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前,中国占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在70%以上,2018年美国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4182亿美元,而美方加征关税后来自该数值快速下滑,2023年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降至2791亿美元,占总额比例降至36%,占比已经腰斩,从美国角度出发,降低来自中国贸易逆差的目的已经达到,继续提高关税的边际效应其实不强,最多就是一个姿态的问题,这种封堵带来的恰恰是一个全新的全球化大时代。时至今日再去追寻贸易战的根源其实毫无意义,贸易逆差看上去好像是顺差国获益,其实根本上是出口贸易产业结构的错位,以及超大额度的出口退税补贴,为逆差国带来非常丰厚的消费补贴,让所谓的逆差国获得巨大的利益,这种状况下还不满足,进而升级出了一些列其它问题,我们不再阐释,请参考我的大逻辑洗髓系列。
时至今日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的比例已经腰斩,美国的关税壁垒和制裁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已经羸弱,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贸易战带来的关税壁垒和一些列制裁措施,不仅没有封堵住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光明大道,反而让我们探索出了更加广阔的出海之路,开创了贸易战之后的大航海时代,为所有企业打开国际化发展的广阔视野和空间,这是一个崭新的更加平权的全球化新时代,更是中国企业破浪前行华丽逆袭的出海大时代。大航海时代,我们获得的是广阔无垠的大森林,是新时代全球化经济的汪洋大海,是产业经济时空战略的伟大逆袭,那些逆时代潮流者根本看不懂,未来的智能时代,人类需要更高层次的发展哲学和更高格局的长考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主动出海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中,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体系,企业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和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加速,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不断涌现,企业出海可以及时抓住这些新的发展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新的业务和产业,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企业通过出海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抢占市场先机。
(规避贸易壁垒,解锁出海新地图)
中美贸易战过程中,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这直接提高了中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比如中国的一些传统制造业产品,如家具、服装等,原本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的份额,但在加征关税后,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只能通过出海到其他国家投资建厂,企业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规避美国的关税壁垒,将产品直接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从而减少关税对企业的影响。除了关税壁垒,美国还设置了一系列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壁垒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和成本,反而出海到其他国家,企业可以选择那些贸易壁垒相对较低的地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迅速,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出海可直接进入这些新兴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如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地方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可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比如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相比中国较低,企业在这些地方建厂,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制鞋、轻纺等企业,通过出海到东南亚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土地和原材料成本也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国家,土地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土地用于建设工厂和仓库。此外靠近原材料产地建厂,可以减少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拓展海外市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企业出海可以直接进入这些新兴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获取新的市场份额。比如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中国企业通过在这些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建厂,可以更好地开拓当地市场,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出海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过度依赖国内市场或美国市场,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当某个市场出现不利情况时,其他市场的业务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可以实现全球化布局的突破,中国企业出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欧美市场,东南亚、南美洲、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如在东南亚,中国的汽车制造、电子、家具等行业的企业纷纷投资建厂,在非洲,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企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制造业,如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在多个行业都实现了海外业务的拓展。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在欧洲、北美等地建设电池工厂,扩大了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份额。
(华丽逆袭,取得丰硕的成果)
尽管面临贸易战的挑战,但中国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部分行业的出口仍保持了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较2013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数量占比近一半,比如中国的家电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在全球家电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也逐年增长,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中国企业出海不再仅仅依靠低成本优势,而是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实现了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比如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从过去的简单制造,发展到现在能够生产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高性能的工程机械产品,热销全球。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产业链布局,从单纯的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比如一些汽车企业在海外不仅建设了生产基地,还设立了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提高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我国也逐步从过去的买家,开始向卖家转变,这是一大惊喜,今年前8个月内,这类总出口额突破4万亿,集成电路以及生物科技领域的国际订单大幅翻涨。在集成电路领域,过去几年来,老美在这一领域对我国的打压最为严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正如比尔盖茨当初评价的那般,断供只会加快中国的国产化,将市场拱手让人,如今老美的封锁不仅没有扼杀中国芯的未来,反而催化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企业出海大时代,华丽逆袭成果丰硕)
中国企业通过在海外市场的长期耕耘和品牌推广,一些品牌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比如海尔、美的等家电品牌,以及安踏、李宁等服装品牌,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海外知名品牌,快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随着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开始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中国在全球产业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比如在5G标准制定过程中,华为等中国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5G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有利地位。
以华为为例,这家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面临美国技术封锁的困境下,依然坚持出海战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华为成功打开了欧洲、非洲和中东等市场的大门,这种全球化的布局,不仅让华为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份额,也为中国企业树立了出海典范。再比如阿里巴巴,通过并购和合作,将电商业务拓展至东南亚、印度和中东市场,阿里巴巴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物流网络,帮助当地企业和消费者提升电商体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海信为例,2023年海信集团营收200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42.6%,全球化进程不断提速,在海外业务的拓展中,海信总结出的思路和模式也为更多中国企业推进全球化提供了参考,海信倡导“LocalforLocal”的理念,就是为当地服务,和当地的民众、政府、工会、社会组织有效地融为一体,得到民众的信任。对此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时候,面临的压力都会很大,要想走得好就应该很好地融入当地,第一要不排斥,第二要积极地引导,第三要有很好的管理和经营成果被当地接纳,第四要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发展。中国智慧、中国管理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国际市场的洗礼后,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做法,我们今后只要按照天下一家的理念去认真地实践,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能取得很好的进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1%,虽然燃油车还是出口主力,但新能源车也已经成为我国在海外“秀肌肉”的一张王牌,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60%,与此同时,船舶出口势头也一片红火,由于红海危机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加之中国造船技术近年来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全球船队超七成的造船新订单都流向了我国,据统计,今年我国船舶出口成交额同比增长了81%。
(中东和东南亚出海布局的丰硕成果)
众多车企积极布局中东市场,长城汽车1997年进入中东,2017-2022年在沙特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140%,长城的坦克300越野版车型在沙特上市10个月后成为当地硬派越野细分品类销量第一,长安汽车2022年在沙特市场销量突破3.5万辆,同比增长22%,也是首个进入沙特汽车市场前十的中国品牌;吉利汽车2019-2022年业务覆盖中东大部分国家,年终端销量增长近9倍,2022年在中东区域全品牌销量排名第10位,终端实销超2.6万辆,同比增长68%。
一些中国车企选择在中东投资建厂,推动了汽车本地化生产及当地汽车产业链完善。例如2018年阿尔及利亚首辆中国品牌汽车,在塞提夫省工业园陕汽阿尔及利亚汽车组装厂下线;2019年中国上汽集团与埃及汽车销售企业曼苏尔集团成立合资汽车制造公司,面向埃及等中东北非市场生产和销售上汽集团自主品牌MG名爵系列车型;奇瑞、华晨、比亚迪等也先后以设立全散件组装厂的方式在埃及布局,有助于带动当地就业,助力中东国家提高工业水平。
中东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在中东地区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和投资。比如中国的光伏企业在中东建设了多个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帮助中东地区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转型。
同时部分制造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市场,以纺织服装业为例,中国纺织服装产能向越南转移,越南本国仅能满足25%的面料需求,约50%-55%的原材料和纺织辅料从中国进口。越南机械设备发展水平较低,依赖从中国大陆等地进口。在印尼中资企业重点布局镍相关领域,涵盖开采、冶炼与下游应用,包括不锈钢和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让印尼深度参与全球不锈钢和新能源产业链。随着印尼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设备的需求增长,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在印尼获得了更多的订单,为印尼提供了工程机械设备和相关技术支持。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助力其汽车产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电气和电子领域,中资行业龙头企业也积极投资布局。
中国的家电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海尔等企业在泰国空调市场占有率高;TCL、海信等品牌的电视、冰箱等家电产品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通过建立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如小米、OPPO、vivo等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丰富的功能,满足了当地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大航海时代,我们获得的是广阔无垠的大森林,是新时代全球化经济的汪洋大海,是产业经济时空战略的伟大逆袭,那些逆时代潮流者根本看不懂,未来的智能时代,人类需要更高层次的发展哲学和更高格局的长考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