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衣食住行市场陷入了“性价比魔咒”,企业不停在供应链上做文章,让不少纺织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6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商品零售额累计5156.3亿元,同比增长0.8%,增长出现放缓。
但体育用品行业却是一个例外,今年上半年,越来越注重休闲舒适的中国人,首次在运动鞋服上花了超1000亿元。安踏、李宁、特步、361度四大本土体育用品企业上半年一共创收604.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44.98亿元,同比增加了10.87%,如果如果算上耐克中国、阿迪达斯中国,六家上半年总共创收1017.23亿元。
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运行状况及消费需求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已跃升至4926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5989亿元。
运动服装产业为何能异军突起?
从《黑神话:悟空》一个月全球爆卖超过1800万份,到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预约突破400万台,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事实,现在的消费者并不是没有购买商品的欲望,只是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变得更加理性,遇到真正优秀的产品,依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掏钱,爆发出强大的购买力,运动服装就是一类值得让消费者掏钱的商品。
服装作为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出现的古老产业,发展到现在,功能早已不只是简单的遮羞与保暖,转而更加注重于满足于人们不同种类的需求。
相较于人的审美千变万化,例如弹力、三防、透气之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由于面料功能性所带来的直观感受,则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接受与认可。例如同样买一件衣服,常规的服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些版型、设计上,而这些内容见仁见智,给消费者更多带来的感受是心理上的,也很难有一个普世的标准。但运动服装在透气、弹性等方面的区别,却能实实在在地使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在生理上更加舒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的。
而骑行、户外徒步、瑜伽、长跑等运动在国内的不断普及,也使相应的市场与消费群体不断扩容。
相比于传统服装,运动类服装因为其自身基于功能属性,更加容易产生爆款,因为一旦人们体验过功能性更强、更舒适的产品,非常容易就“回不去了”,爆款产品也能因此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成为纺织市场中的“常青树”,带来持续稳定的订单,冲锋衣、瑜伽服都是如此。
而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纺织产业链中上下游,从纤维开始,到织造,到染整,到面料,再到服装,对产品功能性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