阳的一句话让张爱萍彻底沉默了,没有再继续争论下去,他知道赵紫阳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第二天就要和法国人拍板。
但这件事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很快邓小平就找到张爱萍,问他是不是都不去开会了。张爱萍说关于自己的都是到会的,至于其他方面的会议不归自己管,自己也不懂,去陪会也没有意思,就没有参加。
“都说军队中有两个人惹不起,爱萍,你就是一个!要注意啦。”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道。
对于邓小平,张爱萍一向敬重,尤其在政治风暴期间,邓小平在工作上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这一次,邓小平没有批评张爱萍的意见,而是批评他的态度,说明张爱萍的意见没错,错就错在不应该和赵紫阳当面争论。
其实,这不过只是一次工作上的争论,并不能说明赵紫阳反对自己搞核能。争论之后的国务院会议上,赵紫阳就表示了张爱萍的意见是对的,自己说的那些话是不妥当的。
后来,张爱萍给赵紫阳又写过报告,赵紫阳也非常重视,马上对秦山核电站做了布置,引进了一些设备。
关于赵紫阳和张爱萍的关系,也并非总是剑拔弩张。在第三世界的国防部长来讨要武器的时候,从不讲钱的张爱萍一反常态,要求谈成本费。外事部门的同志坚决要求按照毛主席“不做军火商”的要求,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张爱萍坚持认为不能让国防工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为了国防工业的生存,张爱萍再一次剑拔弩张,而这一次赵紫阳坚决站在张爱萍一边。“惹不起的人”这顶桂冠,终究还是戴在了张爱萍的头上。
参考文献:
张胜著. 从战争中走来 两代军人的对话.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东方鹤著. 上将张爱萍 下 第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07.
[1]李万斌.张爱萍将军人格潜质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01):1-3.
[1]王建柱.张爱萍:一身正气 堪称楷模[J].党史文苑,2018(01):13-16.
[1]袁方.“惹不起”的张爱萍[J].党史文苑,2014(01):53.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