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
尤其是俄乌冲突期间,中国没有盲目追随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相反还对俄罗斯提供了一定的贸易和经济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开始有意造谣中俄存在着“结盟”的嫌疑,其实那都是西方国家的手段罢了,就是在污蔑和抹黑中国。
要知道,在任何两国关系上,我国一直坚持着“不结盟”的原则。这一立场不仅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基础,也是两国处理彼此间事务的基石。
同时,在处理争端方面,我国也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各类争端,以达到维护世界和平和区域稳定的目的。
还有一点,历史上我国曾与俄有过所谓的三次结盟,但最终结局都不太好,且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教训。这也是我国后来拒绝一切结盟的历史原因。
一、沙俄趁机翻脸
中俄第一次结盟发生在1896年。
当时中日刚刚打完甲午海战,大清惨败,日本提出了很多赔偿条件。当时病急乱投医的大清竟然想到了沙俄。
1896年北洋大臣李鸿章访问圣彼得堡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沙俄当局当时采用欺骗手段让李鸿章相信只有中俄结盟才能保住东北。
一直信奉“以夷制夷”的李鸿章,竟然真的相信了俄国会和中国一起对抗日本,后来同沙俄签订了结盟条约《中俄密约》。
当时大清慷慨地同意沙俄军舰可以在中国沿海港口停泊,将日本侵占的旅大地区交由俄国管理。同时允许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修建东清铁路,并取得铁路沿线的行政控制权。
但李鸿章却忘了沙俄已经逼迫中国,以高额利率向沙俄银行借款一亿两白银支付甲午赔款。他们根本没安好心,戏里戏外都在算计大清。
1900年,大清内忧外患,沙俄趁机撕毁了当年的同盟条约,也加入到洗劫队伍,最后还逼迫与大清签订了《辛丑条约》,且还是所有赔款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国家。
二、苏联趁人之危
中俄第二次结盟发生在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时。
当时美国为了尽快结束二战,在老蒋和苏联之间做起了“媒人”,以促成老蒋和苏联之间的谈判。核心目的是让苏联出兵东北,尽快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表面上看,这是好事,但苏联也是有条件的,最关键的两个条件分别是:外蒙古问题,和中东路与南满铁路合并为长春铁路的事项。
1945年,宋子文携诸多高管,前往莫斯科与苏联进行了近十轮的谈判。
最终,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中国与苏俄政权的第二次联盟正式形成。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老蒋的预料。
当时老蒋已经同意不再插手外蒙古的事务,后在苏联的策划和运作下,外蒙古于1946年1月5日正式独立,自此之后与我国原为一体几百年的外蒙古,正式脱离了我国怀抱。
这还没完,在我国东北地区,苏联还蛮横地占据着长春铁路和重要港口,老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一直无计可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收回了诸多主权。
三、苏联霸权主义
第三次中俄结盟,发生于1950年2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彰显新中国全新气象和大力建设新中国,毛伟人向全世界声明:拒绝承认清政府以及老蒋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协议。
其中也包含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但当时中苏同为社会主义阵营重要成员国,苏联更是老大哥的存在,为了妥善处理苏联问题,及维持局势稳定,毛伟人曾多次亲自前往莫斯科同斯大林洽谈。
1950年2月,在中俄双方多次交涉后,终于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通过这份条约中国收回了东三省的各项权利,并且真正意义上和苏联建立了盟约,中苏关系空前友好,苏联开始大力援助和援建我国。
然而即便如此,苏联背后还是包藏着祸心。这一切,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而暴露了。1958年7月,赫鲁晓夫要求在中国建立“联合舰队”以及“长波电台”。
要知道,当时我国的海军建设刚刚起步,所谓的联合舰队自然意味着,将中国的领海主权交付苏联嘛。关于这一点,毛伟人当时怒不可遏,直接拒绝了苏联的所有想法。
正因如此,中苏关系开始交恶。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当初的条约,开始撤离所有援建我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后来更是爆发了珍宝岛冲突,中苏关系一时将至冰点,这也就标志着此前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就此作废。
正是基于以上三次结盟的失败,让我国深深意识到了所谓的结盟,背后都不过是利益而已。没有了利益,盟约也会瞬间瓦解。
由此,自此以后我国不再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而是秉持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自主。
读者们,关于“中俄三次结盟的失败”,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参考资料:
1、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一节李鸿章引狼入室
2、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苏联放弃在华特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