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热火朝天地在昆明举行之际,印度却再次选择了缺席。这一幕仿佛是一出闹剧,印度媒体振振有词地声称未收到中国的邀请函,甚至将其描述为"除印度以外的南亚拓展活动论坛"。
然而,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场外交博弈的神秘面纱,看看莫迪政府的"硬气"背后,是否暗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服软"之心。
近年来,印度多次缺席有中方参与的国际会议,仿佛这已成为一种惯例。印度媒体此次更是煞有介事地宣称,他们根本就没收到中国的邀请函。事实上,自2018年起,中国每年都会向印度发出邀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点已经有中国专家明确指出。
自中印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关系陷入了低谷。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硬气"的措施,比如下架中国应用软件,加强对中企投资的审查等。莫迪总理和外长苏杰生更是放出狠话,声称只有解决边境问题,才能正常开展中印合作。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印度的经济数据。2023-2024年度,印度的净外国直接投资额下降了约60%,创下了17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个数字,恐怕让莫迪政府坐立不安。
没有足够的外国投资,印度的经济发展无疑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开始悄悄地改变态度。路透社报道称:有印度高级官员主张接纳中国投资。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印度财政部长也支持这一观点。
这是否意味着,印度政府正在为"服软"做准备呢?事实上,印度政府已经在考虑放宽对中国在非关键领域投资的限制,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印度政府似乎还在进行一场"面子工程"。一方面,他们缺席中国—南亚合作论坛,装作对中国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却又悄悄地为接纳中国投资铺路。这种矛盾的行为,不禁让人感叹:莫迪政府的"硬气",恐怕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罢了。
有趣的是,尽管印度官方缺席了论坛开幕仪式,但印度工商界人士却出现在了会场。这是否也暗示着,印度商界已经等不及政府的"正式表态",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中国展开合作?我们不难发现,印度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虽然印度媒体仍在大肆宣扬中国的"扩张野心",声称中国试图压制印度在南亚的领导地位,但现实却是:印度需要中国。他们一直声称自己是一个大国,并且试图确立印度在南亚的主导位置。
中国的插手显然打乱了印度在南亚的谋划,有不少印媒指责中国向南亚国家提供大量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这些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但他们对一个简单的道理闭口不谈:世界上没有国家会不加任何条件的帮助其他国家。
中国与南亚的经济往来让印媒说得好像是中国在骗他们贷款一样。事实上,中国给南亚国家投资、搞基建就是为了一件事,增强他们国内的经济实力,只有先把基础设施搞好,经济才有发展的基础。
他们经济发展起来了,中国的投资也就有了回报,而且这些国家的贷款也能还的更加轻松,这不就形成多赢的局面了吗?
印度此举无非就是想要污蔑中国罢了,事实上,印度与中国建立更好的经济关系,百利而无一害。中国的投资可以为印度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印度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而且,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印度还可以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一点?然而,印度对中国的“病态追求”让他们拉不下这个脸面罢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