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沃伦和我经常感到有些孤独,我们与学术界格格不入。无论是在商学院,还是在经济系,整个学术界教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不认同。我们相信的很多东西,学术界根本不懂。
以前,学术界经常批判我们,结果一次次被打脸,现在没人敢批评我们了。但是,学术界还是看我们不顺眼。学术界中有些死硬派,一口咬定股票市场完全绝对有效。在他们看来,所有股价都是合理的,没人能找到值得投资的公司。
学术界推崇市场完全有效,沃伦和我却一年又一年地交出良好的投资业绩,显得很不和谐。我们根本看不上学术界的那一套。但是,我们还真有一种孤独感。只有在投资行业,最主流的理论家和最优秀的实干家唱反调,无论是在医疗行业,还是工程行业,都没这个现象。
绝大多数机构的投资方式也和我们不一样。在各大机构中,现在最流行的方式是先聘请一批投资顾问,然后让他们去挑第二批投资顾问,把资金分散给投资顾问管理。第二层级的投资顾问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投资外国证券的、有做杠杆收购的、有做风险投资的、有做小盘股的、有做大盘股的、有做成长股的、有做价值股的。
如此投资,到了年末一结算就会发现,钱没赚多少,顾问费和交易成本倒没少花。
伯克希尔和西科的投资方式与绝大多数机构不同,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伯克希尔股东会结束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沃伦说了一段话。沃伦说,他经常告诉商学院的学生们,他有个办法,可以帮他们提高投资收益率。拿一张卡片,在这张卡片上,只能打20个孔,每个孔代表一笔投资,做一笔投资,打一个孔。20个孔都打完了,一辈子的投资机会就用完了。沃伦说,照他说的做,投资者可以在一生中实现更高的收益率。沃伦的这番话,很多人听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听进去。
沃伦说这番话是认真的,我在这重复沃伦的话也是认真的。对于一个有头脑、守纪律的投资者来说,一生只做20笔投资,最后一定能取得更出色的收益率。因为一生的投资次数有限,肯定在做每笔投资时都慎之又慎,而且肯定是牢牢盯着大机会。
沃伦说的“20个孔”法则,学术界根本不可能认同。然而,我们现场有很多人是“20个孔”法则的受益者。在你们当中,很多人的大部分资产来自三四只股票,甚至完全来自一只股票。
很多机构不像我们这样做投资。为什么呢?很好理解。大机构要靠客户养活。客户一看,一年过去了,账户上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会觉得白给机构交钱了。客户跑了,机构还怎么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