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之下,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已经明显分化,行业洗牌已经拉开帷幕。
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合作被压价、亏本抢单、技术被要求开白盒等现象轮番上演,不少智驾玩家陷入了生存困境,甚至已经彻底倒下。
在这背后,中国乘用车智能驾驶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基础ADAS(L0-L2,不含NOA)与高阶智驾市场已经明显分化。
与此同时,无论是前视一体机,还是以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供应商之间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价格厮杀。同时还有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自研智驾方案、更多实力玩家推出高性价比方案抢单,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整车电子架构升级的风口已经到来,舱泊一体、舱驾一体正在加速上车,未来的智驾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残酷。
这也意味着,汽车智能化进入了整车智能为核心的2.0时代,对各大供应商来说,如何成功穿越新周期,并在变革中寻找新机会,成为了关键。
2024年(第八届)高工智能汽车年会正式官宣定档,将于2024.12.10-12日在上海开幕。作为一年一次的智能汽车行业盛会,本届年会将以《「问道」整车智能》为主题,聚焦汽车智能化2.0时代的变革、挑战和机会。
而在《智驾专场》中,来自整车厂、智驾Tier1、外资巨头等产业链企业代表,将围绕智驾市场极端分化下的新打法、跨域融合趋势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机遇,行业淘汰赛周期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等核心话题深入探讨,并将围绕当前“出海”红利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度交流。
01 市场加速“分化”
以“NOA”为门槛的高阶智驾的“普及战”已经全面打响,智驾市场正在加速分化。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DAS含L0级预警、主动安全功能)交付613.85万辆,同比增长15.51%,前装搭载率升至63.42%。
分等级来看,L0/L1标配交付173.27万辆,同比下滑10.92%;L2/L2+(不含NOA)标配交付379.76万辆,同比增长20.20%,前装搭载率接近40%,占ADAS整体交付比重超过60%;而以NOA(L2++)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市场,继续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新车合计标配交付60.82万辆,同比增长接近两倍。
可以看到,整个智能驾驶产业正在从L2级向L2++甚至是L3级迈进。低阶智驾与高阶智驾已经明显分化,与高阶智驾的高增长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而低阶智驾市场增速已经趋于平缓,其中L0/L1标配交付已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今年以来,各大车企不仅纷纷下调高阶智驾的选装价格,还将标配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价格不断下探。比如小鹏P5、哪吒S、深蓝等标配搭载NOA的车型已经下探至20万元以下,而小鹏M03、广汽AION RT等则已经将高阶智驾能力下放至15万元级别车型。
在这其中,前不久开启预售的广汽AION RT,其搭载激光雷达、配备城区智驾等高阶智驾能力的车型价格仅有15.98万元,成为同级别车型中首个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新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NOA的车型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本土自主品牌。但明年开始,大众、丰田、通用、奥迪等越来越多合资品牌将陆续在中国市场交付搭载NOA的新车型。
种种迹象表明,NOA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同时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此,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认为,预计在2025年,城市NOA将进入真正跨域鸿沟的竞争窗口期。而Momenta CEO曹旭东更是直言,预计2025年底-2026年,城市NOA将成为20万元以上甚至15万元以上车型的标配。
众所周知,高阶智驾已经逐步从豪华车向中低端车型市场渗透。在整车厂极致成本控制的大背景之下,各大主机厂加速推出全新一代中央E/E架构的核心技术与车型产品,推动舱驾融合产品的落地,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目前,包括哪吒、博世、北斗智联等主机厂以及Tier1已经推出了融合基础L2及L2+级ADAS功能的舱驾融合产品,主要瞄准的是10-20万价格区间的中端车型市场,预计在2025年相继进入量产阶段。
很显然,在舱驾融合、NOA价格不断下探、智家市场分化等大趋势下,智家供应商的排位赛将重新洗牌。
02 行业洗牌加速进行
现如今,智能驾驶产业的洗牌大幕已经拉开,不少本土智驾厂商的生存空间遭受了严重的挤压。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驾驶厂商很多,但仅有少部分公司具备全栈能力且已经进入了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大部分初创公司专注的是L2及以下低阶ADAS市场。
然而,L2及以下ADAS市场增长速度已经趋于缓慢,同时舱驾融合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落地周期,不少占据先发优势的座舱Tier1纷纷推出了集成了L2等基础ADAS功能的舱驾融合产品,这些无疑都会对专注于L2及以下低价ADAS业务的供应商造成冲击。
这也意味着,第三方智驾厂商的市场争夺战将进入更加白热化的竞争周期,不仅要与传统Tier1巨头争夺定点,还要与车企自研方案、座舱Tier1直面竞争。
“不少本土ADAS供应商已经陷入了生存困境。”有行业人士坦言,一方面是融资缩水、研发投入增加导致的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受车市价格战影响,项目收益一再萎缩。
对此,还有业内人士透露,去年以来,有一些中小L2公司开始降价和亏本拿项目。不过,即便拿下了车企量产项目,如果并非爆款走量车型,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外,上述企业人士补充表示:“在整车厂对成本管控做到极致的情况下,智驾厂商被迫降低报价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整个智驾市场的价格战已经趋于白热化。然而更为严重的是,智驾产业头部效应已经显现。”
总体来看,智能驾驶产业正在加速进入“优胜劣汰”的下半场竞争,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被逐渐放大,第三方ADAS供应商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挤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小鹏、蔚来等新势力主机厂以及比亚迪、奇瑞、长安等车企还在加快自研,以及构建自身的供应商体系。同时,智驾市场依然有不少新进入者,这些厂商可以提供较低的价格或新技术及解决方案,比如BEV、无图等方案。
很显然,智能驾驶市场“淘汰赛”已经拉开帷幕。接下来,谁能够争夺更多客户的优质订单,谁就能够决定未来三年智驾市场的格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7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