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在地缘危机冲击欧盟产业环境的情况下,欧盟政策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最高为35.5%的关税壁垒,以硬性方式削减中国汽车的成本优势,为欧洲车企的技术跟进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效仿中欧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换技术”方式,同中企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欧洲市场。区别在于,技术输出方从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车企,转变为了中国车企。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在同中企合作中获得实际利益。
该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此前表示,通过反向合资中企,能够避开欧美关税陷阱,这一方式是电动汽车产业的趋势。唐唯实5月在参加慕尼黑车展期间评论称,加征关税对欧洲车企而言意味着陷阱。将导致所在国通胀加剧,使西方车企难以应对中企竞争,后者汽车价格约为前者1/3。设置关税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在阻拦中企的同时,也以政治因素对欧洲落后产能形成保护,在竞争缺失的情况下,加大欧洲车企同中企的技术差距。
在市场保护和技术引进间做好平衡,是欧洲各国均需考虑的长远因素。斯特兰蒂斯首席执行官唐唯实为该企业设定的目标为,“努力成为中国车企”。以使斯特兰蒂斯不只是面对中企攻势,也在成为中企产业布局的一部分。这一认知下,斯泰兰蒂斯在去年10月收购中企零跑汽车21%股份。获得在中国以外市场生产中国电动汽车的资格,目前在其位于波兰的工厂生产并销售零跑汽车。
斯特兰蒂斯并非个例,德国车企大众公司以7亿美元注资,收购中企小鹏汽车4.99%股份,合作进行新车型开发。美企福特汽车寻求同中企宁德时代合作,寻求中企电池技术授权弥补薄弱项。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透露,他认为,美欧车企选择同中企合作,使用中企平台是趋势所在。上海工厂是美企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工厂,9成以上产业链实现中国化。中国全球工业供应链中心的地位决定了同中企合作的刚需性。
当下全球前十大电动车企中,除美企特斯拉外,其余均为中国车企。特斯拉发展前景,同其在中国市场表现利益攸关。这一点,在马斯克致力于营造的对华友好人设上有所体现。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上,中企领先局面更为明显。中企占据了电池产业链8成市场,主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底层基础。当下中西方产业交锋在几个维度展开。
包括,对关键矿产的布局开发。这一层面的竞争,既在亚非拉各资源型国家展开,也在对月球、外空探索的新元素核验、极端环境技术验证中进行。在空间站技术、月地往返中取得成效的中国,处于引领地位。中欧关税谈判中,中方反制举措让欧盟忌惮。欧盟表态中欧谈判进程将长期进行下去,表明双方在进行进一步博弈,在不掀桌子前提下,确定彼此的利益边界。
中国也在对西方体系进行瓦解、分化,包括对美国、欧盟的正面反制。对附和美国的加拿大从重处置,对与华贸易纷争心有余悸的澳大利亚分化切割。在企业层面,斯特兰蒂斯等欧洲车企与中企技术合作的做法值得肯定。中欧已有合作经验的情况下,双方具有共同拓展市场的空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8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