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韶关武江区重阳镇大夫前村番灵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里,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一垄垄蔬菜长势喜人、生机勃勃,一幅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武江区高位推进“百千万工程”,有效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全力建设和丰富市民群众“半小时—1小时生活圈”,造就了众多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助力了武江高质量发展。
产业先行为乡村振兴“培根”
记者了解到,武江区蔬菜产业园规划总投资2.13亿元,以龙归镇、重阳镇、西河镇、西联镇、江湾镇五镇为规划范围,重点开展叶菜类和应季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产业园通过实施特色蔬菜产业引领工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等六大工程13个项目,全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随着大湾区市场需求的不断升温,武江区瞄准蔬果产业“新赛道”,持续发力做好农业增值文章,并积极发挥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建设千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4个、蔬菜种植大棚、水肥一体设施960亩,初步打造蔬菜全产业链条,培育家庭农场111家、专业合作社59家、龙头企业27家,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源动力”。
截至目前,武江区已创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个,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高品质蔬菜生产供应基地。2023年辖区蔬菜种植面积5.94万亩(含复种),产值14.45亿元。蔬菜产业推动农业种植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绿色有机蔬菜3个等农业品牌。
文化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
近年来,武江区围绕重阳镇水口村龙舟传统文化打造“龙舟传统文化小镇”。周边道路、停车场、下水码头、观景台等设施翻修,180栋农房也进行外立面风貌的改造提升,原村委会也被打造成龙舟传统文化展览馆。此外,武江区更是创新引入乡村运营团队,探索“运营主体+强镇富村公司+村委+村民”的整村运营模式,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开展龙舟文化体验活动、烟花主题秀、缤纷灯光秀等活动,逐步形成以龙舟文化旅游区为龙头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无独有偶,在距离水口村数公里外的西河镇山蕉村正结合区域特色,深挖知青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积极探索“文化+”推动乡村文旅融合,成功打造集展览、研学、联谊、休闲于一体的山蕉知青文化园旅游景区,并利用园区周围的闲置房屋谋划打造民宿、农家乐,将闲置宅基地打造为手工课堂、农产品集散中心等。文旅产业的发展给山蕉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山蕉知青文化园自开园以来,接待游客量达17万人次,接待团队活动等集体活动260多场次,营业额近80万元,山蕉村正乘着这辆“知青列车”不断前进。
韶关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作为武江区的首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倚靠原生态湿地森林,是天然的休闲氧吧度假胜地。景区秉承“文旅与康养相结合”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集文化、研学、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生态景区,并依托张九龄的诗歌文化,结合中草药文化、青梅文化、岭南诗派文化及所在地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
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美颜”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以前我们村里环境卫生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很让人头疼。现在通过环境治理后,村子旧貌换新颜,让大家住着舒心、安心。”龙归镇冲下村村民茹玉英说。
武江区积极推行升级版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比武”,调动村民主动参与,从提升村容标识、修缮公共设施、深入推进农房风貌提升行动等方向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开展了8批“打擂比武”评选活动,评选出10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全区27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美丽宜居以上村202个,比例达到72%,创建“四小园”突破了1000个,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武江区持续开展森林总量质量双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林相、提升林分,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480亩,依托46万亩商品林,大力发展林油、林菌、林药经济,建设武江花卉林木产业示范园,打造武江“林”手信。2023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约28%。此外,结合辖区现有的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打造高品质乡村绿色景观,加强景观提升工程,实施拆违补绿、立体见绿、地面插绿、植树添绿,实现一村一景。同时,以乡村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融入乡村特色,打造具有较强城乡联结功能的绿美城镇,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提升。
文、图|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邹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