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泡沫启示: 10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可行?

白刃行式2024-09-23 00:15:00  115

10万亿刺激计划,可行??

9月21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4年第三季度)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以发行超长期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

看到这个新闻,我不想说别的了,答案早就写在历史里面了。

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14去世,留下了一个财政即将崩溃的烂摊子。全国的对外债务已达30亿里弗尔,而每年的税收总共才有1.45亿里弗尔,政府支出花去1.4亿里弗尔。也就是说,每年只有500万里弗尔来支付30亿外债的利息。

当时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办法来改变这种十分不利的局面。一开始,他尝试用打击贪腐的方法来获得资金,结果收到1.8亿,其中只有8000万被用来还债,剩下1亿又被政府系统给贪了。而且,打击贪腐搞得人心惶惶,冤假错案也不少,商业活动也遭到破坏。

这时候,奥尔良公爵的好友约翰·劳又开始向他鼓吹自己的金融理论。他认为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跟上来。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货币扩张能够吸引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加产出。他认为纸币本位制要比贵金属本位制更好,纸币本位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了发行货币的银行更多的运转空间和控制宏观经济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印钞抵抗通缩,通胀带来投资消费增加)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高度赞扬说,约翰·劳的金融理论使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跻身于第一流货币理论家的行列之中。

终于,在岌岌可危的财政困境面前,奥尔良公爵选择了冒险尝试。

1716年5月5日,法国皇室发布命令,授权劳与他的兄弟一道建立个名叫“劳氏公司”(Law and Company)的银行(后来改为法兰西皇家银行),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该银行的资本为600万里弗尔,每500里弗尔1股,共分为1.2万股。其中四分之一可以用金属货币购买,其余的可以用国库券的形式购买。

由于有国家税收财政作为信用基石,再加上约翰·劳长达30年的金融业经验,纸币很快获得了成功,并推动了法国经济复苏。一年之中,法兰西皇家银行发行的纸币的市场价格超过了面值的15%,而国库券,或者说是政府发行的来偿还奢侈的路易十四所欠债务的证券,则价值下滑到了面值的百分之21.5%。

本来这些看起来都不错,但是这对于筹集资金来说,还是太慢了。约翰·劳提议建立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应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做生意的独家经营权。由于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大开发时期,到处都是机会,有点类似于咱们改革开放之后。按照我们现在投资的逻辑来看,这个所谓的密西西比公司绝对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新公司的总资本被分为20万股,每股500里弗尔,这些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尽管面值500里弗尔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换来160里弗尔。(其实,从后市的逻辑来看,就是债转股

1719年,政府又发布文告,授予密西西比公司全权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柯尔伯建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各地进行贸易。由于这个公司业务增长迅速,也被叫做印度群岛公司,并开始增发5万股。

约翰·劳甚至保证每份500镑的股票每年可以分红200里弗尔。由于这些股票是被用大幅缩水的国库券以面值购买的,500里弗尔的面值只抵得上100里弗尔的实际价值,每一股的利润竟然高达到120%。所以,竟然有30万人申购新股。最后,公司决定再发行30万股,以满足需求。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成了热门的抢手货。就像所有的泡沫一样,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越炒越高,所有的人都聚集在约翰·劳居住的地方附近炒股。印度公司的股票的面值在1719年4月间只不过为500里弗尔,在半年之内被炒作到18000里弗尔。

约翰·劳规定所有人只能在他居住的苏瓦松官邸后面的花园中进行股票交易。花园中的树木之间搭起了大约500个小帐篷和摊位,以方便股票经纪人处理业务。

加里格南亲王本人在这个花园上获取了巨额的利润。每顶帐篷的租金是一个月500里弗赫。并且,由于花园中至少有500顶账蓬,这位亲王的月收人仅此一项就达到25万里弗尔,或者说超过1万英镑。

为了买到股票,每一个人都在排队等着见约翰·劳,连帮劳驾车的马夫、伺候的佣人,全都暴富。有人知道他在某个房子里面吃饭,报假火警把人都骗出来,然后自己进去找他,还有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只为接近他。这时候的约翰·劳,简直堪比现在的巴菲特,比巴菲特还要巴菲特。所有人,都怀揣一种信念:买到就是赚到

同时,法兰西皇家银行也在不停地发行纸币。但,危机已经开始出现。1720年,孔蒂亲王想要低价买入新上市的印度群岛公司股票,被拒绝之后,用三驾马车拉着惊人的纸币,到法兰西皇家银行去兑换成硬币。后来,又有人陆续模仿。

很快,就有人偷偷将法兰西皇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成硬币,偷运出法国,金银这样的贵金属不断流失去了英国和荷兰。从此之后,法国爆发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货币超发的恶果终于还是来了。

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胀率为4%,到1720年1月就上升为23%。随着民众信心的崩溃,印度公司的股价也迎来了史诗级别的大崩盘。

为了维持股价,约翰·劳利用自己的财政大权,强行将股价维持在9000里弗尔,长达2个月。在这个过程中,约翰·劳继续超发货币,来购买股票(有点像美国的量化宽松,央行直接下场买股票)。1720年3月25日货币发行扩张3亿里弗尔,1720年4月5日扩张3.9亿里弗尔、1720年5月1日扩张4.38亿里弗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

但,很快当人们意识到货币在持续贬值的时候,人们开始抛售股票出逃。约翰·劳和他的印度公司制造经济奇迹的神话突然破灭了。印度公司的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 000里弗尔,到12月2日跌到1000里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里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无数人倾家荡产,约翰·劳也从一个国家英雄沦为人人喊打的骗子。连夜逃出法国,最后客死他乡。他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这里长眠着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 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但,他绝不是一个骗子,只能说水平还不够。因为他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自己的钱转移出了法国,几乎所有的钱都在法国购买了实物资产,约翰·劳是真的相信自己这一套能够拯救法兰西。

亚当·斯密在评价约翰·劳的时候说“这个不平凡的计划是以下列两个原则为基础的:国家的富裕在于货币;货币的价值可由人们的同意加以决定。按照这两个原则,他认为如果能够把货币的概念和纸结合在一起,他能够很容易促进国家的富裕,而且能够使政府实现货币所能产生的任何成就。劳的计划绝不是卑鄙龌龊的计划,他的确相信他的计划,他自己受自己的骗。”

不要觉得约翰·劳很傻,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处境,也应该像这样印钞来解决问题,这种理论现在依然十分有市场。只不过换了另一个名头,叫做用通胀来对抗通缩,比如我们文章开头说的10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你们看看,过了300年,人类对于风险的认知,似乎并没有提高多少,因为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

300年前,法国财政危机的原因是过度消费,导致财政危机;300年后,中国的财政危机是因为过度基建。现在的问题,没有法国的严重,但最根本的方法,都应该是提高生产力,适当控制财富的分配机制。

任何货币政策,改变的不过是货币分配的方法和形式,不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记住,任何时候,财富是不可以凭空创造的,过度消费之后,就需要节衣缩食来平衡资产负债表,这是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

虽说按照这位刘世锦的说法,这次10万亿计划的重点是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将投资重点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物质资本投资,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本投资。不是投向过剩产能,而是投资未来。

还是那么一句话,钱从哪来?这地方多投钱了,其他地方必然要少投?准备砍掉哪些支出??如果都不砍,这么多钱通过货币乘数反馈出来,不就是妥妥的大通胀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969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