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南通生产总值仅为3.8亿元,经过不懈努力,1988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2004年突破10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个千亿元台阶,2020年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达11813.3亿元……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如今已是“万亿之城”。
“江海之困”不再“南通好通”已来
以1986年全市人均GDP比1980年翻一番为标志,南通摆脱贫困进入温饱阶段。进入新世纪,南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持续提升。根据江苏2003年制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2009年,南通比省委要求提前3年率先在全省江北以市为单位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到了2010年,南通以县(市)为单位达到小康标准,崛起全省江北首个县(市)小康群。
发展经济,交通要先行。过去,“汽车跳,平潮到”是当时人们对南通交通不堪状况的最形象概括,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地处海之头、江之尾,坐拥滨江临海、三水交汇区位优势的南通,因长江天堑阻断而面临着“南不通”的窘境,和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苏南经济差距也越拉越大。
为解决南通“南不通”,多年来,南通强势推进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长远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顺利迈入“动车时代”“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港口建设加速推进,连申线三级航道通航,结束了无高等级内河航道历史。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图源:江苏海事发布
经济、交通等的发展,让南通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人口集聚能力逐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6%,比2012年末提高14.1个百分点。全市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2万人以上,带动了较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南通,集长江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拥有166公里江岸线、276公里海岸线,是发展船舶海工产业的天然港湾。
南通作为江苏省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在船舶海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目前,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已集聚规上企业370家,船舶、海工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4。2023年,南通完成海洋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新获批的《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纳入城市性质定位。如今,船舶海工产业已经成为南通的城市名片和产业地标。
南通通海港区。图源:江海南通
“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家纺产业也是南通的一张靓丽名片。经过40多年蓬勃发展,如今南通家纺市场年成交额超2400亿元,供应全球60%的家纺用品,产品远销152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南通家纺产业形成了“织、染、印、成品、研发、物流”完整产业链,现有300多家研发设计单位、2400多家面辅料商、4000多家成品生产企业、40多万从业人员,配套建设家纺产业技术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等8大类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出2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类、近1000个注册品牌、18个中国驰名商标,平均每小时就能生产出15件新品,引领全球家纺流行趋势。
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图源:江海南通
打桩筑基社会事业迸发活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通的基础教育质量—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南通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设区市。2020年9月,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南通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从招生入学、办学条件、师资建设、教育质量、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刚性要求。
2022年,南通市发改委会同市教育局等16部门出台了《南通市“十四五”保障和提升公共服务规划》,用专门章节提出“打造学有优教南通样板”,实施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工程、普通高中资源扩容工程、中职领航计划等。
“十四五”以来,南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23年,南通全市一般公共教育支出191.1亿元,增长1.5%,连续11年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十四五”以来净增学校55所,新增学位7.47万个。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全社会对南通教育的赞誉,也是老百姓对南通教育的肯定。
此外,南通还是闻名全国的体育之乡,涌现出仲满、葛菲、林莉、李菊、黄旭、陈玘、陈若琳等奥运冠军,这一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前列,因而也获得了“世界冠军摇篮”美誉。在全面实施“5621”计划基础上,南通强势推进“一校一品、一生多能”学校体育品牌建设,带领全市349所小学,37万多名小学生参与体育项目技能培训,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图源:江苏省体育局
文/汤心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59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