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来到印尼出差已经满5个月了,准备回国了。
这是我头一次在国外待了这样久的时间,在我来之前有很多担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实际上,我想我这次可以用满载而归来形容。这5个月对我来说改变是巨大的,这确实是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收获颇多。
今天我想把我在印尼的一些心得和收获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人不逼迫一下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
在一个出海公司,英语是绕不开的,我大学英语水平还行,但毕竟在互联网公司用不到,都忘干净了。在这家公司,深圳职场不太需要英文为工作语言,平时可以借助翻译软件,过往给印尼人开会时,我更多会找一个翻译,我说一句,翻译讲一句。有了翻译,自然就有了依赖,更没有动力去学英语。
到了印尼确实不一样了,来到印尼的第二天,我就被安排了一场英文面试,我也不可能随时带个翻译,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上,叫了一个在本地常驻的下属,他英文还不错。面试约在一个咖啡厅,基本上就是下属在聊,几个关键的问题我来问,但听力上只能听懂个30%~40%。中间下属会给我翻译一下关键信息。
我意识到这样还是不行,这种面试的场合会很多,还是必须得自己讲英语自己面。我开始天天刷YouTube,找一些教英语的视频来学习。其中有一个视频启发到了我,视频大概意思是说:讲一口地道的英语其实和你的词汇量没有关系,比如一个三岁大的美国小孩儿,其实他的词汇量很小,但是他却可以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这是因为他敢说敢表达。这个视频帮我解开了一个心结,我决定要敢于尝试,一定要自己说。
于是我就自己硬讲,说错了也不要紧,卡壳了也不怕,大不了拿手机查。讲得多了就发现,实际上你自己以为自己卡壳很丢人,但实际上印尼同事并不介意,他们甚至有时候会揣摩你的意思,帮你接话。我和印尼Funding团队的负责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我一开口,她就能知道我要表达出什么内容,我卡住了,她就帮助我说出来。
就这样,第一周开会我还非常吃力,需要借助翻译;第二周就能自己表达了,听力还有很大困难;第三周听力上实现了很大突破;第四周基本上就可以无障碍地开会了,完全不需要翻译。一个月之后,发现实际上工作语言翻来覆去也都是那些词汇,真没那么难,难的是开这个头。这个过程更像是当自己战胜了心魔,敢于走出这个舒适区,就会发现一切其实一点也不难。
实际上我也是在印尼才真正学会游泳。过往我学游泳,总觉得是姿势的问题,姿势不标准,所以浮不起来,直到有一天一个同事在我面前狗刨,姿势很搞笑,但就是能游起来。我才意识到,他这样都能游,我凭什么不能游。于是我克服了自己的恐惧,硬着头皮去尝试,终于在两天后的一个下午,找到了一点诀窍,学会了。最后发现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还是得逼一下自己才行。
人,真的是不逼一下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强。
2.更好地理解人性
在来印尼之前,我对群体意识、对人性、对道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但我想离践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印尼是一个极佳的试炼场。
在印尼,我是一个外来者,就好像一个空降高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的影响力,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从头开始搭建,我没办法立刻改变他们,但我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人性,在践行的过程中学习和总结。
在这里,我更好地认识了人性。印尼人有着不一样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言,但大家都是人,在人性上是相通的。我试着从人性的角度去学做管理,以更好地理解人性。
理解人性,首先体现在相互尊重上。
我尊重他们的习俗。印尼人由于要礼拜的原因,他们大多数是早睡早起,而且他们很重视工作生活的平衡,所以我请他们吃饭,永远是选择中午的时候,不去占用晚上的时间。在假期和非工作时间,也尽量不去打扰他们。在和印尼人开会的时候,我也会穿一件印尼国服batik,去体现我对他们文化的尊重。
我不把自己当领导,和任何一个层级的员工,从高管、事业部负责人、LD、再到行长、销售,我一视同仁,与他们平等交流,谈心。和线上销售开会,我看会议室凳子不够,直接坐在地上。我和他们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事情就告诉我,我会帮你们解决,让基层员工卸下防备,这让我可以了解来自一线最真实的声音。
尊重的另一个表现,是共同决策。我非常尊重印尼人的想法,遇到一个问题,我会首先了解印尼团队的想法,毕竟他们对国情会更了解,我也希望他们能更多地发挥能动性,而不只是一个执行者。当然,这中间总是会出现意见的分歧,我想用A方案,印尼人坚持B方案,我会解释我的决策依据,为什么要用A方案,它的背后是一些什么原因,在大多数时候,在我的讲述后,他们便可以理解我的立场,并表示认同。当然我也有不周全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会提出一些更好的点子,我会采用他们的方案,并表示这是一个好主意,给予认可。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做了一个又一个决策,也建立了很好的决策机制。
理解人性,另一个更重要的表现就是成人之美。
你人再随和再尊重,大家可以喜欢你,但职场毕竟是一个商业竞争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得能做成事。所以,获取信任的核心是帮助印尼人解决问题。
记得深圳团队上线了一个功能,做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涉及到了用户隐私的问题,印尼人找到我,问我是否可以下掉功能,我和深圳同事提了这个问题,最后决定在下个版本优化,排期要至少一周时间。第二天印尼人又找到我,说这个事情影响很大,很急,能否加快进度。我这时意识到事情的紧急性,就给深圳研发老大打了电话,说明情况,然后研发紧急处理,做了个短期方案,快速解决了线上的问题。11点找我,12点前,用户端展示就已经解决了。这个事情如果换作之前,印尼同事可能都不知道该找谁,都不知道得多久才可以解决这类问题。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印尼人知道找这个人靠谱,可以解决问题。
帮助印尼人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成人之美。
印尼管理分行的大姐,50多岁了,传统银行出来的,很难理解互联网的这些玩法,也没有动力学习了,企微、google文档都不会用。策略上也没啥策略,岁数大了精力也有限,第一次开会的时候,问她啥都不知道,然后抱怨自己事情太多了,每个人都来找她,itisunfair。按理说应该是淘汰掉的。
我需要管理分行,她是关键人物,我必须要搞定她。我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首先帮她解决问题。她一直想推银行的外包销售转正,但由于总部卡着HC,人进不来,她也没权限去推动这个。于是我建立了一套销售价值的评估模型,哪些人是给集团贡献正向利润的,以此去证明这个销售团队是有价值的,并且不仅要把存量的表现优异的转正,还要去招更多销售,同时更换一些价值产出较低的销售,分管高管看到有理有据,自然就放开了HC。
此外,我组织各城市行长来雅加达总部,线下战略会,共同商讨新的战略,我来出策略,大姐来负责宣导,大姐的面子也有了,我管理分行的目的也达到了。大姐难得有一个机会把各个城市所有的下属拉在一起商讨聚会,在此之前这样的机会确实很少,事后大姐很高兴,因为我不但切身实地地解决了她的难题,并且她也享受了果实。
利用现有的人,了解每个人的诉求,帮助每个人去解决问题,成果由他来享有,这就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成己之美,就是为人处事的大道。我想在印尼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
3.工作中的“闲”与“观”
第一个字是“闲”。
印尼的上班时间非常固定,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下班时间人就基本上走光了,8点如果还没有下班,保安就过来清场,因为保安也要下班了。所以在印尼想加班都没什么时间,每天其实凭空多出来了不少时间。让人“闲”了下来。
恰恰是这种闲,让人有时间去思考。有时候这个思考并不是刻意的,我一边打着游戏,或者一边游着泳,那个观点突然间就进入你的思绪中了,一切都是潜移默化的,然后突然就发现,咦好像开窍了。
在印尼,通过“闲”,我可以更加深刻地践行平常心,“闲”让我的心态更平静,我会更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当前这个处境。“闲”让我更多时间去思考人生,去琢磨生命意义,去想一些更宏大的问题。对于身边的一些细节琐事,也更加开阔和豁达。“闲”让我有时间去读书,在印尼我深读了《菜根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欲望并提升了控制欲望的能力,
人需要闲,闲了才能有时间去思考。但职场上大多数人是反过来的,尤其是执行者,我们有太多的执行者,被太多的琐事占据着时间,从职场回到家,又是一堆的琐事,没有时间放空,没有时间闲下来静静地思考。
冯唐《成事心法》里写,不努力也是一种策略,我很提倡这种说法。并不是说人不要进取,而是人不要瞎努力,让努力占据了所有的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琢磨,这是一种蓄力。蓄力+努力,努力是术,蓄力是道,能蓄到力,才能有努力的资本。所以说闲很重要。
第二个字是“观”。
“观”在我的理解就是置身局外,拉开距离观察。
虽然身在印尼职场,和印尼人一起办公,但由于和印尼人的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在印尼职场里,我多半的时间更像一个局外人,我去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行为处事,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我发现印尼同事由于他们的文化,他们做事情有着明显的边界感,这导致他们的部门墙很严重,有些事情需要跨多个部门才能解决问题,他们可能推到自己的边界后,就不去继续推了,但又要解决当下的问题,于是就会选择一个临时的短期方案。各个部门都这样做,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就出现了非常多的bug。
比如一个关键数据,财务、分行、总部却是三套完全不同的口径,分行的业绩完全是混乱的,销售离职和入职,业绩归属也不清晰。再比如印尼同事由于不了解深圳团队的工作内容,在算业绩的时候把深圳团队的业绩也混在一起,诸如此类很多非常低级的错误。所以这种就需要有更高级别并且有很强推动能力的人来重构底层的架构,让印尼团队可以在完善的架构基础上再去发挥各自的能动性;需要建立两地的沟通机制,让印尼团队也能有个更全局和长远的意识。这个就是我在这里很重要的价值。
通过观,我发现了印尼团队,分行管理存在的一些底层的问题,并且提出并推动了一些改革方案,包括定义分行价值模型,重构数据底层架构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大多数的人是深处局中,无法站在更高维度。有了一个“观”的视角,深处局外,就更容易看到一些更底层更全局的问题。“不能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观”解决的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
四、往里走,安顿自己
正因为在印尼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想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自己。
工作是给自己做的,核心在于自己有没有成长。
在职场上总是会遇到一些事情,可能是公司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同事人的问题,不顺时我们容易产生抱怨,抱怨体制,抱怨同事。这确实是一个职场上容易面对的问题。
我是听了稻盛和夫的《给年轻人的忠告》,学会了工作其实是给自己做的,核心在于自己有没有成长。
人这个物种生下来是没有智慧的,智慧是需要认知、需要阅历,需要实践,需要思考不断去形成。而工作,职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修炼场,无论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和成长。在顺境时,收获的是成就感和喜悦,在逆境时,收获的是教训和自我反省,人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智慧。
如果没有在印尼这样的出差经历,和印尼人共事的经历,我恐怕无法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理解管理,理解成人之美。解决问题的过程总是有着一个个的困难的,但当直面困难,一个个山丘翻过去后,留下的就是成长的喜悦,是智慧的沉淀,是人的更加成熟。而这些宝贵的财富会跟随一个人的一生。工作只是一份临时的,随时可能会离我们而去,而个人的成长和智慧,却是可以永远抓在自己的手里。拥有了智慧,你才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所以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遇到了逆境,不要太多去抱怨,问自己是否能有收获,是否能够成长,把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都当作一次试炼,智识的提升才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收获。
向内求,与自己和解。
人在职场是要拿结果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可以有结果,付出了没有收获反而才是最可能的情况。人要学会和自己和解,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眼光,要学会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
比如我,可能这周在项目上没有进展,但我的英文却比上一周开会时更流利了,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感觉受到了上天偌大的褒奖,这种正反馈让自己充满热情,自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的提升和成长,很多工作上的结果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在印尼我突破自己的边界,做了很多事情,和我的OKR其实无关,但更多是站在整个集团视角,我认为该做的事情,我也就去推动。我并不会因为这个就能拿到更好的绩效,但我觉得我发现了问题,并且推动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愧我的内心,我做了我该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和成长了,至于你们怎么看,不重要。
从印尼走的时候,临走前把公寓房间打扫干净,桌柜擦拭一遍,尽自己的所能让它恢复当初刚来时干净整洁的样子。一边做我一边想为啥我要这么做,毕竟之后自然有阿姨来打扫,但确实在做的过程中莫名地感到开心和舒适。然后就在那一瞬间我好像悟了。自己的价值不能靠外界来衡量,而是用来取悦自己的,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创造价值,让自己获得满足。
凡事要靠自己。
工作中我也会抱怨,我看到公司的一些问题,但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也看到同事的一些问题,但我无法解决。
我常常思考人生,生命的意义,而且我也有了一个答案,我其实已经想清楚了我未来应该做些什么,就是终生学习,读和写,去传递精神能量,这个是我的使命。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想清楚了我该做什么,但为什么我还没有去做呢。是我抱怨的那些阻止了我去做么。并没有啊。我知道写书对我来说很有价值,但半年前出版社找我写书,半年过去了,我还是一个字没有写。怪谁呢,只能怪自己。
有时候抱怨外界,抱怨这抱怨那,但实际上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事情,却还没有做。
凡事靠自己,凡事怪自己。这是我新形成的信念,我开始学着一切都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再抱怨。首先我发现外界开始变得更美好了,可能因为我不抱怨,反而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另外我自己的动力也更足了,我知道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凡事要靠自己,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五、开放&幸福感。
最后我说说印尼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就是开放。
相比深圳,我想雅加达是个更开放的城市,在雅加达到处可以看到肤色迥异的外国人,本地人常常与各个国家的人交流,谈生意,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印尼的同事们去各个国家,在东南亚间来回飞就和跨省一样,出国去个欧洲,去个美国,去个日本度假,也是非常随意的事情。雅加达那种开放的感觉很像中国的香港。
比起城市的开放,我更想说的是这个人心的开放。印尼人的心态是open的,是真诚的,含很少杂质的。比如我去跑商户,陌拜,我和商户说,我们是一家银行,老板都是非常的热情,老板会讲他有哪些银行账户,自己看重各个银行的什么功能,一聊就聊大半个小时。这个在中国完全不敢想,中国的老板听说你是个银行,第一反应就认为是诈骗,内心是防着你的。
我觉得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比如深圳,人心是封闭的,人与人之间是有明显隔阂的,尤其是在职场,表面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都是虚情假意,真心的朋友非常少,多数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想了想我的文字之所以有些人喜欢,因为比较真诚,这个在当下真的太稀缺了。
第二个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幸福感。
印尼人的幸福感是真的不需要用言语说出来的,当你看到他们的那种状态,你就能感受到那种幸福。这个和赚钱多少没关系,印尼有很多年轻人,每个月只有2000的工资,但是他们很开心,他们自给自足,懂得享受生活。在印尼,找工作,薪资只是众多考量因素中的一条而已,他们会为了平衡生活选择一些薪资并不高的工作,这个在深圳是难以想象的。
我在印尼天天打车上下班,5个月少说也打了200多趟车了,没有一个司机是不友好和不礼貌的,当我回深圳机场打的第一个车,司机就抱怨说我家离机场太近了。
这是一个社会现状,我想造成这个的背后是群体意识,是这个时代高速发展衍生带来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被蒙蔽了。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印尼人好像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人生的意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想我们应该放下手上的工作,慢下来,静下来,想一想。
以上是印尼出差的一些感悟,记录的有点凌乱,如果有有缘人看到,有些启发或者有些共鸣,欢迎找我来聊。