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梢之上! 武直-21悄然现身, “低空杀手”算是坐实了

鱼雷看车2024-09-17 11:25:52  142

中秋佳节已至,正所谓秋高气爽,抬头望明月,现在是白天,什么都看不到,但是树梢之上指不定会出现什么新奇之物,这不许久未曾提及的新型武装直升机不久跃入眼帘,当然了甭指望什么清晰度了,树梢之间拍摄,对焦就是一个头疼的事,能拍完整不重影已算是抓拍高手。

从新图来看,机头鼻端依然能够看到临时加装的空速管,说明还是试飞状态,这也是废话,这才试飞多久,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定型装备部队,当然速度也不会很慢,目前媒体普遍认为其新武直采用了直-20的整套动力系统,也就是涡轴发动机、传动结构(特别是减速器)和旋翼系统(这个完全没疑问了,都是五叶桨),特别是机尾的相似度非常高。

如若说前期吃透了直-9,才有了后来的“眼镜豚”直-19的话,那么从头至尾自主设计的直-20自是不用吃透,武直-21的沿用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关键就是研发速度较快,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除了直升机颇为重要的减速器结构外,沿用直-20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新一代航电架构及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好处之一就是斜置未将设计带来的操纵方面产生的耦合效应可以通过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解决,毕竟斜置尾桨除了抵消主旋翼扭矩、参与水平航向控制,还能够产生垂直方向升力、参与俯仰控制,机动性比直-10、直-19的常规垂直尾桨好很多。

目前网上各个角度的照片都不在少数,可以确定并不是“照骗”,下端挂着的空速管也证明实机一直在加紧试飞之中。

仔细看的话,能够发现几个细节,发动机罩的末端过渡也类似直-20的曲面融合,并且发动机的喷管朝上,这显然是出于红外信号抑制的需要,借助高速旋转的旋翼向下的巨大风力吹散且快速降温,增强整机的战场生存能力;不过喷管朝上也有一个较大的问题,那就是会损失直升机向上的升力,带来更差的悬停性能和升限,而直升机在高原,最大的弱项就是悬停性能和升限不足,敢于这样设计,自然就代表动力层面绰绰有余了(看来“心脏病”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现在一个核心机能开发三种不同类型的航发,已经跨入自由王国的门槛),高原飞行也没任何问题。

动力的提升,带来的好处就是机体装甲厚度和携弹量的提升,并且更大的机体也有足够的空间安置更多的机载设备,加上更多主被动自卫套件,包括包括新型的红外/紫外光告警装置、EMS电子侦察天线、主动红外压制系统等,这都可以大幅提升高烈度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这一点可以对比外贸版的武直-10EM,附加了更多的设备,虽说动力层面肯定升级了,才能携带更多的设备,但是过小的机体依然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潜力挖掘,因此新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就在情理之中。

说到这机体尺寸,仔细看此前新武直试飞照中旋翼顶端出现的哪个小圆柱物体,和武直-10EM上的尺寸规格似乎很接近,在后者顶端都显得不是很大,机体尺寸更大的武直-21上那就显得更小了,看来顶端那个基本可以确定就是毫米波雷达了,只是看着没有美国“长弓版”阿帕奇那么巨大而已,效果不差也就甭在意尺寸大小了。

另一大看点就是短翼尺寸不小,并且向下倾斜式设计,这一点和武直-10有着明显的差异,当直升机主旋翼旋转时,下洗的气流会撞击武器挂架短翼,造成气动干扰(这和朝上的喷管导致的动力损失是一个道理),影响整体升力。因此一般直升机都尽量避免设置短翼,或者尽量减少短翼的体积。

那么采用向下倾斜的短翼设计,自然就是为了尽量规避下洗的气流,但也只能是尽量而已,至少飞行中的升力性能得到了一些提升。

▲武直-21电脑合成的想象图

机载武器层面,目前没有确切的消息,媒体的推测多数都集中在国产AKD10、蓝箭毫米波导弹、CM-502KG、红箭20/50空地导弹、霹雳-90等导弹层面,机首下端的机炮目前还不清楚其口径,单从外壳来看,和武直-10上的略有不同,剩下的就是坐等高清图片的现身了,当然那有可能是正式服役之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29132.html
0
最新回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