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爆款好人》,最大的感受一个时代过去了。
《爆款好人》是我在国庆档看的第一部电影,不是我最期待它,而是如果再晚两天,就很难找到排片了。
看完电影,我确定,它难靠口碑逆风翻盘。
主要原因是,《爆款好人》的好人张北京,很难打动当下的主流观影群体了。
张北京算得上一个IP,他在两部拼盘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家乡》均有亮眼表现。
从电影史的角度看,张北京和《顽主》的杨重、《编辑部的故事》的李东宝、《甲方乙方》的姚远、《非诚勿扰》的秦奋有一样的精气神:表面蔫坏,实则正人君子,看似不负责任,在大是大非方面,却有可圈可点的道德光芒。
《爆款好人》对顽主形象的最大拓展就是展现了顽主暮年的恐惧,顽主年轻时,孩子未必是他们的软肋。顽主暮年时,“孩子成为父母的软肋”。
以前玩儿的就是心跳,敢于嘲讽一切,反对任何价值的顽主,如今变成社畜,需要在儿子面前寻找价值。
能在儿子张小景的婚礼上致辞,是张北京在意的大事件。后爹能致辞 ,亲爹靠边站,张北京觉得面子上挂不住。
尽管这些年来,张北京并非合格的父亲——《北京你好》中,张北京给儿子买鞋,都记不清儿子已经长大,穿不下41码的鞋子了。
我愿意给《爆款好人》点赞,因为张北京对顽主形象是有突破的。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喜欢蔫坏不失善良,风趣拒绝严肃的顽主。于是,我们接受葛优的颜值,爱看葛优用不同的身份和年轻漂亮的姑娘在影视剧中谈情说爱,因为我们接受了顽主最讨喜的一面,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能吸引任何年轻貌美的女子。
张北京的离婚证明,顽主们是长不大的调皮少年,他们不适合婚配,一身爹味却不会当爹。
《爆款好人》说得很明白,张北京放弃利用儿子做网红的机会,开启自黑模式,为经济艰难卖肥皂的小琴引流。张北京不能在儿子婚礼上当爹,他给小琴当爹。观众能不能感动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张北京很感动。
这场拿自己形象作祭品的直播,让张北京体会到一种为下一代牺牲自我的壮烈情感。
在这场直播后,小琴的儿子小山,也开始改口叫张北京“爷爷”——这是对张北京给小琴成功当爹的证明。小山把真相告诉张小景,张北京的道德优越感就更强了。
这说明张北京不在乎给谁当爹,他在乎的是自己能当爹,有人能认可他这个爹。这个微妙的处理,有《爆款好人》对顽主形象的讽刺。
《爆款好人》也有让人觉得不适的处理。比如他并没有要革顽主桃花朵朵开的命。看到一脸皱纹的张北京,对着风韵犹存的玲子说情话,我总出戏,玲子图什么?
1957年的葛优,1976年的刘敏涛,两人差19岁,两人的年龄差比葛优和舒淇的还要大——舒淇是1976年。
这种靠一张嘴皮子就能赢得小姑娘芳心的老少配,连冯小刚都玩不转了——《非诚勿扰3》的票房似乎也能证明。
我还算喜欢《爆款好人》,但很相信它有爆款命。
《爆款好人》首映日,排片占比4.8%,首日票房难到千万。对于国民度极高的葛优来说 ,这个排片很没面。
现在看来,2010年贺岁档,《让子弹飞》、《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拿到15亿票房,这是葛优作为喜剧之王的巅峰岁月,此后,英皇用一个不方便透露的价钱深度捆绑葛优。十多年过去了,葛优作为喜剧之王的光环也逐渐暗淡。
我在分析《刺猬》时,就做过一个统计,现在的葛优带不动票房了。
这十多年来,葛优和英皇合作的作品如《罗曼蒂克消亡史》,《决战食神》、《断片之险途夺宝》、《三只老虎》票房分别是,1.22亿,1.21亿,0.54亿,2.16亿,总票房不及5亿。
三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分别是7.7分,4.6分,2.8分,5.8分。
《刺猬》依旧是英皇主控的电影,票房只有1.3亿。
《爆款好人》的主控方不再是英皇,而是坏猴子文化和坏猴子和海南如日方升。其中,坏猴子文化的第一大股东就是宁浩。
《爆款好人》让我意识到一个葛优代表的顽主形象对市场缺少吸引力,宁浩作为爆款导演的身份,似乎也要成为过去了。
从春节档撤档的《红毯先生》到现在的《爆款好人》,宁浩导演不再是电影的金字招牌了。想想看,2014年国庆档,宁浩执导的《心花路放》首日排片过半,当天就收获1.3亿票房,《爆款好人》的首日票房简直是对电影名字的嘲讽。
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导演宁浩缺少爆款作品,而他早就向投资人宁浩转型了。《爆款好人》cue的《满江红》,主控公司的欢喜传媒,宁浩是该公司股东。《爆款好人》的主控方坏猴子,也是《我不是药神》和《孤注一掷》的投资方,文牧野和申奥,他们都是坏猴子的签约导演。
宁浩不是爆款电影的制造机,但他现在是爆款电影导演的制造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0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