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惨重! 8家中企被强制要求停止印度建厂, 印度算盘要落空了

论芸有事2024-10-05 11:40:19  11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保证阅读效果会有些润色,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众所周知,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到处都是商机,尤其是作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一直是各大车企争相布局的热土。

但就在印度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外资之际,一则震惊全球汽车业的消息传来,竟然有8家知名车企被直接要求停止在印度的建厂计划。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不禁疑惑:究竟发生了什么?莫迪政府精心布局的“印度制造”战略难道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印度汽车市场的野心

早在今年的八月份就有官方消息直接表明,印度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小组来促进中国企业的投资提前,更是大力支持中国技术人员进入印度。

要知道,印度可不是一般的市场,作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它的潜力让各大车企垂涎三尺,莫迪政府更是雄心勃勃,不仅想在手机领域超越中国,在汽车制造上也要争当全球老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印度可谓使出浑身解数,他们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要占到30%的份额,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目前,印度的电动汽车渗透率仅有2%,距离目标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时间紧迫,印度政府急了,他们开始四处出击,想方设法吸引外国车企投资。

参考信源--印度塔塔汽车将向中企采购电池组,以解决性能问题--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8-29

补贴政策?有!印度政府拿出了10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0亿,税收优惠?更是大手笔!几乎是对外国车企敞开了怀抱,不仅如此,他们还打算从中国采购电池,解决供应问题。

这一系列组合拳打得漂亮,本以为能吸引一大波投资,可谁曾想,事情却突然急转直下,8家车企被要求停止建厂。

此消息一出,瞬间炸锅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印度的“自力更生”计划出了问题?还是说,有其他因素在背后作祟?

印度汽车市场的潜力固然巨大,但挑战同样不小,基础设施不足、政策不稳定、技术水平有限,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坎。

更让人好奇的是,这8家车企究竟是哪些?它们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主意?是受到了来自本国的压力,还是在印度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就在我们疑惑之际,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这次事件会不会成为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转折点?莫迪的"印度制造"梦想会就此破碎,还是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信源:停止到印度建厂,印度这次算盘要落空了!--2024-09-30---金投网

中国企业曾在印度的遭遇

其实,莫迪的野心遭遇挫折,但真正的戏剧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车企,他们在印度的遭遇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大戏。

要知道,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不是等闲之辈,从零部件到发动机,再到电池技术,中国企业早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这样的实力,自然让印度垂涎三尺。

印度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用市场换技术,14亿人口的大市场,谁不心动?可惜,事情并没有印度想象的那么简单,就拿上汽集团来说吧,这可是中国汽车界的翘楚。

2017年,上汽信心满满地收购了通用在印度的工厂,一心要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上汽很快跻身印度销量前十的汽车品牌。

参考信源:上汽印度工厂为何从独资变合资?--2024-04-08--财经杂志

看似一片大好,但好景不长,2023年,上汽在印度的独资企业突然被强制收购了部分股权,一下子变成了合资公司,这一变故,让许多中国企业心里打起了鼓。

其实,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遭遇挫折,并非孤例,回想一下中国手机企业的遭遇吧,那简直是一部现实版的"印度惊魂"。

那几年,仿佛是中国手机企业的“多事之秋”,华为被要求补税5200万美元,小米更惨,不仅要罚款5.6亿,还被冻结了119个银行账户,里面涉及的资金直接高达48亿人民币。

间隔一年之后,比亚迪也被印度以偷税漏税为由直接被罚了将近6372万,紧接着又开始指控vivo非法转移资产637亿,直接逮捕了在印度的3名高管。

这一连串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企业胆战心惊,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印两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中国企业辛辛苦苦积累的技术优势,会不会就这样被印度“学去”了?

就在中国车企犹豫不决之际,一个重磅消息传来:中国商务部可能要出台政策,限制电动汽车技术出口,这一消息一出,顿时在全球汽车业引起轩然大波。

参考信源:打压中企,叫停项目,印度现在回头还不晚--2020-11-24 --台海新观察

莫迪政府显然没有预料到事态会如此发展,他们原本雄心勃勃,想要在2030年前将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到30%,可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更让莫迪头疼的是,印度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中似乎正在落后,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份额上都遥遥领先。

印度如果失去了中国的技术支持,想要在这场竞赛中后来居上,难度可想而知,但问题远不止于此。

想想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本应是印度展示地区领导力的舞台,可在莫迪政府的操作下,这个组织几乎形同虚设。

2016年,印度甚至带头抵制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南盟峰会,更糟糕的是,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十年前的370亿美元猛增到了850亿美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对外资汽车企业的政策变化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了,他们一方面急于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又担心本土产业受到冲击。

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了政策的反复无常,也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现在的问题是,印度究竟该如何破局?继续强推“印度制造”,还是重新审视与邻国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的契机?毕竟,在全球电动汽车革命的大潮中,两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就在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这场始于8家车企的风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恐怕连莫迪自己也说不准。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19399.html
0
最新回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