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过去几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持续开展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主要从4方面强化中小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有关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4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超6200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近50%;制造业信用贷款占比38%,过去3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作发布。叶中华摄
彭立峰阐述道,一是提升风险评估和信贷技术,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支持银行机构开发“技术流”风险评估模型,将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授信评级重要因素,不过分关注抵质押品,提高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深入挖掘整合各类涉企信用信息,精准评估中小企业风险,为发放信用贷款提供支撑。
二是加强信贷产品服务创新,支持重点领域企业增强承贷能力。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积分贷,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好匹配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特点。发挥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作用,拓宽生物活体、养殖设施等抵质押物范围,助力盘活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资源。
三是健全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信贷从业人员敢贷愿贷积极性。联合金融监管部门指导督促银行机构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特别是在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方面,细化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免除一线信贷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是完善融资服务配套机制,为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营造有利条件。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行依托地方征信平台、融资服务促进平台等,构建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银企对接机制。推动地方政府扩大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知识产权交易评估等机制,有效发挥支撑作用。
彭立峰表示,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指导金融机构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企业的获得感。对于重点领域清单内设备更新项目遇到的融资问题,将“一企一策”推动解决。
记者叶中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