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开始分岔

虎嗅APP2024-09-19 18:42:30  93

OpenAI新发布了一个o1,是ChatGPT之外的一个新的系列,GPT系列是快思考,o系列是慢思考。快思考之所以快,是直觉,所以用来聊天解闷儿。慢思考之所以慢,是梳理长逻辑,复杂的问题。

比如,假如地球上所有人站在同一个地方同时起跳落地,地球会发生什么?这里是o1思考18秒以后给的答案。

好玩的是,o1的逻辑能力比GPT高很多,但写散文的能力却比GPT退步了,这也证明,两个模型是不一样的,好像理科生和文科生。

杨植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o系列,说是解决了数据的不足。之前的GPT是用人类积累的数据喂出来的,但这些数据已经用完了,而o系列是人工智能自己在造新数据。

之前人类积累的数据,比如数学题,都是现成的题目和答案,但没有解题思路,这些思路都在人的脑袋里,很少被记下来。

o系列是自己找思路,它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各个击破,就是所谓的思维链(CoT,chainofthoughts),如果发现错了,就再倒回去重来一遍,所以花的时间更长,也能创造之前没有的数据。

但中国的企业,最迟在七月份也开始摸这个问题,今天被o1带火的快思考和慢思考,周鸿祎在七月份就公开说了,原话是,让大模型从快思考转成慢思考,把多个大模型组合起来解决问题。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是用的另一种方式。

360做了个联盟,把16家国内大模型弄到一起,当时我以为,是360给其它大模型套了一个“安全”的壳而已,但后来才知道,是搞了一个模型之间你搞我、我搞你的机制。

就是从几十家大模型库里,任选3款,让第一个做专家,对提问做第一轮回答,让第二个做反思者,pk这个专家的回答,第三个做总结者,对前两轮裁判,优化。

很多实测例子里,第一个专家模型错了,反思模型和总结模型都可以修正,跟人类开会很像,先是搞业务的说,然后前后左右的人pk,最后老板定。

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很多数据,也可以解决杨植麟说的数据不足的问题。

360混合模型七月份出来,测试结果比GPT4o强,但比不上刚出来的o1。所以接下来,应该是把相互pk的大模型数量不断提高,拆解更多的子问题,再让它们反思循环一百次。

据说这也是OpenAI的方向,他们会让o1的思考时间更长,而不是为了省成本缩短它。

看起来,这是中美AI发展上的一个分岔。美国是单纯用思维链这样的技术去解决,中国是用模型跟模型之间互搞来撬动。

OpenAI的思维链(CoT),把分拆后的子问题交给多个子模型,它们互相搞。

360混合大模型,用的是专家协同(CoE,collaborationofexperts),让多个大模型相互搞。

方法论上,OpenAI是在自己的模型里面搞深,360是在不同模型之间搞杂交,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美国人直接在生产力上解决问题,中国人用生产关系间接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生产关系,把大家连起来,但连起来之后,生产力大大地提高。360的思路是把大模型连起来。OpenAI拿子模型分工,算局域网,360这个算互联网。

有个好玩的事情,美国只有一个雅虎,但是中国有四大门户,新浪很主流,网易很新鲜,腾讯占据了年轻人,搜狐谁都不像,但还能活着。美国很长时间只有亚马逊,但中国有淘宝、天猫、京东,然后还有拼多多。

这表示中国有比美国更大的纵深,一个小农经济跟芯片制造并存的国家,可能也是中国会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大模型,并且它们相互PK能带来价值的原因。

不光AI,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都是从美国传过来的技术,但你看历史,会发现一个经验,当中美两国在模式、产品、技术这三样东西上分岔,徒弟跟师父不一样的时候,就是中国的企业长出生命力来的时候。

因为中美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分岔一直在发生,也一定会发生。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公司差点死了,都是因为不挣钱。但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抢救出icu的,是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梦网,这个东西在美国不存在。

移动梦网,就是在电脑上给手机上发短信,一条一毛钱。

短信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是不火的,他们习惯在公事上用邮件做单向的沟通,而在生活中,开放而自信的美国人更喜欢做双向的沟通,直接打电话。

但在中国,电脑的普及不高,大多数人没用过邮件这种单向的沟通,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用上了短信。而单向沟通又很受中国人的喜爱,因为不习惯用打电话的方式,突兀的打扰人家。

马化腾说,电信运营商“意外的”拯救了这个新产业。但根子上,是东方的含蓄文化,拯救了嗷嗷待哺的中国互联网。

这是中美第一次分岔,发生在模式上。中国互联网走出来自己的路,活了。

第二波大分岔,是在产品上,几乎把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所有产品都包进来了。

比如QQ发明了“群”这种东西,又把好友列表存在云端而不是电脑本地,都是第一个做。

谷歌最初的广告是跟搜索内容分开的,广告放在旁边,另外开一栏。但百度把广告融进了搜索结果里面,就是竞价排名,这个搞法后来成了所有电商的标配。

但产品上的最大分岔是腾讯,没有之一,它是“中美不同”这个题目下的大赢家。

在美国,从聊天软件ICQ和MSN开始,到社交网络Facebook,到移动通信WhatsApp,到图片社交INS,再到短视频TikTok,每一次的新东西都是新公司做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平台。

但中国从QQ开始,到Qzone,到微信和上面的朋友圈,公众号,再到今天的视频号,都是腾讯这一家公司做出来的,并且渐渐整合在微信这个超级平台里面。

前一段,砺思资本的曹曦问杨植麟,最成功的互联网平台是谁,他说是YouTube。曹曦接着问,在中国是谁,杨植麟说是微信,因为这是个“超级APP”。

今天微信反过来是美国人的偶像,小扎的meta想学,马斯克的X也想学。

美国没有出现360的混合模型这种打法,我觉得跟“大一统”的文化底座有关系。

美国的文化一直是自由的、独立的、分裂的,而中国的文化一直有协同的、集体的、一统的底层在。

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心理不同。

孩子在美国升学,考分是保底,但不是最重要。孩子和家长都各显神通,有做社区志愿者的,有玩划艇的,有弹钢琴的,总之不一样才是最看重的东西,而且大笔捐钱还可以插队。

但你看国内,多考一分干掉万人,选拔标准单一,大家都觉得天生合理。

新冠一来,两党的态度就不同,有不戴口罩自生自灭的州,也有严格隔离停课的州,中间还有摇摆州,也有直播舔马桶的网红,也有痛骂民众无脑的主持人,什么样的都有。

但在中国,很快能达成共识,该戴口罩戴口罩,该封城封城,扯远点看,可以用GDP一个指标,让十多亿国人同心同德几十年。今天的社会,好像互联网上千姿百态,但给个红包大家就一起抢,因为一部电视剧,就都跑到一个地方去打卡。

在模式和产品以后,最近的一波分岔终于到了技术,最典型是TikTok代表的算法,这是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原创性的分岔,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反过去攻下美国市场。

今天360可能给出来一个启发,AI这种新生产力,可能最后还是要用新的适配的生产关系,甚至新的哲学思维,才能把它释放出来,这里可能有中国企业的大空间。

之前施密特在斯坦福的分享上提到过电的历史。

电力刚发明时,人们还是用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思维模式,仅仅是用电动机替换蒸汽机或内燃机。

30年里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力的真正革命性不在于是一种更高效的能源,而在于能把所有东西变得更小、更灵活。蒸汽机和内燃机时代需要一个巨大的中央系统不同,但电力可以分散,让每个独立的生产单元都可以自己干活。

这彻底改变了工业生产的方式。电动机不再只是替代传统动力的大设备,而是被分散化、微型化,用到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都可以独立设计,独立优化,生产结构被拆散了。

最极端的例子其实就是电池,今天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几个电池,手机、耳机、充电宝里都有一个。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42621.html
0
最新回复(2)
  • Man姐说游戏2024-09-20 09:51
    引用2
    结果是走不出国门。美国的产品全世界都在用,市值更是远超国内。
  • 绾绾在路上2024-09-20 09:39
    引用1
    这样搞下去,AI真的会有演变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