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范晗越通讯员林园轩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提到,“榕易高大,广人多植作风水,墟落间榕树多者,地必兴。”广府文化和榕树紧密相连,作为广州生态家底的重要组成,榕树在城市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区域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9月23日,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成立启动仪式暨全球“榕属+”创新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夫山森林公园成功举行。来自法国国家科学院、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专业机构的榕属研究专家代表汇聚一堂,未来将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番禺区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共同推动全球榕属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
成立仪式上,榕属专著《中国园林园艺榕树》正式发布,由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参与发现的4个榕属新种(墨脱榕(Ficusmotuoensis)、瘤果榕(Ficusmuricata)、广东榕(Ficusguangdongensis)、黄背榕(Ficusflavifolia))也正式发布。
据了解,本次成立的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充分整合现有的榕树研究、保育以及合作基础,以“立足广州、粤滇联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为战略定位。目前,研究中心共有来自法国国家科学院、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马来西亚沙巴榕树种质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等8个国家、14个机构的30余名在榕属研究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专家成员。
成立仪式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分别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为共建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提供支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表示:“榕属植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全世界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在广州,榕树无论是作为行道树还是文化载体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形成了独特的榕树文化,也使得相关研究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大夫山森林公园目前建立的榕属植物种质库,已经收集了超过一百种国内外榕属植物,为开展榕属植物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广州市以“榕”为媒汇聚生态建设合力,持续加强榕属植物资源的保育、研究和推广,提升广州的植物迁地保护能力,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通过推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番禺区在大夫山打造榕属种质资源保育圃和榕属专类园,扩充榕属植物91种(含品种),使得大夫山榕树公园的榕属植物从17种(含品种)增至108种(含品种),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榕之园”和华南地区榕属植物品种最多的专类植物展示园。强化对外交流合作,确定了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载体,构筑多元融合“榕属+”的产业网络,以大夫山榕树公园为核心、西双版纳和广州榕属示范片区多点支撑的“一网、一园、多片”榕树植物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合作模式。
未来,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将持续整合科研力量,聚焦于榕属植物研究与应用,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榕属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吸纳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加入,强化科技交流合作,构筑多元融合“榕属+”产业国际合作网络;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围绕榕属资源收集、筛选、研发及可持续利用,充分挖掘榕属植物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推动更多林业科技成果在穗转化,助力广州打造榕属植物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学术高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实践,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广州样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