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量冠军比新车销量冠军,更为不易!
先看三个数据:
别克GL8家族7/8两月连续MPV市场销冠;
别克8月9974台创2024年月销新高,1-8月累计60886台,国内MPV细分市场销量榜首;
别克GL8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台。
新车销量销军,就像欧洲冠军联赛的第一名,非常不容易。需要你在前一年的欧洲顶级国家联赛中,披荆斩棘,成绩突出,获得本赛季欧冠的参赛资格。然后几十支球队厮杀在一起,小组突围后,还要16进8,8进4,4进2,2进1,最终问鼎!
在现实中,2024年6月1日,在英国温布利大球场,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2:0击败了德国的多特蒙特,获得了欧冠的奖杯!
但一款车的保有量销量冠军,就像历史累计欧洲冠军联赛夺冠次数的第一名,那会更加不容易。皇马累计已经获得了15个欧冠冠军,无人接近
如果把MPV品类比作欧冠,别克GL8就是那个皇家马德里,仅仅在中国市场,它刚刚完成200万台保有量的壮举,无人接近。
可能有人对一款MPV卖200万台没有太大的概念。我来翻译一下:
在汽车的三大品类轿车、SUV和MPV当中,MPV属于最小众的一个环节,在国内的份额通常不到10%。极少有MPV车型可以月销过万。
如果一款MPV月销恰好1万,年销12万,那么也需要连续16.7年,跨越至少四代车型,才能达到200万的年销量。
MPV比一般的轿车和SUV,购买决策会有所不同。后两者多数是B2C交易,消费者个体同时在扮演购买决策者、采购者和使用者,三位一体。
在对于MPV,尤其是中高档MPV,存在B2C交易,但也有相当部分的的交易是B2B。这种交易的特点是,决策者是企业的老板或者富有家庭的主人、采购执行者是企业的经理、采购主管或者家庭成员、使用者是员工、职业司机都有可能。简单的说,真正决定掏钱的,和负责去买车回家的,和最终坐在方向盘面前的,经常不是一个人。
做过企业经营的人会知道,越是这样的交易决策链条,越会造成「选择的集中度高、理智求稳、精细的权衡利弊」。
如果任何人,要对作为购买决策者的老板汇报一个新车型,这个车型最好有足够多的理由,说明它确实可以战胜GL8,在产品体验上,在能源费用上,在养护便利性和经济性上,在最终的残值和生命周期年均成本上。
为什么水泥领域的海螺水泥,钢材领域的宝钢,挖掘机领域的三一重工,他们能长期拥有那么高的市场占有率,就是这个原因。
确实GL8、尤其是最近两代的GL8,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私人消费者比例,但B2B交易的特质,和长期的保有量冠军、新车销量冠军地位,也是这款车型很有趣的隐形护城河。
GL8的多元产品矩阵
GL8拥有相对复杂的产品矩阵。它分为四大版本,每个版本我都可以简单的给一个我的定义解释:
别克世纪Century:别克MPV矩阵的顶级作品,满足更高端的需求:要排面,能进入更高端的社交圈层;要体验,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更大的空间。
GL8陆尊PHEV:追逐新能源大趋势,追求电驱动感受,追求低油耗,追求免购置税的用户。
GL8 ES陆尊:主流经典之选。
GL8 陆上公务舱:靠谱性价比之选。
这四个系列,一起能覆盖从20到70万的不同用户选择。
尽管今天很多人说,要做爆品,要控制SKU,这是流行的话语,但MPV有其特殊性。
特别成功的中高端MPV,几乎必然会选择一个宽广的产品矩阵。本质原因是因为用户的分层。
如果是知名大企业或者富豪家用,排场和体面,决定了别克世纪比较合适。
如果是中型企业或者小富豪,陆尊艾维亚系列就比较合适,质感到位,价格合理。
如果有的用户,已经「中了新能源的毒」,非绿牌车不买,那么陆尊PHEV可以顶上。
如果有的用户,相对比较求稳,还是「害怕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新事物不稳定不可靠」,没事,不用说服教育你的用户,陆尊顶上。
如果是成长中的小企业、汽车旅行租赁公司、一些追求实用的家庭用户,陆上公务舱,20万+的预算,一样能够GL8!
如果我们承认企业的规模和家庭的财力分层很大,我们就必须承认,在MPV这件事情上,需要层次丰富的产品。
有中国特色的PHEV
PHEV/增程在市场上不断出现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之前很多国际品牌的PHEV/增程,都在国内没取得很好的效果,本质是外国的药不对中国病灶。
中国和许多欧洲日韩国际市场相比,是有自己的特色的:
作为经济实力比较强悍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家庭家里是一台车,而不是2-3台。这一台车,就要解决全场景全功能一家人的需求。
中国电费低,油费贵
中国地大物博,虽然老百姓开长途的比例低,但春节、国庆等假日的传统导致了集中挤兑性长途出行需求
上述三点,和全球除中国外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美国&欧洲,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人均拥车数量明显多,没有能源费用的明显价差,也因为有灵活的年假制度等因素,不太有春节这样的超强度挤兑。所以他们难以想象并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PHEV。本质是因为一般的国际汽车企业的产品经理,根本无法深刻理解上述中国的特质。
但上汽通用毕竟扎根国内发展快30年了,加上GL8成名已久,所以他们真正洞察了真实的国情和需求,也因此自主研发了一套真正贴合中国特色的PHEV动力总成。
这套「P1电机+P3电机+较大的电池组」为核心的PHEV动力总成,和国内比较领先的本土品牌的的动力总成,在思路上是类似的,都能较好满足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消费需求。符合一苒去年反复讲的一句名人名言——「电车大卖靠油箱」。
GL8 陆尊PHEV之前4月份亮相北京车展的时候,我就说这车肯定好使,肯定大卖。
当时很多网友嘲笑我,说旧瓶装不了新酒,活在过去的世界。
我想说的是,消费者买的不是过去或者未来,消费者买的是真实的车,真实的技术,真实的产品体验。
现在GL8成功证明了,能让友商变强的中国特色PHEV技术,一旦有老牌王者加入PHEV的怀抱,一样能绽放非常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MPV老师傅
从纯参数来看,GL8不一定是同级别冠军,很多指标不是。
但从产品体验来看,GL8有非常多独到之处,是MPV老师傅才有的,是买了车能感受到,不买未必能理解,消费顾问也不容易沟通到位的。
比如,车的宽度方面,GL8就非常克制。
虽然最近三代的GL8,每次换代尺寸都在略略加大,车长已经突破了5.2米,但车宽依然克制在1.9米以下,目前是1878mm。
现在很多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喜欢把大车做到2米或者接近的车宽。视觉肯定更霸气威猛漂亮!但代价是,比如大商场和大写字楼的立体停车库,会非常难停进去,比如城市马路的侧方停车,难度也会增加。
而GL8这样的中高端MPV的目标用户,这些大老板们和富有家庭用户,他们往往是居住在大城市,经常出入大商场和写字楼这些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在寸土寸金的地方,他们不免越来越多的接触立体停车库,如果车宽成为了停车的阻碍,那就会非常影响用户的体验。
所以GL8的产品和工程团队,努力做到的是,在车的外廓尽量不要太宽太长的情况下,把内部空间做大:小孩子上车不弯腰、大人坐下不顶头、二三排自由进出、6座版本7座版本由用户根据自己的用车情况来选择。
再比如,如何能够让底盘「既舒适又不过于软趴趴」,是这个尺寸和体重的MPV的巨大考验。底盘太硬,乘客就感觉不舒适。底盘太软,刹车制动转向的时候,乘客就会很容易晕车。
GL8陆尊PHEV在底盘、座椅、内舱的空气和噪声这4个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设计和优化,来尽量提升乘坐的舒适性,长途不晕不颠。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不完全对应但非常相关的例子。这几年在上海,很多网约车都新能源化了,但我甚至很怀念当年打车打到大众桑塔纳、丰田卡罗拉油车的日子。坐在那些车里,起码不容易晕车。
这些年的网约车,加速猛了,车身大了,但晕车的概率显然是提升了,很多网约车常见车型,电门调教并不够精细,刹车系统也不够顺滑线性,一旦网约车司机的脚没有足够的自律,作为乘客经常感觉到痛苦不适。
其实问题就出在,网约车的「底盘、座椅、内舱的空气和噪声」这些方面,并没有真正很认真的打磨过,那些车型往往是紧凑级代步车,本身在产品定义上,并没有非常为「第二排乘客考虑」,只是因为尺寸、能耗和价格比较合适,就被采购作为网约车来使用。
再比如,GL8 陆尊PHEV的动力总成的参数考虑,非常讲究平衡的艺术。不是盲目追求指标领先的宣传效果,也不小气,而是从实用出发。
作为中大型MPV,加上MPV经常会乘坐多人,比轿车的满载率高,内燃机绝不能功率太小,会导致很多场景下的动力不足、发电不快。这款车用了通用汽车专门为插混准备的1.5T内燃机,功率足够大。
内燃机结合P1和P3电机,总的综合功率达到了292kW,百公里加速7.8秒,比起市场上多数的两驱MPV,这个加速性能是非常优秀的。从用户需求来讲,这个速度也够快。但没有追求达到一些超强加速的MPV的指标,开的飞快可能不是开MPV的主流用户需求。
满电满油,CLTC 1370km,足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也并没有通过超大电池组或者超大油箱,试图创造一个纪录成绩。因为任何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叠加,势必带来体重、机械布置等等方面的新挑战,未必是有意义的做法。1370km的CLTC成绩,已经几乎是主流汽车的双倍水平,考虑到大部分人并不经常去阿里无人区探险,这个成绩足够令人满意。
最后
25年前的1999年,GL8问世,至今来到了第六代。与其说是通用汽车集团的别克品牌打造了GL8,不如说是上汽通用打造GL8。与其说是上汽通用打造了GL8,不如说是一代代上汽通用别克人和中国市场的广大用户、广大乘客们,一起创造了GL8。
这款车上融入的,绝不只是不断更新的车辆工程技术,更是中国社会的发展缩影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