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 复兴太难了?

华祥明2024-09-20 16:03:55  58

文|王小楠

出品|华祥名财经全媒体

过去两年,复星集团因持续性的处置资产、转让股份套现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系在抛售资产的同时,也在加仓一些重点项目。比如在今年6月末,复星医药公告表示,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将私有化复宏汉霖,收购其他现有股东持有的股份。

在持续“瘦身”、退出各种重资产的背景下,郭广昌仍然拥有着斥巨资吞下一家生物医药“新贵”的魄力,不得不说,复星对于旗下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的复星医药期待值很高。

那么,复星医药有没有成为复星系“修复估值”之路上的助力呢?

8月27日晚间,复星医药披露了公司2024年半年报。从最新的财报数据当中能够看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复星医药仍然处于业绩下滑的不利态势中。对于整个复星系而言,复星医药离成为公司复兴的希望还有一段距离。

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减少

公开信息显示,复星医药是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94年,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业务,沪港两地上市。公司直接运营的业务涵盖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

根据8月27日晚复星医药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63亿元,同比减少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减少31.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54亿元,同比减少8.64%。①

整体来看,复星医药2024年半年报的成绩与其交出的2023年年报一样,都或多或少令人担忧:过去的2023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414亿元,同比下降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86亿元,同比下降3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11亿元,同比下降48.08%。②

2023年、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都在持续下降,市场仍然未能感受到复星医药摆脱“新冠后遗症”的样子。

事实上,对于复星医药营收下滑的态势,这一点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近年来,在复星系兜售资产的主旋律下,复星医药制药、医疗器械和IVD业务的营收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

为此,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占比超七成的制药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46.77亿元,同比下滑8.24%;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板块实现营收20.69亿元,同比减少6.72%。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是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实现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16.9%。

同样,在2023年,复星医药制药业务、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板块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91%、36.83%,公司到今年上半年尚未止住颓势。②

而对于归母净利的大幅下降,复星医药解释称,主要系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107.23%,上年同期存在持有的药师帮(09885.HK)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天津药业部分股权等非核心资产出售收益。

另外对于扣非净利同比下降,复星医药表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大幅下降导致相应利润减少;医学诊断产品销售未达预期,以及复锐医疗科技部分区域分销转直销过程中运营成本上升;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同比下降,等等。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中期业绩沟通会上还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同比下滑,是受到新冠产品影响,但从环比看,该因素已影响不大,公司许多针对疫情的投入造成了很大的消化压力,多数已经出清,“今年底这些消化应该能够完成”。

能够看到,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仍然在承受着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大幅下降、医学诊断产品销售未达预期等带来的直接影响。对于新冠业务对公司业绩的不利影响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消除,复星医药目前把希望寄托在了下半年的业绩表现上。

只是,“这些消化应该能够完成”的说法毕竟还存在不确定性,若复星医药在今年下半年无法交出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业绩表现,公司或将承担更大的质疑。

创新难度高?

相比于财报数据“双降”的成绩单,在具体的业务、产品表现上,创新药可以称为复星医药今年上半年的亮点。

在创新药业务方面,复星医药今年上半年成果颇多,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9项适应症获批上市,例如重磅品种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 细胞)于中国境内获批;汉达远(阿达木单抗注射液)4项新增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

年中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创新药品贡献营收37亿元。作为复星医药承载创新药的主要平台,6月份刚刚“收入囊中”的复宏汉霖,给复星医药带来了不错的增长数据。

上半年复宏汉霖业绩表现堪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约27.46亿元,同比增长约9.8%,净利润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约61.0%。③

对于复宏汉霖能够给复星医药在创新药上带来的发展潜力,复星医药方面显然信心满满,这从公司对复宏汉霖的私有化动作就能看得出来。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曾表示,在药品领域,复星医药选择聚焦在肿瘤、炎症免疫以及中枢神经这些领域,坚定不移往高价值、原始创新方向转型,在这种背景下,公司的管线进行了调整,并且淘汰了一些同质化的产品。完成对复宏汉霖的私有化后,可以拓宽复星医药整体的肿瘤管线布局,并协同开发,减少资源浪费;复宏汉霖自身具备很好的国际化基础,作为母公司的复星医药在国际化方面也走在了前头,私有化后,双方的国际化也可以协同发展。

不过,潜力归潜力,从现实情况而言,复宏汉霖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承担起提振公司整体业绩表现的重任。

一方面,复宏汉霖虽然是国内“创新药二哥”、也是为数不多成功扭亏的创新药企,但此前资本市场对其并不认可,原因在于复宏汉霖依靠生物类似药放量的发展模式以及短期内并无重磅创新药上市的预期让他自身也在高度承压。

另一方面,相比于复星医药今年上半年两百亿的营收“盘子”,复宏汉霖贡献的不到30亿实在杯水车薪。

可以确定的是,对于复宏汉霖这样的公司而言,想要在创新药领域取得长期成功一定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而当复宏汉霖成为复星医药的一环,到底是复宏汉霖为复星医药“输血”还是复星医药为复宏汉霖“输血”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存在一个“双十定律”的说法,即研发一款创新药需要十年时间以及十亿美金,“双十定律”高度概括出创新药研发的艰辛,以及所需投入的资本。

于是,短时间里,复宏汉霖所代表的创新药可以是复星医药不佳业绩表现中的一个小亮点,让投资者相信公司长期发展的潜力。但从长期来看,复宏汉霖既需要证明自身堪当公司业绩大任的能力,又要直面创新药研发的高难度。

创新面临挑战

“复星最重要的聚焦是两个板块,一个是生物医药、大健康,未来的方向是生物医药+AI;第二个就是文旅板块,尤其是冰雪旅游”。2024年1月13日,在浙江商会2023年年会上,郭广昌在演讲中表示。按照郭广昌的说法,生物医药和文旅板块,将成为复星以后的主营方向。

为此,复星医药在今年上半年的投入力度尤为值得关注,因为所谓“聚焦”,除了要重点抓住相关业务领域的市场机会,更要加强投入。

然而,即便郭广昌已经公开表态重视,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后劲不足的问题仍持续到了今年上半年。

年中财报数据显示,复星医药与去年一样,依然在控制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支出研发费用18.62亿元,同比减少12.75%,复星医药表示,是由于聚焦优势管线,研发体系整合提效所致。④

值得注意的是,照此趋势不变的话,复星医药在2024年的整体研发投入,可能会降低到几年前的水平。

2023年,复星医药研发总投入共计59.37亿元,包括制药业务研发投入51.72亿元;研发总费用为43.46亿元,包括制药研发费用为36.38亿元。彼时,公司研发投入尚且还能说是维持在高位,但只是与2022年基本持平。⑤

要知道,从2015年开始,复星医药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提升一个门槛,超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40亿元、50亿元所花费的时间基本都在一年左右。2023年实际研发投入低于预期、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下滑,说明公司研发投入后劲不足。⑥

而在医药领域,研发投入力度无疑是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保证。若复星医药无法摆脱复星系复杂的资产瘦身局面、强化研发投入,则有可能会影响研发创新的深度与广度,也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任。

复星系危机还未真正解除的背景下,“优质资产”复星医药何去何从仍待时间检验。在此过程中,如何挖有高附加值的“矿”是关键。

注:

2024.08.27,财联社,《复星医药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超三成 核心业务营收规模持续收缩 | 财报解读》

2024.05.10,新浪财经,《看财报|如何看复星医药疫苗事件后的这份年报》

2024.08.28,第一财经,《财报解读|复星医药上半年业绩承压,下半年有望触底反弹?》

2024.08.28,财新,《上半年业绩下滑 复星医药称年底前能“出清”新冠影响》

2024.06.25,新浪财经,《郭广昌豪砸50亿,买下抗癌药新贵》

2024.01.29,钛媒体APP,《复宏汉霖的“莫比乌斯之环”诅咒》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702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