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酷爱历史,对中国历史都是颇有研究。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中,毛主席对西汉王朝的开创者——汉高祖刘邦的评价很高。他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候,批注着::“项王(项羽)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毛主席赞扬
毛主席用“高明”两个字赞扬刘邦,在点评历史人物中是非常罕见。1964年1月7日,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直率地说:“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都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社会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看来,毛主席是非常赞许刘邦的,赞许他老粗出身,却能逆袭人生当皇帝,乃是封建社会皇帝里最厉害一个!
刘邦“老粗”出身,也就是形容他是社会底层,毫无背景,没多大文化。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天子,毫无权势毫无财富逆袭为天子,人生堪称相当传奇。
刘邦大老粗出身
刘邦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沛地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的普通耕作人家,在家兄弟中排行老四,所以本名叫做刘季(季代表家里排行老四)。刘邦当皇帝后,为了让名字显得大气蓬勃一些,特意改名为“邦”,就是治国安邦的意思。
刘邦年龄比秦始皇小三岁,童年时候却在家里饱受歧视和不重用。《史记》中记载刘邦是母亲在外面与龙相遇的产物,乃龙子。但也有说法是曲折表达刘邦是母亲在外面偷情的私生子,自然在家不受父亲刘太公的待见,但这一切说法需要考证。
刘邦的大老粗,却形成豁达性格
由于刘邦小时候在家里受冷落、嘲笑和歧视,自然喜欢在外面广交朋友,与沛县上下官吏和三教九流人物都混得火热。所以,大老粗出身,也形成刘邦从小个性洒脱、不拘小节、乐善好施的性格。
大老粗的刘邦,不喜欢学习读书,也不喜欢在田里劳动,整日游手好闲,以及与狐朋狗党混在一起,父亲刘太公也经常骂他是“无赖”。为了让刘邦回到“正道”,刘父经常以二哥刘仲为榜样,数落刘邦生存技能堪忧。但刘邦一点也不介意父母亲对自己的看法,依然游手好闲。
但就是大老粗的刘邦,用自己豁达的性格获得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游手好闲的刘邦,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去酒馆里喝酒。他发现一家酒店的酒不错,于是就喜欢每天下午在那酒店里喝酒,都叫老板记账,之后都是欠账不还。
刘邦在酒店喝酒时候,做出了许多轻浮行为,让很多围观人觉得滑稽可笑,自然愿意在那就酒店喝酒,看着刘邦如小丑一样搞笑,自然为酒店招徕了不少客人。刘邦性格豁达,对别人嘲笑自然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
原本酒店老板是有意见,但是他发现,只要刘邦一来喝酒,那一天喝酒的人就特别多,生意就特别火热。如果刘邦不来,反而酒店也没多少人来,生意还冷清。
后来,刘邦发觉喝酒赊账欠债很多,一时还不上钱,自然不好意思继续去。但老板发现刘邦为酒店招徕客人的钱,比他喝酒的欠账还要多,自然也特许他每天下午可以来酒店免费喝酒。可以看到,大老粗的刘邦,也用豁达性格为自己招徕了朋友。
刘邦的理想
大老粗的刘邦,不是得过且过人生,却是胸怀大志。一次他在街上闲逛时候,遇到秦始皇出行,看着车水马龙的盛大场面,居然口无遮拦说道:“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该这个模样!”
可以看到,出身底层大老粗的刘邦,是有自己的梦想。但年轻时候的他,也是处处不得意,事业屡受挫折。他最敬仰的英雄是信陵君,可是后来信陵君去世了。之后,他找到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当了张耳的门客。可是,伴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张耳成为通缉犯,刘邦最后也狼狈逃到了故乡沛县。
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也就是成家立业阶段。但他这一副游手好闲没有赚钱能力的模样,任何人也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刘邦婚姻
但大老粗的刘邦还是遇到了好运气。吕公是刘邦所在沛县县令的朋友,为了躲避仇家,搬來沛县住,大摆酒席邀请地方豪杰。由于吕公的名望,沛县的豪杰官吏都前去祝贺。
刘邦听说,也想去观望。当时,县令的主吏负责收礼,对来宾说:“送礼不到一千钱的,请到堂下坐。”但刘邦为了参加这一次盛宴,就吹牛夸口送一万钱,然后大大咧咧坐在酒宴上。
由于刘邦衣衫褴褛,还有侃大山和满口的粗口话,在场宾客都鄙夷不已。但吕公对刘邦不在意,反而热情邀请他上座,与他一起喝酒聊天。同时,吕公是擅长相面的人,发现他相貌出众,认为他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于是主动提出把女儿嫁给刘邦。
于是,在场的客人感到惊讶,刘邦在酒宴上没有带着一分贺礼,却获得了吕公最珍爱的千金女儿吕雉。虽然吕雉的母亲非常气愤,不甘心女儿嫁给如此大老粗。但吕公已经下定决心,他认为刘邦是能成大器的人。
三十多岁的大老粗刘邦除了娶媳妇之外,由于刘邦在沛县广泛的交际能力,也获得了泗水亭长这个职务。可是最后因为之后把押送的犯人都全部放了,不得不落草为寇,一辈子积累的一点成就就这样划归为零。
刘邦成就一番事业
可以说,在人均寿命比较低的古代,48岁的大老粗刘邦算是一个糟老头。不惑之年依然名气全无,一事无成,干啥都不行。但刘邦为什么又能在秦末乱世群雄纷争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与他看似大智若愚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公元前209年,伴随着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全国各地掀起了反秦暴政的浪潮。此时刘邦也将沛县令斩首,自称为沛公,加入了反秦的浪潮。
此时的项羽,还不到三十岁,乃楚国大将项燕之后,堪称名门望族出身。然而,四十八岁的刘邦,在短短七年,不仅攻入了咸阳,还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最终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成为伟大政治家和帝王。
要知道,快五十不惑之年的大老粗刘邦,武艺和项羽差了很多,论军事也比不过韩信,论理政能力也比不过萧何。可就是一个无赖,缔造了万世基业,
毛主席认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由此,他也得出“老粗出人物”的著名论断。在这里,毛主席是分析得入木三分。
刘邦了解人民心理
刘邦虽然是大老粗,但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自然得民心则得天下。如他当泗水亭长时候,送犯人去骊山,很多犯人受不了秦朝的劳役,中途很多都逃跑。他于是就把剩下犯人也放走,自己也逃走,这是同情社会底层民众善良之心的体现。
刘邦入关后的“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严苛的刑法,乃是博得民众的爱戴,以至于关中百姓“唯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当皇帝之后,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定律令,定军阀礼仪,提倡节俭,与少数民族匈奴的和亲政策,借此求得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为百姓求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与底层民众利益相一致的。
刘邦重用人才
刘邦虽然波皮无赖、不务正业,但就是这一种放浪形骸的游戏人生,才能使刘邦虽然在反秦斗争中,个人出身、威望、才能虽然远远不及项羽,却是重视人才,更能洞察人性的本质,在识人、用人、容人方面有罕见的能力和雅量。
秦朝法律制度讲究出身,“市井”、“家贫”一类的人,社会地位低下,不能为官吏。但刘邦大老粗出身,熟悉社会生活,自然在任用人才上唯才是举,不嫌弃出身,大胆任用。
如刘邦集团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底层人员,突出代表就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个人。樊哙以“屠狗为事”,也是社会底层的工作,郦商原本是无业游民,夏侯婴原本是赶马车,灌婴原本是贩卖各种布帛的人。
根据秦朝规定,除了夏侯婴因为是在官府御马得以“试补县吏”,其余三人都是“市井”、“家贫”一类的人,社会地位低下,不能为官吏,但刘邦不嫌弃出身,都成为刘邦重要的文臣武将。
刘邦也注意从原秦朝官吏中网络人才,把曾经为秦朝效力,又转变立场愿意参加反秦斗争的官吏,都吸纳为自己人才库。
如曹参原本是秦朝的下层官吏,后来成为刘邦手下名列前茅的功臣,担任丞相要职。叔孙通为秦朝博士,萧何、曹参为沛县官吏,但一心归服于刘邦,自然为刘邦所用。就是这些布衣将相和平民,成就了刘邦开创西汉帝国的大业。
刘邦有容人的雅量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大老粗的刘邦,最擅长口头禅就是“如之奈何”,就是“这可怎么办”的意思。
表面上看,刘邦这个皇帝整天对大臣说怎么办、怎么办,好像自己如一个普通人一样非常无能。但这也是大老粗刘邦的高明之处。作为领导者,他需要时把握大的方向、目标和方针,具体策略就需要多听听、多问问,教给手下人去办,只要自己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和理性的选择力就可以,没必要自作聪明越俎代庖。
刘邦作为大老粗,却有着容人的雅量。他自己总结战胜项羽的原因,就是善御“人杰”,如韩信说的“善将将”。如刘邦列举他成功在于获得三大人杰——张良、韩信、萧何,项羽却只有一个人杰——范增,范增最后还是被项羽气出走。而且,刘邦在容人上展现非常的雅量,如“盗嫂昧金”和“反覆乱臣”的陈平,都获得刘邦的重用,成为为刘邦夺取天下、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结语
可以看到,出身社会底层和大老粗的刘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却善于利用知识分子的才智,招徕读书人和人才,才能最终战胜贵族出身的项羽,成就西汉霸业,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