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多能互补系统国际会议近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会议围绕“超临界二氧化碳能源动力系统”开展深入交流,涵盖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基础理论、关键装备、系统集成及运行控制等内容,集合全球智慧共同推动超临界二氧化碳能源动力系统的蓬勃发展,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本届论坛邀请了日本工程院院士、美国GTI能源公司首席专家、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名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大学及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等知名专家学者近400人参会,构建全球性交流合作平台。
据悉,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以二氧化碳作为动力循环工质进行做功,其热电转换效率高于以蒸汽或燃气作为工作介质的传统发电系统。此外,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还具有优良的传热性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使得它在太阳能热发电、核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与初步探索阶段。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徐进良表示,超临界二氧化碳一方面能提高效率,同时整个系统更紧凑、体积更小,从而节省成本。超临界二氧化碳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在火力发电中,它可以使火电站快速响应、灵活变速,支撑新能源波动,使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比例增高,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此外,在核能、太阳能以及大型舰船余热利用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代表主办方致辞,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在二氧化碳能源动力循环方面的关键问题,并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两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及两个重点实验室建设中二氧化碳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出分析和总结,指出二氧化碳技术和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为我国能源转化、储存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吴海涛表示,本次会议以“双碳”科技为背景,将有效助力“创新在临港”,是形成临港全链条全过程创新体系的关键一环,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将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相关团队保持密切合作。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华北电力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工程热小组、教育部低碳清洁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上海浦东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支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