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之后,随着清朝灭亡100周年,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的前尘往事都被扒了出来。
一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周恩来,鲁迅,秋瑾被称为绍兴三杰,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群里绝对的进步人士。
却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声称,在1905年时,秋瑾对鲁迅等人展开激烈争吵,甚至不惜拔出刀相逼迫,这背后有怎样的前因后果?
秋瑾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一、秋瑾简介
秋瑾,出生于1875年,祖籍在今天的绍兴市,祖上也曾阔绰,世代为官,幼年时跟着兄弟一起读私塾,舞文弄墨,颇有风采,15岁还学会了骑马击剑。
然而这样一个卓越的女子却逃不得父母之言,在19岁时她被父母指婚并于次年结婚,死后跟着丈夫开当铺。
然而这样一位眼界开阔的女子必然不是那颔首低眉,足不出户的存在,她经常和朋友饮酒做诗,下棋谈心,此时她就已经被人誉为潇湘三女杰之一。
时间一晃来到1900年,这一年秋瑾跟随丈夫进京,丈夫这一年被任命为户部主事,然而紧接着便遭遇了八国联军之乱,好日子刚开始,就因为兵荒马乱又回到家乡,一直到两年后才有跟着丈夫再次前往北京。
饱读诗书的女子熟悉的是古代富强的国家,但是却也看到今天的清朝积贫积弱深感失望。
自秦朝以来,封建王朝尚未有超过300年之寿命,文人有傲骨,秋瑾意识到冲破封建的束缚就在今朝,于是乎1904年不顾及丈夫的反对自费前往日本留学。
日本是当时中国留学的第一选择。
中日甲午海战中日本的强大给予了清朝极大的震撼,早知道此前中国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之后开始便自认为成功,自认为实力强大的清朝还组建了一支号称东亚第一的海军,一直以来都不把日本放在眼里。
清朝眼中日本区区弹丸之地,明治维新几十载也一直都被清朝认定为小打小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爆然崛起,撼动了清朝的地位,
日本短时间由弱变强,这让清朝自上而下相信改变国家命运的方式就在日本而不在西方,赴日留学潮因而开展。
据传闻到了1905年时,旅日留学的中国学子达到了巅峰8000人,这众多的人群逐渐在日本分化为两个群体,但无一例外都想着救亡图存,改变国家命运。
这两个团体可以简单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秋瑾便是激进派中的代表。
二、事件起因
由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眼看着日本逐步变化而中国迟迟未有改变,众多学子急在心里,于是革命的浪潮逐渐席卷到了学子心中。
1905年,清朝正处于变革前夕,清政府为了维持稳定,是在和日本商议后决定对日本留学生加以管制。
在征得清政府首肯之后,日本颁布了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由于日本在甲午战争击败清朝之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优越心理,于是在这项规则之中添加了大量的侮辱和限制性条款。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留学生之间引得群情激愤,随后于1905年11月底开始大罢课最终闹到了次年一月,时间跨度长达两个月。
然而这场规模空前的抗议运动缺乏真正的领导人。彼时,两个主要的领导人分别是孙中山和黄兴,二人一个去募集捐款,一个回到中国策动起义,全都不在日本国内,于是乎这个领头的任务就落到了秋瑾头上。
秋瑾在当时留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她们十分主张反抗,甚至不惜激进手段,宁可退学回国,也要回家闹革命。这场活动之后,秋瑾真的跟随数百留学生回到祖国开始革命。
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甚至不惜在公开场合互相辱骂,大打出手,而这种事件被日本人进行报道,称中国人是乌合之众,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人。
这件事传到中国留学生耳朵中之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其中就有学子行了极端之事。
这名学子叫做陈天华,1905年时年仅30岁的他在留下一纸万字的绝命书后,毅然决然跳海自杀,希望能够以自己之死唤醒麻木的同胞。
中国留学生人人振动,痛失了至交好友的众多留学生心中更是悲愤异常,一群人群情激愤的举办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保守派和激进派的矛盾瞬间激化。
激进派主张立刻回国,投身革命运动,而保守派认为如今清廷的势力依旧强大,孙中山也担心革命学生回国会遭到围捕,希望学生继续留学,这显然无法满足激进派的拳拳报国心。
于是秋瑾在追悼会上,面对严格恪守孙中山的鲁迅等人,秋瑾直接拔出刀,丢下狠话指责鲁迅等:“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另有报道详细称,其实当时在追悼会之后,在浙江桐乡的聚会上,秋瑾又一次拔刀威胁,她将短刀插在桌子上,声称如果大家不跟着自己一起就宣判死刑,其中甚至包括周树人。
似这等篇鲁莽的行径自然不会得到众多人的支持,眼见威逼无用,于是激进派决定将大罢课进行到底,为了让学子全部罢课,甚至专门组织相关人员,拿着刀和手枪阻拦学生前去上课。
在阻拦期间,只要听闻有学生不愿意回国,便立刻将其刺伤,秋瑾便是这一批纠察员的领导者,据说有学生大白天就被刺的生命垂危,更是声称要刀砍鲁迅。
总的来说,秋瑾的确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努力践行报国誓言的先进分子,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并不懂得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盲目蛮干,这也注定了回国的只有她这一小部分力量。
三、刀刺何人?
由于当时事发在国外,且国内少有文字记载,所以主要的事件大多数是从日本的文学记载当中翻译而来,甚至偶有日本记者道听途说之言写进书籍。
以秋瑾女中豪杰的身份讲,先前那帮鲁莽的所作所为,不像是一个聪明人可以做出的事情,或许语言大差无几,但是语境上要相差不少,亦或者针对的不是鲁迅等人。
无论哪个时代,都有靠着家底到国外留学的人,这些人游手好闲,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像那些清朝时期的官读生,可偏偏这些人占据留学生相当大的一部分。
她们并没有秋瑾等人的拳拳报国之心,政治觉悟新思想也很低,她们将出国留学当成了一次镀金,多数人回国之后还是要重新进入朝堂,担任旧式官员。
所以另一种说法指出,秋瑾并没有滥杀无辜的嫌疑,也没有胁迫留学生归国的心思,的确,她的主张一直都是回国直接抗议,但是她威逼的人却并不是全体留学生。
毫无疑问,留学生回国的时候,势必会有一批官读生一同回国,这些人不思报国,只想着做旧式官员,对于这些腐虫,想要靠教育煽动是不可能的,由此只能用武力的方式威逼她们和自己站到一起。
所以这句话的本意可能是,如果你卖友求荣,投降朝廷,欺压同道,那就先吃我一刀。
加了主语后,这句话的意思立马发生了巨大转变。
有人分析之所以秋瑾有前一种说法,是被有些人故意抹黑,混淆视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1906年,学生的罢课已经持续了1月有余,但这种行为缺乏外部势力作为支撑,同时还是以透支学生前途为代价进行,注定走不长久。
于是在征得多数代表同意后,罢课恢复,这次风波最终平静。
不过秋瑾并没有停下她革命的脚步,从1906年开始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为后来的同盟会培养了中坚力量,之后更是筹备了长江一带的起义。
次年秋瑾创办了中国女报,第一次将妇女运动与社会变革相联系在一起,同时组织浙省起义工作,此后一直往来杭州上海。
最终安庆起义失败,秋瑾因叛徒出卖,最终被俘,英勇就义。
根据记载及时,秋瑾曾有逃命的时间,但她自己选择了放弃,和当年的戊戌六君子一样,她认为中国的革命必须经历流血才会成功,于是毅然决然奔赴刑场。
结语
可以说秋瑾是那个时代妇女群体中出现的一道光,她为国进步,不惧献身,她为女性生存而奋斗,她更是坚定的革命主义者,在她的奠基之下,旧中国得以脱胎换骨。
正是在这些先辈的努力之下,女性的地位得以彻底翻身,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得以彻底驱逐,堪称现代的花木兰。
她真正做到了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在轰轰烈烈的中华历史长廊里,她的故事将被永远铭记,中华在这些先烈的照耀下,必将重回世界之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