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广袤的中东部地区,有一个被称为“天然大冷库”的地方,那就是西伯利亚。这里的居民每年仅有5个月能正常外出工作,其余7个月则是漫长的“寒假”。
这种生活方式可能让外界羡慕不已,但实际上,西伯利亚人却过得并不轻松,极寒的天气让他们每年都要提前几个月进行“入冬备战”,为即将到来的极端寒冬做准备。
在西伯利亚,冬天意味着一场生存挑战:温度可低至零下70度,连门窗都要加固3层以上才能抵御寒风。每年8月,当世界其他地方还在享受夏日阳光时,西伯利亚的居民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物资储备。他们囤积大量的粮食、蔬菜和肉类,以确保在寒冬期间足够维持日常生活。人均储粮500公斤,看似夸张,但对这里的居民来说,冬天出不了门,粮食储备就是生命线。
西伯利亚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这里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一年四季温度都非常低。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春天的气温就已经到了零下11度,而到了冬季,常年的温度基本上维持在零下15度左右,最冷的时候甚至会低至零下70度。
想象一下,在这样的温度下,出门成了一种奢望。走在外面,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鼻子和手指没几分钟就会被冻僵。就算躲在家里,也要裹着厚厚的棉被和穿上几层衣服,才能感觉到一点温暖。为了应对这种极寒天气,西伯利亚的居民每年都要提前几个月为冬天做好准备,囤积食物和加固房屋成为必不可少的“入冬仪式”。
西伯利亚的居民每年从8月份开始,提前采购大量的米面粮油、土豆、萝卜、酱菜等蔬菜。这些食物之所以能储存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气温低的原因,食物放在家里基本不会变质。粮食主要依靠从远东地区运输,尤其是海参崴附近的农场为西伯利亚提供了大部分粮食。除此之外,冻鱼在当地非常常见,价格相对低廉,因为这些鱼类多是当地自己生产的。
不过,除了常规的食物外,西伯利亚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肉类供应。比如鹿肉、野猪肉、松鸡、雪兔,这些在其他地区可能比较罕见的野味,在西伯利亚的市场上随处可见。因为当地的生活环境特殊,居民们在寒冬来临之前会整车整车地采购这些肉类食品,确保整个冬天不愁吃喝。
由于西伯利亚的气候恶劣,冬天一到,交通基本瘫痪,人们出行困难,所以居民在寒冬来临之前都会提前计算家里需要的物资量。这并不是随便买点东西就能解决的事儿,居民们需要详细列出清单,算出每个人冬季需要的粮食数量。然后,这些清单会递交给当地政府,政府根据需求量统一进行集体采购和运输。
粮食物资到达西伯利亚后,会按照之前的清单一一分发给居民。为了确保粮食够吃,通常每个人都会储备500公斤的粮食。这听起来很多,但考虑到西伯利亚漫长的冬季以及外出不便,这样的储备量并不过分。
西伯利亚的冬天不仅冷,还伴随着强风暴雪,住在这里的房子必须足够坚固,才能抵御恶劣的天气。每年冬天来临之前,当地的居民都会对房屋进行加固,尤其是窗户。这里的窗户至少要装3层,有些地方甚至要装到5层,使用的都是特殊的耐寒玻璃,以确保屋内的温度不会过于流失。
门窗加固费用不小,但这是过冬的必要开支。很多家庭每年都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来修缮房屋,否则一旦玻璃冻裂,寒风涌入屋内,整个冬天都会十分难熬。此外,门也必须用厚实的木板或金属加固,防止被冻坏。
极寒天气让外出变得困难重重,几个月的时间里,人们基本上都要待在家中,社交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西伯利亚的居民依赖网络打发时间。很多公司也开始支持员工居家办公,以保证工作进度不受影响。学生们通过上网课继续学习,这样即使在极寒的冬天,也不至于荒废学业。
不过,对于那些喜欢外出社交的人来说,这段时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想出去聚餐、娱乐,或者和朋友们见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即便有酒吧营业,政府对营业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避免人们喝醉后冻死在街头。
在西伯利亚,拥有一辆汽车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寒冬过后,很多车子都要大修,甚至直接报废。虽然有暖气车库,但租金高昂,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为了防止车辆被冻坏,很多家庭会想尽办法为汽车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停放位置。
冬天出门时,汽车启动需要长时间的预热,一般需要预热近一个小时才能勉强启动。所以,除非万不得已,西伯利亚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冒着极寒天气出门开车。
对于西伯利亚的居民来说,漫长的冬季虽然枯燥,但现代科技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连接了外界世界,居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打发时间,工作、学习也不再是问题。而那些喜欢喝酒娱乐的人,在家中也能和家人一起热闹一番。
政府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道路清理,每当暴雪来袭,铲雪车会迅速出动,确保主干道畅通。不过,由于路面结冰严重,车辆行驶速度极慢,甚至步行都比开车要快。
总之,西伯利亚的冬天虽然极端寒冷,但居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些许娱乐和舒适,但每年的冬季准备仍然是一场考验。生活在这片极寒之地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在这片广袤的冻土地上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寒冬。
认同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