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作为“世界央行”般的存在,每次加息降息都会引发经济动荡,不过美联储调控货币政策的目的很简单
控制通胀加快经济发展,维持货币和信贷总量的长期增长与经济长期潜在增长一致
以有效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适度的目标,说的简单点,就是老美利用货币扩张和引发通胀的时间差,低价收购外国资产和商品,来满足资本盈利的需要,也就是说,一切都以资本盈利为目的,想要知道美联储此次降息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先读懂美元潮汐的历史。
美国的第一次加息,和石油危机密不可分,1980年加息是保罗·沃克尔所提出来的,他认为75年之后5年里的通胀的源头是美元超量供给,沃克尔提出:美联储不再投票决定基准利率,他说:美联储不再投票决定基准利率,转而直接制定美国货币供应量目标,通过市场,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决定利率的变化,卡特总统随后就任命沃克尔为美联储主席,当时美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十一点二。
一年以后,,美联储在沃克尔的领导下,一路加息到百分之二十,那么真正促使美联储加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联合出兵以色列,试图收回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当时的老美如日中天,又是以色列的铁杆盟友,遭到了阿拉伯王爷们的集体抵制。
主要手段就是中东产油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集体涨油价,美国开始陷入石油危机,与此同时英、法、意、西德等国宣布汇率和美元脱钩,原本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石油危机间接促使美元黄金体系的彻底崩塌。
第四次中东战争给美国带来一个启示,石油资源才是硬通货,只要把美元和石油捆绑在一起,就能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世界石油看中东,中东石油看沙特,沙特拥有的石油储备占据中东地区的三分之一,占据整个欧佩克组织的五分之一,只要把握住沙特,就能握住石油。
想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第一时间秘密秘密前往沙特,他带着尼克松的使命,要和沙特谈一桩买卖,美国需要的是沙特公开宣布美元成为石油唯一的结算货币,并且大量持有美国的国债,同样,美国也给出了诚意,愿意给沙特提供大量的军火,训练军队,并且保证以色列不会找沙特的麻烦,维持沙特王室的地位。
双方在此基础上,达成了协议,沙特在中东和欧佩克的地位举足轻重,沙特点头,石油美元体系就算是成了一半了,此次加息简直功不可没,解决了美国面临的最大难题。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也有难题,例如特里芬两难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特里芬两难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时候,短期国内目标与长期国际目标之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冲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国家,其货币被外国希望作为外汇储备持有,必须愿意向世界额外供应其货币,以满足全球对这些外汇储备的需求,从而导致贸易逆差。
然而,如果发币泛滥,导致货币贬值,依然会失去世界货币的地位,这个说的就是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规模开始独步蓝星,大家也都认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但是加了一个附加条件,金本位。
就是美元不可以随便印刷,必须锚定黄金,也就是说,有一美元被印出来,就要往美联储存上一美元的黄金,后来美元越来越多,但是黄金储备却跟不上,然后这个体系就开始崩塌了。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开始岌岌可危,再加上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危机,又间接促使了美国内部出现了二战以后最严重的一次通胀,石油价格的上涨,促使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美国作为农业大国,又导致了粮食成本的上涨。
与此同时,国家电力价格也不断增长,发电企业倒闭了一大片,国际能源署就是在此次危机中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最开始是维持欧美国家六十天的能源储备,又加至九十天,总而言之,欧美国家被这次石油危机折腾的是水深火热。
这个时候,苏联想要通过阿富汗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实现低纬度出海的目的,苏联的这一波操作,给了美国一次喘息的机会。
再加上美联储加息,才保住了美元的信用危机,缓解了美国的通胀,此后的第二次加息,是美国著名总统里根带来的,他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该责怪的不是美国人民,而是政府,里根经济学横空出世,从1982到1987年,美国经济以经济通货膨胀调整的GDP定义。
惊人地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七,制造业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三,收入中位数上涨了百分之十二,大约两千万个新工作岗位被创造出来,所有收入阶层、所有种族和民族群体都受益于里根经济,而里根任期最经典的话还有另外一句:我们赢,他们输
这句话说的是苏联,里根之前的总统是卡特,比起里根的狂热和骄傲,卡特则整体都比较悲观,他的悲观来自于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停滞不前、深陷通胀与萧条中,里根任期的第一年,苏联共产主义风头正盛,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步入缓和期。
扩大军事预算,开启“星球大战”是里根向戈尔巴乔夫下的战帖,也是从这个时候,苏联开始被牵着鼻子走,眼看着苏联上钩以后,里根前往柏林墙,又说了一句话:“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面墙吧!”
里根上任的时候,没有人认为美国会赢得冷战,里根卸任一年后,苏联解体,那么里根时期的加息造成了什么影响?,里根所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实际上就是减税,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伴随着减税导致的社会流动性增强,就需要加息来平衡市场的货币供应,通过减税释放社会生产活力,再通过货币政策紧缩保证通胀稳定,里根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稳定,且通胀率较低,被美国人称为里根经济增长奇迹。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此次加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黄金价格走低,再加上又发现了阿拉斯加地区的原油,石油价格也开始走低,以大宗原料为主要出口地区的南美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最著名的就是阿根廷的马岛战争失利,加上美联储加息,直接导致国家债务违约,阿根廷也算是上桌了。
关于美联储加息,最经典的还是第三次,广场协议加息,对于经济泡沫,到底是硬戳破,还是慢慢消化,还是要看国家有没有主权,美国1988年的加息,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从百分之六点五上调至百分之十左右。
表面原因,看似是应对美国通胀,实际上是利用政治调控经济的手段,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
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简而言之就是,美元针对以上几个国家的货币进行有序的贬值,以上几个国家的货币针对美元就会大幅度升值。
问题是,这几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并没有大幅度提升,广场协议一般会和日本经济泡沫破碎一起说,也是美联储镰刀收割的最精准的一次,日本是一个岛国,又是二战战败国。
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在战后给日本提供了技术和资源,设备及管理理念,但是日本毕竟是个岛国,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很懂得节约。
在节约资源,不断的追求丰田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日本的商品开始风靡全美,美国的商品在日本商品面前毫无竞争力。
美国的企业开始倒闭,大量的人面临失业,美元贬值以后,他国货币升值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原本十块能买的美国商品,现在卖八块,加上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当然是要买洋牌子的商品更划算,于是美国商品对标日本商品的竞争力就提上来了。
至于日本,它原本计划的很好,就是现实有点残酷,日本商品失去竞争力,出口的优势就没了,只能转内销,想要刺激本国百姓消费,就要印钱,降低利率,只有百姓手里有钱了才会有消费的动力。
但是钱印的多了,就会导致钱对于国内百姓来说贬值,通货膨胀,百姓看着手里的钱在贬值,就会把钱投到有金融属性的行业里,楼市,股市,债卷,于是这些行业就开始风生水起。
一旦这些金融属性的行业开始飞涨,制造业就会衰退,能赚快钱,谁还愿意赚辛苦钱?一边是制造业衰退,一边是金融行业过热。
为了给楼市和股市降温,银行又开始加息,大家又开始把钱往银行存,然后泡沫就该破碎了,再赶上美国加息周期,只会碎的更快。
日本从签订《广场协议》以后就明白会发生什么,设身处地的想想,即使一开始不签,美国派几个官员过来还是要签订。
毕竟日本一九年还在努力修订宪法,第九条规定不能拥有自主军队,《广场协议》以后,美国主要做了几件事。
第一,就是加息,把基准利率提升近一倍,夯实美元世界货币的属性;
海湾战争,石油价格被打的翻了一倍,从二十五美元暴涨至四十七美元,这里的石油价格就直接影响到签订《广场协议》几个国家的制造业;
苏联解体,美国资本开始下场瓜分;
签订广场协议的几个国家还处于货币价值虚高的状态;
这个时候美国才开始回头收割他们,最经典的故事就是索罗斯狙击英镑,马克,当然有的国家是被狙击了,日本是直接被抬上桌了,所以美联储加息和降息,看似是缓解国内通胀,实际暗线是配合美国资本获取高回报。
这样做美国也很受伤,尤其是本土企业的发展,本土企业一般都会靠贷款支撑,加息会导致美国本土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进而侵蚀企业的利润。公司利润下滑,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进而再次削弱企业的融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破产,倒闭,失业,流浪汉,就是这么来的,有的企业为了维持生计,会从银行取钱渡过难关,或者将手里的资产变现。
资产的价格就会下跌,银行由于大量的资金外流,又会发生挤兑破产,尤其是中小银行,更难维系。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想要躲避收割,就要有严格的外汇管制,只有让资本不能随意流动,才能阻止美国通过热钱快进快出来实现收割的目的。
不止热钱很难快速涌进,即使放开口子让你进来,怎么出去也是难题,这样钱就只能流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也就是合理合法的赚钱。
想要逆着美国的想法做这些,首先就是要独立自主,其次就是体量要大,产业链要完善,难以渗透,尤其是重要资产,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最后要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为自己的货币信用做背书,所以加息的时候,全世界动荡,我们也就是小打小闹,降息的时候,我们就静静的看着他们打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