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重庆正全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近日,重庆发布《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等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到2027年,将打造8—10个特色鲜明的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重庆将怎样向着“未来”进发,值得探讨与深思。
2024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展览会暨中国(重庆)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现场,梁平展台展出的先进无人机吸引嘉宾驻足。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01
谁抓住了未来产业,谁就有希望赢得未来。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咨询公司麦肯锡估计,到2030年前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25.6万亿美元;另据艾媒咨询预测,到2025年,我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因此,未来产业也通常有望发展成一个地区的先导性支柱产业。
近年来,未来产业已成为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战略高地。加快前瞻布局,才能赢得发展先机。
此次重庆的《行动计划》作为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未来产业的进一步细化部署与延伸,对重庆下好先手棋、构筑新优势、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亮点颇多。
首先是主要任务十分明确,不但提出重庆将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等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还以更长远的眼光提出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等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
其次,还对每个产业的重点发展任务作了十分清晰的规划。比如对于空天信息产业,就提出要重点发展新型卫星、快速响应火箭、天地一体通信系统等方向。而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则谋划了智算芯片、新一代AI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另外,还定下了十分清晰、量化的数据目标:到2027年,全市未来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引育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30个,突破30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50个标志性产品,打造8—10个特色鲜明的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云脑医疗产品展示区,工作人员演示儿童专注力提升训练系统。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02
面对“未来”,所有城市都想赢在起跑线上。重庆在未来产业领域有没有可能成为开拓者、领跑者?
在《行动计划》中,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这一表述值得关注。这表明“未来”主要任务的设定充分考虑了重庆当前的产业优势,并依据产业现状进行了切实可行的规划。
而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部署,也紧密贴合了重庆当下的发展实际。
首先,重庆的经济综合实力不俗。抢滩布局未来产业,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台阶,今年上半年增长6.1%、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给未来产业的培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华表示,未来产业还通常孕育于强大的现有产业,重庆产业基础雄厚,也为未来产业培育提供了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
其次,科技创新水平也有较大优势。未来产业是基于重大科技创新形成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其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重庆通过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系统重塑市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引育高水平研发机构,科研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重庆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5632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619家。全市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29.8%,排名全国第5,高于全国平均值3.5个百分点。
在具体产业上,重庆也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当下,重庆未来产业正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蓬勃发展之势。
在先进材料方面,近年“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卫星等“国之重器”中,使用了大量“重庆造”关键高精尖铝合金材料;
在生物制造方面,仅重庆国际生物城就已聚集项目130余个,产能规模超1000亿元,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的重要聚集地;
在低空经济方面,重庆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比如,宗申航发在活塞航空发动机领域,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成为业界龙头。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硅光子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亚微米贴片机进行倒装键合芯片。孙凯芳摄/视觉重庆
03
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产业竞争,重庆奋力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抢占未来制高点,这既是一种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也体现了重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蓝图已经绘就,重庆应如何朝着“未来”进发?有以下几点或可重点思考:
集聚创新资源,让科技点亮产业之光。未来产业高度依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一个地方的未来产业能否蓬勃发展,与当地的科技创新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重庆应从多个方面去集聚创新资源,为未来产业夯实基础。
首先要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次,龙头企业通常拥有技术创新、资本集聚优势,因此,重庆要加大市场主体的引育,特别是要争取央国企加强对重庆的投资,以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转化。
同时,还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成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胸怀长远,需更多元、更长期的资金支持。未来产业是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很多领域仍处于产业创新前期试错阶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短平快”的投资心理比较普遍,金融资本更倾向于进入回报快、回报率高、风险低的领域。
因此,黄庆华认为,在培育未来产业时,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多元投入体系,重视对未来技术和产业的长期战略投资。
比如,既需要在基础研究环节,加大政府科技研发经费专项支持,还需要在技术突破到创新扩散、产业壮大的过程中,引导科技型领军企业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鼓励产业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长期耐心资本,进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未来产业,还需“未来型”人才来开拓。未来产业处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从基础研究到颠覆性突破,再到全方位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来支撑、推动。
对此,重庆需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比如应继续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引才活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渝创业择业,构建由前沿科学家、战略研究员及企业家、高端技能人才构成的复合型队伍。
另外,在人才评价机制上,要打破传统束缚,为那些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的“未来型”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
城市前瞻长远布局,科研机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相信只要久久为功地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美好而广阔的未来产业图景,终将和现代化新重庆一起向我们走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6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